07.26 話劇票價高在哪兒 去看一次好作品就知道了

話劇票價絕對是老生常談,有觀眾問,話劇票價究竟為什麼這麼“高”?

要確認一場話劇演出的定價,首先需要去計算一場話劇演出的成本,劇本費、導演費、服裝製作設計費、舞美音樂製作費、場地租賃費、演員演出費、物流費、劇組人員的交通費、住宿費、劇組人員的日用費、道具的消耗費、燈光音響的租賃費、後期宣發費!其次,由於每一場演出的不可複製性,這些費用也往往需要重複支付。最後,每一場演出的觀眾數量上限決定了演出成本只有少部分人來分攤,例如一個1000座的劇院,在這裡演出一場的成本,除了運營商就只有1000個消費者來進行分攤,相比電影而言,話劇能夠輻射的觀眾人數太少,票價當然就高了。

那麼,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話劇票價的呢?

對比中國青年報時隔五年的調查問卷,在2012年的社會調查中,有85.8%的消費者認為電影、話劇、音樂會等文化產業消費過高,而被問到哪種文化項目最該降價時,有42.8%,也就是近一半的消費者選擇了話劇。再看五年之後,2017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2%的受訪者還是認為話劇票價太高。而在2016年,北京話劇演出票房就已經達到2.6億元,僅次於演唱會,話劇市場顯而易見的正在走向成熟和繁盛,但消費者依舊覺得話劇票價過高。

問題來了,我們有辦法降低話劇票價嗎?

回看2012年的報道,“58.1%的人認為政府應加大補貼、減稅等政策優惠”,自2011年首都劇院聯盟在北京宣佈,推出30家劇場低價票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到2014年國家藝術基金正式運行,大力鼓舞藝術生產創作,今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立項名單已達955項;再到2018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除原有80元公益票外,所有票都能享受補貼。最高票價580元,而主流親民票價區間分佈在180元至380元之間,涵蓋現代戲劇谷所有中外優質劇目。各地推行的戲劇惠民政策只增不減。

話劇票價高當然不僅僅是政府面對的問題,站長作為接觸話劇觀眾的第一線,時常能在微信和微博的留言中,看到觀眾覺得話劇票價高的評論,話劇票價是否過高的問題也在困擾著藝術創作者。在話劇《平凡的世界》於北京大學的主創見面會上,有記者向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提問,現在很多人覺得話劇票價高,又怎麼讓更多人看到優秀的話劇作品,製作人李宣調侃著回覆,話劇《平凡的世界》是時長三個半個小時,“一個戲頂兩個”。這樣的解釋大部分現場觀眾是欣然接受的,畢竟質量優秀的作品值得高回報。但站長真正想討論的是,張民董事長的回應:“看戲到底該不該掏錢?應該掏多少錢?”

話劇票價高在哪兒 去看一次好作品就知道了

圖為陝西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民

談到在地方院團的幾十年工作心得,張民董事長表示“人民很喜歡看戲,就是不喜歡掏錢,這是目前制約我們舞臺藝術發展最大的問題,也是困擾我們國有院團最大的問題。”在國有院團的轉型期間,既要強調社會責任做好戲,又要面向市場,爭取更好的經濟效益,求得更好的生存發展,這是普遍的生存現狀。張民董事長也坦言,政府現在把文化提到了很高的高度,但這種環境下,我們更應該強調——“要看戲,就應該帶頭買票”,很多人會覺得“贈票”是面子的象徵,但只有買票看戲才能支撐優秀的藝術團隊,促成一個良好的演出市場。就拿百老匯舉例,百老匯的戲劇演出上座率一般都會超過80%,同時整個百老匯的觀眾人數以每年3%的速度逐年上漲,即使在經濟危機的時期,劇場裡也依舊繁榮,這跟戲劇消費意識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再說到票價的高低問題,張民董事長更是感嘆“能賣出去不容易,老是賣不上價”。票價究竟應該多高,恐怕不是政府和我們戲劇創作者能解決的,隨行就市,好的作品就應該票價高一點。對於一些好的作品來講,還是應該用市場去檢驗,觀眾歡迎不歡迎,願不願意掏錢這才是關鍵。要想看一場演唱會,580元只是一箇中檔價位,觀眾卻習以為常,這就是觀眾眼中的“值得”。面對正在轉型和發展中的戲劇市場,站長贊同張民董事長的總結“能賣動票,能賣上價錢,對於我們藝術就是好的”。

看戲究竟應該花多少錢,目前誰也不能給到一個標準答案,但是站長覺得,隨著戲劇市場的發展,我們能夠思考這個問題,就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