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實踐」浙江之聲如何進行全媒體傳播?讓廣播“看得見”,讓品牌“叫得響”!

2018年是浙江之聲品牌活動的轉型年和升級年,從3月底到5月初,浙江之聲策劃舉辦了《星空演唱》和《中國名家詩歌之夜》兩個全新的品牌活動,單場點擊量超20萬,現場最高人流量17300人,成功將線上廣播互動和線下品牌活動相結合,通過對品牌活動精緻化的升級打造和全媒體傳播影響到更多的線下人群,帶動廣播品牌的傳播力,突出重圍。浙江之聲的經驗是:讓廣播“看得見”,讓品牌“叫得響”!

「实践」浙江之声如何进行全媒体传播?让广播“看得见”,让品牌“叫得响”!

一、跳出“廣播思維”進行品牌活動的內容升級

品牌依託內容而生,想要打造叫得響的品牌,首先要在內容上嚴格把關,以高質量的呈現為後續的傳播營銷打下基礎。

以往的廣播線下活動相對形式單一、規模小、傳播力度小、專業度差,原因在於廣播頻道能投入的人力和財力相對有限,以及業內在意識上普遍不夠重視品牌活動的打造。另一方面,在不少公眾眼裡也認為廣播的活動是在廣播裡做,廣播主持人能開演唱會?不可能吧!所以,要打破這樣的傳統觀念,我們嘗試從讓廣播“看得見”入手,跳出以往“廣播人”的思維,用更高標準的視覺要求去進行現場演出和媒體傳播的呈現。

首先,演出陣容是整場活動的支柱,演員的知名度和實力要得到良好的保證。《星空演唱》我們的陣容搭配如下:實力派的中國新歌聲學員、話題派的明星模仿達人、顏值派杭州歌劇院和網紅美女、互動派的廣播主持人、時尚派的俄羅斯DJ。讓演唱實力、視覺享受、互動氣氛得到了很好的均衡,其中一些具有話題性和粉絲量的人物也為活動預熱和傳播打下基礎。

同時,演出的編排是增強演出效果和觀看量的重要手段,應結合國內外主流節目理念和視覺審美來進行宏觀梳理,對時間和空間的把握要細緻到秒,從舞美效果上我們嚴格按照電視臺晚會演出效果進行精細化佈置,對所有演職人員的服裝造型進行設計搭配,才能確保更好的觀看體驗。

「实践」浙江之声如何进行全媒体传播?让广播“看得见”,让品牌“叫得响”!

二、對活動前期預熱的時間節點和方式的科學把握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記憶點和習慣是有周期性的,把握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可以更好地助力宣傳。根據往年的實戰經驗,宣傳過早容易被遺忘,過近導致猝不及防,因此活動前一週是預熱的高峰期。

活動前一週被我們稱為“黃金週”,這一週的工作成效直接決定活動當天的人流量和關注度。而同質化的密集品宣會如微商牛皮癬般讓人厭煩,因此把握受眾的心理節奏也很重要。我們通過不斷嘗試也摸索出一套“懸念+劇透+重磅”的品宣流程,讓每天的宣發都有主題、有新意。

1.通過廣播節目互動製造懸念

在線上渠道,通過廣播節目的互動話題不斷刺激聽眾的熱情,也塑造主播們能歌善舞的形象。通過各檔節目的粉絲微信群話題攪動引起關注熱度,讓去不了現場的聽眾依然保持好奇,是對下一次活動粉絲量的有力鋪墊。

2.通過朋友圈表情包製造懸念

據調查,晚上9點是一個人一天中的四大黃金記憶時段之一,這段時間直到臨睡前是一天中最佳的記憶時間。所以這個時間最適合進行朋友圈的品牌宣傳。

這次活動我們嘗試了表情包宣傳方式,對工作組成員籌備期間的有特色的表情畫面進行抓拍,以互聯網流行的搞笑模式進行技術處理,製作成有劇情有笑點的表情包進行朋友圈和新媒體的傳播。其實這個過程非常簡單並不耗費人力財力,但是在新媒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博得了很好的認同感,比硬廣告的回覆量和點贊量高出數倍。關注之餘,受眾也會更加期待“你們到底在忙什麼活動?記得通知我哦。”

3.通過朋友圈和新媒體劇透亮點

海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活動的品牌調性和規模。除了對版面、顏色的把控外,還要成系列性。考慮到客戶方、演員方、受眾方的心理需求,我們推出一套包括品牌活動、全員陣容、演員單人的系列海報,全員、全網宣發,進行亮點劇透。在細節上,為了讓各方不出現錯誤表述,儘可能讓大家簡便快速地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我們作為主辦單位在發送資料時也會精心準備多個版本的短文案以供選擇,同時將海報以9宮格順序排列好,以保證無論是朋友圈還是新媒體都能達到理想的呈現。

4.通過合作媒體鋪開宣傳

團結就是力量,長期以來我們通過資源整合與多家媒體達成良好的合作形式,為今後的品宣打下良好的渠道基礎。

跨地域宣傳和招募一直是地方廣播平臺舉辦活動的難點,以《中國名家詩歌之夜》廣州站為例,通過對象感較為模糊的當地媒體、地鐵的宣傳外,更應在垂直目標群體中進行宣傳,而微信群就是一種群體相對明確而有效的渠道。活動當天的200個限量席位中,除了邀請的80位兩省旅遊界人士以外,還吸引了50名高校學子、30位媒體同行,甚至廣州軍區、佛山市旅遊局領導班子等嘉賓也結伴而來,悉數報名觀看演出,在廣州當地引起極大反響。這次實踐在國內朗誦名家的圈子裡也留下極好的口碑,不少在廣播電視媒體工作多年的前輩表示,浙江之聲突破了外界對廣播品牌活動的能力認知。

「实践」浙江之声如何进行全媒体传播?让广播“看得见”,让品牌“叫得响”!

三、活動進行時的多渠道傳播

一場活動如何讓更多的人關注,除了活動現場吸引的人群之外,還要運用更多的融媒體技術,讓更多不在現場的人受到影響、獲得關注。畢竟現場的容量有限,要讓更多的觀眾看到現場的情況,才可以讓活動的影響力和知曉度無限擴大。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浙江之聲活動策劃執行團隊運用先進的圖片直播和視頻直播技術,在活動進行時讓品牌傳播無限擴大。

1.圖片直播技術為互聯網傳播加持

一場活動如何讓更多人第一時間知曉,並且保證傳播質量,併為後續傳播留下珍貴影像,一直是活動組織者所關注的重點。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促使傳播逐漸網絡化、多媒體化,圖像傳播的便捷和交互性能也大為增強。

以浙江之聲《星空演唱》和《中國名家之歌之夜》為例,創作團隊運用4G網絡+流媒體服務+多人跨地域協作的方式,通過精修圖片網絡流媒體傳播的方式,在活動進行的同時就可以進行高清的現場活動圖片實時直播,並且圖片都是經過修圖師在線實時精修過的精美圖片。這樣的全新方式大大提升了活動的傳播效果和傳播質量。通過這樣統一的官方圖片,大家在傳播過程中的質量和美譽度不斷提升,從而在朋友圈中和新媒體的傳播中大大提升了活動的傳播效果。經過統計,一場活動圖文直播的圖片下載量高達20萬次,可見大家對於這種形式的歡迎,以及優質圖片在活動中對傳播效果影響的重要性。

2.高科技電視化直播讓廣播品牌“看得見”

在融媒體傳播的大潮中,廣播也改變著自己只用聲音傳播的方式。聲音的傳播方式有伴隨性、接收方便、傳播速度快等獨特的優勢,但是劣勢就是信息的承載量有限,表現形式單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創作團隊引入電視化創作思維。浙江之聲著力打造“看得見”的廣播,成立可視化工作室,團隊重磅升級,做廣播未做之事。《星空演唱》《中國名家詩歌之夜》等品牌活動全程高清電視化現場直播。運用航拍、高清電視化網絡直播技術,再加上“雲棲直播”等網絡流媒體服務,實現了廣播活動的全程高清直播,創造一個又一個點擊量新奇蹟!視頻直播網絡總點擊量超1000萬次,月均節目直播收看量超過100萬次,單場品牌活動現場直播點擊量超20萬次,助力浙江之聲融媒傳播全面升級。也將廣播活動傳播的維度無限擴大。

自此廣播品牌“看得見”,廣播傳播+電視化傳播+網絡傳播多角度、多維度、豐富的呈現形式,讓整個活動如虎添翼,活動傳播力和影響力史無前例!

「实践」浙江之声如何进行全媒体传播?让广播“看得见”,让品牌“叫得响”!

四、活動結束後續傳播的融媒體運用

1.活動後續傳播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傳播快,遺忘也快。如何讓一場活動的影響力“餘音繞樑”,活動的後續傳播對於擴大活動影響力十分重要。以往的後續傳播侷限於一篇報道、一份總結,新媒體時代多了微信的推送,但是這些手段傳播力、影響力和表現形式有限。融媒體時代,不僅要運用這些傳播載體,更要運用目前流行的短視頻的傳播手法,在抖音、微博、愛奇藝、優酷等等更多的平臺無限的擴大影響力,進行“病毒式”的傳播。這一點也是借鑑了現在流行的互聯式的傳播手法,將品牌影響力無限擴大。

以小米手機新品發佈會的傳播為例,不僅前期有話題和傳播點的預熱,活動進行中的直播傳播,把更多的人帶入到現場,更重要的是活動後續傳播讓更多的人注意到了活動。通常小米發佈會選擇在週二進行,原因就是在媒體傳播規律中要在工作日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媒體工作者去傳播,不然熱度很快會因為雙休日的間隔而將傳播效果削弱。在傳播方式上後續除了發佈會本身的精彩內容剪輯回放之外,還運用眾多的KOL進行測評產品視頻的多次傳播,將品牌的烙印和要傳播的內容無縫的高熱度的持續發酵。品牌傳播效應不斷疊加。

以此為鑑,浙江之聲在《星空演唱》和《中國名家詩歌之夜》中也充分運用這樣的傳播規律,在活動結束之後不會以為萬事大吉放下包袱,而是更加密集地傳播更多活動內容,不斷鞏固活動的傳播效果,在受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來不僅讓受眾記住品牌,並且會引發持續關注,讓後續的活動更有影響力。

2.後續傳播的融媒體手段

首先,在活動結束之後,在一小時之內將活動的精彩內容濃縮成一段10秒鐘的小視頻,第一時間分發出去,讓受眾在朋友圈中廣泛傳播。浙江之聲目前經過幾場活動的錘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創作流程,由可視化工作室專人負責,在活動開始前就策劃好10秒小視頻的創作思路,活動進行中抓取錄製精彩瞬間,活動結束後立馬進行製作。呈現出一個高水品的製作、精細化的打造的十秒小視頻。這已經成為活動包裝的一部分,只有精心創作的內容,才會引發朋友圈和抖音上的大範圍傳播。

其次,在活動結束後的幾天時間裡,每天推出一個版本的長版精彩瞬間視頻,每個視頻分為不同的傳播重點,有對活動前期準備、舞臺搭建的延時視頻,有活動中重點嘉賓的人物回顧視頻,有美輪美奐的舞美效果展示視頻等等。將這些視頻傳播到愛奇藝、優酷、搜狐等視頻客戶端,以及分發到網易、新浪、新藍網等新聞客戶端,不斷展現活動本身的精彩亮點,持續加深觀眾對於活動的印象、展現活動方方面面的精彩。

3.後續傳播的效果

經過這樣的包裝和打造,10秒小視頻在百餘人的工作群中率先轉發,按照每個人平均500個人左右的好友,被百分之五十的好友看到數據估算,就有了近25000次的傳播影響力,如果在現場上千、上萬人中不斷髮酵傳播,傳播效果將是百萬、千萬級的傳播影響力。後續不斷更新的視頻在各大平臺的傳播,一場活動的直接受眾達到100萬,間接受眾數量將不可估量。

最後,這些所有的傳播後沉澱的數據和資料,都將成為品牌活動的經典案例,進行彙總後,再作為頻道品牌活動進行推廣營銷,成為被受眾和客戶認可並追捧的口碑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