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市場經濟帶來繁榮,也會帶來經濟危機

1.上個黃金十年是怎麼來的

因為經濟下行了,有些人開始懷念上一個十年順風順水賺大錢的黃金時光。但這黃金時光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中國加入了WTO,成為全球生產基地,當時整個世界經濟又處於上升期,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自然可以順勢賺得大量外匯。

那麼,中國加入WTO是誰談下來的?是上一十年的上一十年。花是在上一十年開的,但我們不要忘記樹是在上上十年種的。

然後,上一十年期間遇上了國際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開始逆轉下行,為保持經濟增長,當時實行了四萬億大刺激,各地方也趁機跟隨實行經濟大躍進,於是泡沫、債務一路水漲船高。

老實說,這輪放水在當時的環境下並沒有錯,問題是沒有控制住的地方的盲目跟進,加上保增長的魔咒,結果水一放就收不住,泡沫越吹越大,債務也越積越多。

這個攤子就這樣留到這一個十年,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需要改變方式,不可以再保增長,不可以再隨便放水刺激了,加上國際貿易環境又日益嚴峻,於是就進入了一種既要又要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市場經濟帶來繁榮,也會帶來經濟危機

2.兩種經濟模式

哈耶克關於計劃經濟的看法——計劃經濟這種模式必然會導致極權——是對的,但是不是說凱恩斯就錯了?也不是。

市場經濟是自由生長,帶來發展與繁榮,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形成產能過剩和資產泡沫,從而導致經濟危機。而經濟危機將帶來大量的破產與失業,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終將引發社會動亂——尤其在人口多而資源少的地方。

所以,這時需要加強政府這隻有形之手的調控作用,以避免整個秩序的崩潰。但這種計劃經濟的模式本質上是防守型的,只適用於這種非常時期,長期實行必然導致長期的蕭條(計劃經濟在更穩定、可控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具有僵化、低效和官僚主義的缺點)。當秩序基本穩定後,就得放開,讓市場繼續自由生長。

換言之,並沒有什麼經濟發展模式是絕對正確和永遠適用的,應該因時因地制宜,平常應該讓市場自由發揮以求更高效率的發展,危機時則需要調控以免崩潰。

市場經濟帶來繁榮,也會帶來經濟危機

3.態度與立場

關於中美關係,我之前寫過一篇《美國為什麼要遏制中國?》,談了一點想法。但可能是因為沒有明確支持哪一方,有些地方好像在否定中國,有些地方又好像在諷刺美國,有些讀者看了之後表示:不知道作者的態度和立場是什麼。所以,這裡說明一下:

首先,我希望中國變得更好。所謂更好,是民主、自由、富強,簡單說,美國就是一個典範。但是,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和美國很不一樣,沒法將美國那套東西照搬過來,硬套只會亂套。所謂民主,應該作為一種前進的方向,但要循序漸進,不能急進激進。

市場經濟帶來繁榮,也會帶來經濟危機

第二,中國當前的經濟情況不很樂觀,處理不好,可能就是經濟危機,一旦經濟危機發生,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社會動盪,那是最壞的情況。所以我反對所有破壞中國經濟穩定的做法,包括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當然站在美國的角度,他們的做法不能說不合理,但我生活在中國,當然要從中國的角度去考慮。

第三,美國發動貿易戰,有兩層目標,一層是保護美國的經濟,一層是遏制中國。而後者的深層次動機,還不僅僅是老大要打壓老二,而且是因為中國的特殊體制讓西方國家不放心、不認同。這點我們需要反思,有必要儘量調整自身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秩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