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8种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50.05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其中拉祜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3%,全国拉祜族人口的1/2、全球拉祜族人口的1/3。全县少数民族居住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各民族共建小康、共享小康格局,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建设,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澜沧篇章。

2017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72.5亿元,较2013年47.85亿元增加24.65亿元,增长5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7元,较2013年18027元增加6640元,增长3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73元,较2013年3652元增加5221元,增长1.43倍。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领导重视,强化责任落实

澜沧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省、市、县领导多次深入澜沧调研、指导工作。澜沧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实施办法》《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符合县情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指导少数民族村寨依法订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规民约,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澜沧县重视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截至2017年底,全县有少数民族干部513人,占干部总数的73%。加大创建经费的投入,在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自201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工作专项经费200万元。

强化教育,营造创建氛围

澜沧县把党和国家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学习重点内容,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宣传力度。全面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进宗教活动场所“七进”活动,在全县各行业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全覆盖,充分运用简报、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力量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同时,该县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列为党校必修课,在县委党校举办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专题培训班。并通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12·4”宪法宣传日、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宣传活动,更深、更广泛地宣传各类政策法规,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积极投身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精准脱贫,民族团结共发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澜沧县以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华能集团、红塔集团等企业对口帮扶为契机,扎实推进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扶贫产业,推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澜沧县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以文化助推精准脱贫。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3人,省级17人,市级56人。酒井乡老达保成为了文化脱贫的典范,该村村民、党的十八大代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李娜倮先后荣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等称号”。

典型引路,推动创建实效

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自2013年实施示范区建设以来,澜沧县共实施抗震安居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特色村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兴边富民工程和民族团结项目96个,项目覆盖全县13个乡(镇)36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直接受益群众达41012户184558人。进一步推动示范点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五年来,共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1个、民族特色乡1个、民族团结示范村15个、示范社区1个、民族特色村12个、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户300 户。其中: 2017年,酒井乡老达保寨、惠民镇芒景村翁基寨、惠民镇景迈村笼蚌寨、糯福乡阿里村老迈寨、竹塘乡东主村老缅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月,酒井乡老达保村民小组被表彰为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这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成为家喻户晓的典范,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跨越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有力提升了澜沧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凝聚合力,促进民族团结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澜沧县坚持把中央、省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到位,把示范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上允镇淘金河教堂率先创建为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营造了示范区共建共享,民族团结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了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全县上下呈现了更加珍惜和维护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

澜沧: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