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北京優化營商環境打出組合拳

北京優化營商環境打出組合拳

在全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之際,打造國際一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成為重要發力點。今年以來,從精準的“9+N”系列政策,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再到117項北京深改計劃中的29條具體舉措,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措施密集出臺。而近日發佈的全國營商環境試評價結果顯示,北京在全國22個試評價城市中排名首位,北京樣本成為關注焦點。

效率 電子化申請佔八成

8月28日上午,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現場會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的交流環節,北京市就優化營商環境整體工作進行了重點發言。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介紹稱,2017年9月,北京市出臺《關於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投資環境、貿易環境、生產經營環境、人才環境、法治環境五大方面,推出26項改革措施和136條政策清單,系統部署改革任務,截至目前已有88條政策措施落地實施。

根據《實施方案》,今年3月,北京聚焦辦理施工許可、開辦企業、獲得電力等重點環節,精準制定“9+N”系列政策措施,更有針對性地來解決企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6月底,北京又編制出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2項任務措施,分三個年度形成了298項具體任務清單。

在政策密集落地之際,開辦企業效率顯著提高。據介紹,北京設立了企業開辦大廳,強調“一窗受理、後臺流轉,一次申報、全程辦結”。企業開辦環節從7個壓縮到了2個,辦理時間從24天縮短到5天,壓縮近80%。

其中,全程電子化平臺的推出令開辦申請變得像網購一般便捷。通過手機App移動客戶端等渠道,目前北京企業開辦通過全程電子化方式申請的已佔八成,實現了從“面對面”到“鍵對鍵”。

與此同時,北京還出臺政策,免費為新設企業刻制公章,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負擔6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僅中關村科技型企業新增註冊就達16218家,同比增長16%。

服務 電力“三零”行動節省12億元

7月下旬,國務院辦公廳通報了28項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其中北京市共有5項措施入選,包括竣工聯合驗收機制、涉稅業務全市通辦、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獲得電力小微企業“三零”專項服務和市政公用服務企業入駐政務服務中心等。

在此次交流環節中,談緒祥介紹稱,北京開展小微企業“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專項服務行動,辦電環節由原來的6個減少到2個,低壓電力接入辦理時間由原來的141天壓縮至25天以內。同時,還將低壓供電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供電企業全額承擔表箱及以上設備設施投資在公用設施接入方面,按照2017年相關數據測算,可為用戶節省外電源投資約12億元。

今年4月,中國京西皮影非遺園落戶海淀區上莊鎮白水窪村。該園負責人王熙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4月18日通過掌上電力App申請用電報裝,到4月23日完成裝表發電,全程僅有申請受理和裝表接電2個環節,接電用時僅5天。統計數據顯示,“三零”行動實施以來,北京共完成低壓小微企業接電5590家,接電平均用時4.74天。

在解決電力供應之外,北京還將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電信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全部入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建設單位可在辦理施工許可證後同步申請辦理報裝業務,工程竣工後可直接辦理驗收和接入手續。

創新 人才引進+大數據行動

不僅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住”。在進一步提高企業開辦效率、通過減稅降費降低企業營商成本的同時,北京在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方面,還在探索一條具有北京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談緒祥在交流中表示,未來北京將以“六個統一”智慧型政務服務體系為技術支撐,著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和北京誠信“營商環境四大示範工程”,同時全面建設數字北京和智慧政務,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

今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舉措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了117項具體舉措,其中29項涉及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根據《行動計劃》,北京將加大高精尖產業所需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引進力度,支持創新創業團隊人才引進。

成立於2014年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是改革的載體之一。據介紹,四年來,中關村創業大街累計孵化團隊2921家,總融資額達277.8億元。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創業大街與國外一些優秀的創新創業主體,包括孵化器、加速器、服務機構、投資機構等展開合作,進行創新創業全球路演等各類活動,先後落地了中意眾創空間和中法產業創新中心,引進了一批海外項目與人才。

此外,《行動計劃》還提出,設立北京互聯網法院,探索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健全北京市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加快中國(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中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在部分高精尖產業領域開展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和快速維權等具體舉措,從體制機制層面,搭建保護創新創造的環境。

而在大數據行動方面,目前,北京已經建立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通過綜合工商系統數據、企業信用數據和互聯網信息,形成企業的大數據全景信息視圖,為實時監測年報數據異常等高風險行為、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綜合監管、提高執法效能提供有力支撐。

據介紹,該平臺已建立涉及18個監管部門、71項監管事項的風險臺賬,將112.45萬戶企業納入監測範圍,佔全市現有企業總數的74.67%。(陶鳳 肖湧剛 彭慧丨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