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疫苗之劣國人之痛!

疫苗之劣國人之痛!​​


長生生物接連被曝出狂犬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百白破疫苗為“劣藥”被處罰,引起社會強烈關注,也引發公眾對疫苗安全的焦慮。這兩天,多家自媒體和媒體接力起底了長生生物等疫苗生產企業的過往,很多情況讓人細思極恐,也將人們對疫苗生產領域亂象的不安情緒推到了頂點。如果說,長生生物近日留下的“未完待續”的問題——那25萬支百白破問題疫苗部分流向了各地,已讓很多家長無法淡定,紛紛翻起疫苗接種手冊。那媒體和公眾根據長生國企改制、股權信息、借殼上市等公開線索梳理的那些“不正常”情形,註定會將公眾的怒火延燒到更廣的領域。可怕的不只是亂象湧現,還有整個疫苗領域的“亡羊再三”:要知道,就在2016年,山東疫苗大案就曾激起“全民公憤”;更早之前,還有引發軒然大波的山西貼籤乙肝疫苗事件。這些事件看似孤立,卻讓公眾對疫苗安全的信任遭遇了塌方。如今,“信任紙張”的褶皺還未被撫平了些,長生生物接連被曝出的問題,無異於在中國疫苗安全肌體的舊傷口上再撒鹽。脊背發冷,已經不足以形容人們的全部感受:都知道藥品安全舉足輕重,而疫苗又是特殊藥品,人命關天,所以質量安全更是不能出任何瑕疵。早前有免疫學學者直接稱,未經冷藏的疫苗流通“是在殺人”,因為無效免疫可能讓那些接種了疫苗後誤以為對病毒有了抵抗力的人失去性命。而這次出事的狂犬疫苗針對的狂犬病發病死亡率近乎100%,百白破疫苗更是主要面向3月齡至6週歲兒童接種,質量安全紅線更應守住。只可惜,現實很骨感,在疫苗不良反應發生率本就堪憂的情況下,這類有致命危害的行為,只會愈發加劇民眾的疫苗安全恐慌。越是不安,越應追問:長生生物怎麼就能“後發制人”,獲得那些具有市場壟斷性質疫苗的生產資質,並在短時間裡形成行業絕對優勢地位?要知道,依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疫苗從研發到臨床再到最後上市銷售,要執行嚴格的批簽發制度,這讓長生生物的迅速發跡自帶疑點。疑問遠不止如此:國企轉制時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了當時的國企高管,到底是否系違規操作?為什麼每次出問題受罰的只是“具體當事人”,而不是管理層?身為上市公司,長生生物的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均為高俊芳同一人,其丈夫兒子等也在公司擔任高管,這樣的人事情況雖在企業自主範疇,可如何形成對不當操作的約束機制?現在那麼多問題疫苗被打在了小孩身上,又該如何補救與追責?“事出反常必有妖”,這麼多疑問很難在“合規經營”的層面找到自洽的解釋。它折射出了怎樣的監管漏洞,背後又連著怎樣的貓膩,難免引人遐想。儘管在歷次疫苗質量安全風波過後,那種“未見不良反應的異常報告”或“偶合情況”的說辭,總會冒出來,這次也不例外,可這很難消除公眾的疑慮。很多人擔心,因為那些漏洞和貓膩的存在,涉事企業乃至疫苗領域也出現“家裡如果發現一隻蟑螂,很可能已有兩萬只”的效應。鑑於此,在查到問題疫苗後,怎麼展開系統性排查清查;在飛行檢查制度和吹哨人機制之外,怎麼實現縝密的前置性監管,也值得思考。2016年的山東疫苗大案曝出後,疫苗的高准入門檻、嚴監管標準近乎全線失守,二類疫苗流通上下游的漏洞,全程覆蓋的監管數據庫、冷鏈存儲監控信息銜接機制缺失等,都被輿論對焦。這也帶動了國家層面對2005年頒佈的《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全面修訂,人員資質、設施條件、疫苗冷鏈、監測處置、告知宣傳、記錄報告等多方面規範也在健全。今年6月,就有相關部門官員表示,我國已建立覆蓋疫苗全生命週期的監管體系。但從目前看,疫苗成“劣藥”、生產記錄造假等問題表明,有些漏洞離徹底補上還有太遠的距離。而比浮在水面上的安全生產環節的問題更令人憂心的,是潛在冰山下面的“存量問題”。如今,長生生物股價接連下跌,市值蒸發近百億,這是市場對其信譽和形象的“投票”。可以想見,若很多“失序”背後積存的深層次問題無法得到徹底糾治,那麼“不信任票”會讓中國疫苗市場都付出沉重代價。“疫苗之王”,安全之殤。這連著的責任之重,這造成的人心之痛,都無法被抹去。都說“亡羊補牢”,也只有從防範到追責層面都及時、徹底地“補牢”,讓反思補缺夠得上撫慰和消弭問題疫苗帶來的錐心之痛,才能避免類似問題再現。(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