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

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

學生黨或剛入社會的小白領們,面對理財兩個字,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就是“我對理財沒啥概念啊,要怎麼開始理財呢?”

也有朋友反饋,他之前關注了很多理財公眾號,可小白看不懂太專業的內容,對各種妖豔的理財產品也無從判斷,反而不知所措。

既然這樣的話,今天就聊個很接地氣兒的話題: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踏上理財這輛奔向財富的大車。

大部分情況下,真正讓我們變得更有錢的,並非是多高深的理財技能,而是理財習慣和思考維度。只是人們急於求成想看到賬戶上的變化,而忽視了更重要的東西。

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

01 強制儲蓄

之所以首推這一點,是因為“本金”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火車頭位置。尤其是對尚站在理財大門外的小白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大家普遍認可“沒錢不用理財”、“理財=投資”是錯誤偏見。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另外一個事實:

你想要錢生錢,首先得先有錢吶!

強制儲蓄這種方法對工薪族而言,簡單粗暴又有效。So,每個月的錢別都浪沒了,能攢就攢點兒唄。

另外,保住手頭的小存糧也是相當重要的。很多剛剛工作沒多久的年輕朋友,好不容易存了幾個錢,按捺不住內心的小火苗把錢全部丟到股市裡去了。大家也都知道股市的721法則:有70%的散戶賠錢,20%的散戶保本,10%的散戶賺錢。幾經折騰身心俱疲,小白們最終一朝回到解放前。

還有一個在強制儲蓄中出現的呼聲很高的問題:

“我天生就是買買提,我控制不住我記幾啊!”

養成買買買習慣的並都是大家所想的沒有理財概念,關鍵是——閒!所以首先,你得先讓自己忙起來。這點自己實在深有體會。

我碼字到現在5個月了,這5個月中網購消費直線下降,原本買買買的時間,現在都變成寫寫寫,注意力都被轉移了,自然逛電商平臺的時間就少。弄得現在看到月消費統計,我都陷入迷之壓抑:我怎麼這個月又才花了這麼點?錢都花不出去了,好壓抑(周圍朋友知道後都紛紛表示願意伸出援手)!

現實中80%以上的問題,都是由閒和懶造成的。顏之推 《顏氏家訓》中有這樣一句:“習閒成懶,習懶成病。”這說明:這是病,這!得!治!

找些自己喜歡或是有價值的事兒做,上一些有意思的培訓課、做些小手工、在家做烘焙等,都是挺不錯的,一來讓生活更豐盛,二來學到的東西沒準什麼時候派上用場。實在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那就運動和看書唄。

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

02 記賬

想讓小金庫盆滿缽滿,就得知道現在的資產情況。記賬可以很好幫助你瞭解自己整體財務情況,收入及消費習慣,做到有的放矢。現在的記賬APP很多,找一個看的順眼的,把自己的收入現狀、支出現狀、資產分佈、負債情況、個人保障等信息梳理清楚。

記賬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你掌握每月收支情況,以及錢都去了哪裡。記得一點,要定期看統計表,不然記賬就失去意義啦。

也有人覺得,每天記錄吃飯啊零花啊之類的太細碎太麻煩了。那麼可以先做一次統計,每月固定支出的錢大概是多少,比如每月吃飯基本600元、交通300元等,取個約值,在記賬APP上設置每月自動記錄就可以啦。

擔心一開始會忘記記賬的朋友們,可以試試一些習慣養成APP,比如種子習慣、微習慣、貝殼習慣。設置每天提醒執行時間,籤個到,記錄一下,再看看正在培養和自己相同習慣的人,他們的實現情況如何。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

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

03 學習理財知識

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時代,碎片知識鋪天蓋地,但很多人雖然關注很多訂閱號、瀏覽很多平臺、看很多微博文章,卻極少去階段性地系統學習。而沉迷於碎片知識的學習,大都是在“偽學習”的自我安慰啊。

不妨認真看幾本理財入門或提升書籍,參加線上的理財課程培訓(現在不少網絡理財課程質量都挺好的,即便是收費也就象徵性收取一些),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理財是什麼?要做什麼?有哪些方法等基礎問題有個大概認識,避免掉入盲人摸象、管中窺豹的泥潭中。畢竟,再多的碎片知識都拼不齊一項完整技能。

剛工作時,有個同期入職的年輕同事對“理財”充滿熱情,經常在中午吃飯時為我們普及——選股秘籍。他本身對記賬、基金、保險、信用卡等典型理財方式並不瞭解,只是每天沉溺在各種QQ群、K線趨勢研究中,半年下來別說炒股沒賺多少錢,反而是幾張信用卡在拆東牆補西牆過程中變得岌岌可危。

系統性的學習,從粗到細,從整體到局部,循序漸進的方式會更甚於一開始就抓著單一理財產品深究。這就和畫一幅畫一樣,得先描繪出輪廓,再慢慢勾勒出細節。

至於學習理財的意義,說的實際一些就是:願意付出時間、運用規律,穩定地獲取較高回報。不至於為了所謂“短時間,高收益”(怎麼感覺這話是典型的騙紙話術)兩眼一抹黑,弄的人仰馬翻血本無歸。

我們通常可以從前人的經驗規律中,得到不少“捷徑”。基金定投的“微笑曲線”、理財72法則、4321配比定律等,雖並非適合每一個人,但都能為我們提供方向。我們大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摸索出屬於自己的財富之路。

同時,對於還不瞭解的理財產品或方式不輕易傾囊投入。比如炒股啊黃金啊外匯啊,基本都得依靠專門學習才能獲取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貿然投入未知領域,往往容易將投資的錢淪為“理財學費”。

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

04 應急儲備

這筆錢,是你的生活防守線。

為自己及家庭保留足以應付3-6個月的生活費用,在面臨突然變故或收入危機時,它將幫你安然度過。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流動資金,它可以是現金、銀行活期儲蓄、寶寶類、活期固定收益產品、活期網貸等產品中的一種或多種。

從這個角度上看,其實保險也是一種特定的應急儲備資金。例如重疾險,它將在一個人突然罹患重大疾病時,為其雪中送炭。花更少的錢,減少患者負擔,甚至幫助其擺脫它們。

養成幾個理財的小習慣,讓自己錢生錢

05 定期檢查資產

每隔一段時間(比如一個月),別忘了檢查自己名下的各個賬戶。具體包括:

1、有多少錢?太多OR太少?

2、投資是不是到期了?

3、嘗試調整

第一點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不少工薪族習慣將每個月工資直接丟在銀行卡,日積月累後已經遠超過日常應急所需的錢了。錢生錢是個動詞,所以得讓錢動起來啊!現金流不宜太多,要將手頭資金有效利用。

另外強烈建議:有投資行為時,在手機上設置個回款時間提醒,這樣就能避免到期的回款默默地躺在賬戶中。

同時看看是否自己不知不覺地在某個理財產品中投入過多。在投資過程中容易忽視同類理財產品的佔比,比如理財風格比較保守的人,就不適合在股票、網貸投入大比例資金。

從點滴的小習慣做起,比一開始就面對一大車理財知識要更易於上手。

而且呢,有這樣一句話: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人生。由此公式可推理出:從點滴行為養成理財習慣,最終可以收穫財富人生哇!哈哈哈哈。

經常聽周圍人說,覺得人生沒追求沒夢想沒意思。吶,夢想除了需要激情、勇氣和毅力,還要有金錢的輔佐。就算想要詩和遠方,你也得先湊足旅費。當覺得“沒追求”的時候,不妨就來追求財富唄,一來二去也會發現,其實這是件挺有樂趣的事情。Enjoy it 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