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今天就不婆婆媽媽了,直接步入正題,相信你們都愛看。


沒錯,今天說的,就是你們的“國民老師”蒼井空。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前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的“蒼老師結婚了”,著實傷了一大波“暖男”的心。這個好像不老容顏的女神終於把自己嫁了出去。欣慰的是,她所坦言的婚後幸福甜蜜,也是了卻了我們一大波宅男的心。

在這裡就不說那位幸運的蒼老師老公了,畢竟咋們也不認識。

熟悉蒼老師的朋友一定很清楚,蒼老師不僅拍過那啥,人家在電影方面也是大有貢獻。

這不,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部蒼老師主演的電影。

不要想歪了,自覺繞路,這部電影可謂是精彩絕倫了。

  • 《復仇者之死》 2010

  • 導演:黃精甫

  • 主演:蒼井空 / 麥浚龍 / 錢小豪

  • 類型:驚悚 / 恐怖 / 愛情

老規矩,還是奉上豆瓣評分。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對於一部恐怖片來說,還是低成本製作,7.0的評分已經很高了。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海報也一如既往的突出恐怖主題。

還是那個美豔動人的蒼老師,倒一點都不像恐怖片的感覺。

光看海報,就知道耐人尋味了。

影片於2010年12月2日在香港上映。該片上映不到兩週時間,便創下了首映周票房紀錄冠軍。

也不都是因為蒼老師,電影拍的確實精彩。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開擼......

影片講述了男主為報誣陷之仇先後將曾陷害自己的四位警察殺死的故事。

張穎(蒼井空)是一個弱智的女學生,陳杰(麥浚龍)是一個平凡的賣包小子,兩人暗生情愫。某天,稍有醉意的警察隊長杜哥(劉永)看見張穎,誤以為是妓女,欲與她發生關係。

陳杰將杜哥打傷,帶走張穎。兩人去警局報案,卻沒想羊入虎穴,張穎在警局被杜哥帶頭進行一輪殘忍的輪姦,陳杰被毒打併被誣陷入獄。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出獄後的陳杰決心復仇。城市裡連續發生了兩起孕婦被強行剖腹取子的兇案,兩名孕婦的丈夫一個死於非命,一個下落不明。警方調查發現兩名男死者皆隸屬同一便衣偵探組,同組剩下的隊員謝夫(錢小豪)和國華(何華超),立刻聯絡早已退休的隊長杜哥,警告他萬事要小心,因為謝夫有預感這個冷血殺手正是衝著他們這便衣小隊而來。

電影承接香港一貫的犯罪電影風格,將寫實部分虛構化在劇情和畫面兩方面都很充實。

影片最大的看點還是蒼老師啦。在片中飾演未成年少女的她雖然“身經百戰”,但在片中還是難掩嬌羞的演技,有點害羞和放不開。具體片段我就不說了,想看的自行解決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復仇者之死》應該是去年甚至近幾年的最佳香港電影。

在金像獎淪為垃圾片分蛋糕的時代,《復仇者之死》的出現讓我覺得香港電影還有希望。黃精甫回來了,這個拍攝了最美港片《江湖》的人包攬了導演編劇剪輯。故事有張力,畫面變態的乾淨,攝影個人風格化嚴重,片尾的劇情令人深思。這才叫香港電影。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復仇者之死》的故事黑暗度指數極高。

黃精甫對於黑暗倫理的闡述和動作場面的調度,延續了此前《江湖》的精髓,但本片的節奏感把握稍稍慢一些。但在黃精甫的調教下,雖然電影經驗不足的蒼老師,但她的演技也因此提升不少,詮釋弱智女的“木訥演技”倒也恰如其分。本來就長著一張那樣的臉,算本色出演了。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復仇者之死》本身的商業屬性偏弱,但對於港產電影總體而言,無異是朵奇葩。只是在老牌廠商鐳射發行的手中,部分血腥鏡頭中的色彩感被刻意提升,血液的粘稠效果很強。音效方面,無論是原聲粵語音軌還是國語音軌,均在杜比格式的基礎上提升了一個等級數。雖然電影本身是一部劇情片,但後置音場加強後,在懸疑和恐怖氣氛的營造方面,有不俗的效果。

之前還有傳言說要翻拍3D版的《復仇者之死》。但好像都沒了音訊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電影開門見山的敘述手法我很喜歡,直接就表明了主角身份和最終的劇情走向。

而透過現象看本質。這部電影反映的還是港片老生常談的問題:混雜了對香港社會制度的反思、對小人物的悲憫,甚至是對以暴制暴的思考。

但除此之外,《復仇者之死》審視的目光放得更寬廣了一些,它還對準了宗教。大部分動作片充斥著爽快的、宣洩性的動作,而《復仇者之死》有小半部分卻還比較像一部小清新的青春片,在兩個底層年輕人的純潔情緣中來回打轉,令觀者為之微笑,心頭一緊。

這是近幾年來的絕佳香港電影,也是蒼井空最好的一部作品讓人肝顫

雖然這樣的片子在香港數不勝數。但是《復仇者之死》對人性和制度的拷問,甚至指向宗教的矛頭,在香港電影中仍然顯得十分難得。這裡的制度,除了香港警察之間的互相包庇,還包括社會大眾對於教會與神職人員的盲目嚮往,以及對底層人理所當然的蔑視和損害。貫穿全片的始終是黑彌撒般的氛圍,連兒童最後也轉變為施暴的主體。這樣的強烈訴控,卻是很難得的。

電影就不多說什麼了,好片是好片,正不正經我就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