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感謝蘭曉龍,他寫了四本書,編劇了四部軍旅電視劇,溫暖了千萬匍匐前進的同行者。

——哨位武夫

1

每一次路過天安門,我都會想到一個人,他叫史今。

在臨近退伍的時候,連長問史今有沒有什麼要求,提醒他不穿軍裝了,得考慮現實。

史今說:“老說咱保衛首都啥玩意兒啊,沒見過首都啥樣呀,天安門呀,王府井呀,西單呀,烤鴨呀。”

然後連長就帶他坐車去看了北京的夜景。當汽車駛過天安門時,史今壓抑地痛哭起來,連長向他嘴裡塞了一顆奶糖……

故作輕鬆的告別,在最後被擊得粉碎。

這是士兵的告別,每一次經歷,都撕心裂肺。

2

我始終認為,中國最好的現代軍旅劇是《士兵突擊》,沒有之一。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

它真實、有血、有肉,它認清了現實,卻不迴避矛盾;它訴說著現實,卻依舊傳遞著正能量。

正如那句“不拋棄,不放棄”一樣。

在我們這支部隊裡,有太多太多的許三多,有太多太多的史今,有太多太多的伍六一……

也有太多太多,在改革大潮中被撤編的鋼七連。

感謝蘭曉龍,他塑造了許三多、史今、成才、伍六一……,他塑造了鋼七連,他講述的故事是關於所有人成長的故事。

3

《士兵突擊》開播兩年後,蘭曉龍編劇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上映了。

如果說《士兵突擊》是最好的現代軍旅劇,那麼《我的團長我的團》,就是最真實的戰爭劇。

電視劇開頭一群潰兵煮豬肉燉粉條的鏡頭讓人震撼、心酸,我在網上一口氣把這部電視劇刷完,一分鐘都不忍心快進。

再然後是《生死線》,以及七年後的《好傢伙》……

《士兵突擊》告訴我們:只要今天比昨天好,這就是希望。

《我的團長我的團》告訴我們:事情應該是它本來的樣子。

《生死線》告訴我們:人這個東西,他自個兒就是自個兒的希望。

《好傢伙》告訴我們:除了逃亡和憤怒,還有“種子”。

作為一名軍旅作家,蘭曉龍對軍人的瞭解,對生活的洞察,對人性的描繪,總讓我感到驚歎,他的作品總是在灰暗的現實中透露出光明和希望,總是能給人帶來無窮的慰藉。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裡面看到自己。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4

在這個時代,蘭曉龍是重要的,他讓每一個個體在不同的生存狀態下能從中看到自己,看到如種子一樣的生存力量和希望。

有人說,喜歡蘭曉龍的作品是一種自虐。那我確實是這樣的,可以犧牲,可以成全,但是一定要活得真實,活得坦蕩。

很多年後,我在網上四處搜索這幾本書的原著,找到的卻是動輒幾百的二手書,或者地下盜版的油印版。

是的,它們絕版了。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5

當我捧著泛黃的二手書閱讀時,才發現,原來原著與電視劇其實有很多不同,它更真實,更鮮活,更深遠,更觸動人心。

比如伍六一,許多人都想知道伍六一復員後過得怎麼樣,而在小說中,這一切都得到了呈現。

他不是《戰狼2》裡的冷鋒,他是你,是我,是芸芸眾生裡的普通人。他在建築工地的頂端,偶爾抬頭看看腳下那片燈海,甚至更遠的地方。

“口令,整齊的腳步,紛沓的腳步,汗溼了的迷彩背心和裸露著的銅色膀臂”。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5

《士兵突擊》開播的第十二年,我收到一套蘭曉龍的書。是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了。

老朋友,好久不見!

翻閱著這些熟悉的名字,腦海中浮現出那些熟悉的場景,回顧這12年的成長,回顧這風風雨雨的軍旅路。一時間感慨良多。

又想起16歲第一次看《士兵突擊》時為高考努力奮鬥的自己;

又想起18歲入伍時看《士兵突擊》決心要成為一名好兵的自己;

又想起25歲住院時看《士兵突擊》鼓勵自己要堅持,不要放棄的自己;

又想起去年送別戰友時看《士兵突擊》全程泣不成聲的自己……

感謝249,感謝在不同的時空中突擊、奮鬥、活著的你我他。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書卡設計師@糯米圓蘸醬

正面為書名及印象圖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背面為哨位日曆

日期為各部電視劇開播時間

口令是書中的精選句子

《士兵突擊》再版!蘭曉龍,好久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