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山西省委组织部坚持从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度,牢固树立“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意识,建强战斗堡垒、整合帮扶力量、加强基层基础,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发展优势,推动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东征村第一书记曹旭东(右二)带领村民制作香包

强化扶贫组织领导

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做到“三个坚持”,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坚持“带头抓”以上率下。

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带头履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机关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与包扶县签订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书,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双签”责任落实。

组织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报告会、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和脱贫摘帽县巩固提升座谈会等,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二是坚持“抓书记”传导压力。

建立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制度,将脱贫攻坚列入清单内容,年初由各级党委书记签字背书,年底进行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各级党委书记牢牢把脱贫攻坚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

三是坚持“抓考核”落实责任。

从全省抽调42名干部,组成7个督导组,常年在脱贫攻坚一线开展专项督导。完善以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扶贫开发成效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10项措施,对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选优配强县乡领导班子。

坚持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培养使用干部。

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需要,从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林业系统中选派4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贫困县挂职科技副县长,从省直相关单位抽调36名在职厅级干部担任国定贫困县大队长,挂任县委副书记或副县长。

开展金融部门与贫困县干部双向挂职工作,选派58名金融机构干部到贫困县挂职副县长,58名贫困县的财政、经信、扶贫等部门干部到金融部门挂职锻炼。

为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省市县选派9973名干部到乡镇挂职,省直单位选派干部全部分配到对口帮扶贫困县的乡镇。

制定出台《山西省选调生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试行)》,扎实推进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衔接并轨,今后新招录的选调生全部安排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重点安排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去年招录的398名选调生全部安排到村开展工作。

继续加大乡镇公务员和涉农专业定向选调生招录力度,在2019年全省公务员招录中,拿出1065个职位用于补充乡镇公务员,占计划招录总数的32%;招录的500名选调生中,拿出10%的名额用于招录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配齐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

全面完成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完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定期评价制度,每年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逐村逐人进行分析评定,对“基本称职”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帮助整改提高,对“不合格”的坚决调整撤换,确保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个个过硬。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制定《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明确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7个方面29条标准,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60%以上的村党组织达到一流建设标准。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实施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两年行动,围绕“一年解决突出问题、两年实现巩固提升”目标,按照“精准识别、应定尽定、应整尽整”要求,采取一村一个工作组、一名第一书记、一个县直结对部门、一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包联的方式进行精准整顿。2018年,全省共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494个,派出2650个工作组、1998名县级领导、2493名第一书记和2381个县直部门进行包联指导,力促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提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按照“一年集中突破、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水平显著提升。扎实推进省市县财政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目前,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基本实现全面“破零”,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以上。

狠抓乡村干部素质提升。

依托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在全省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用3年左右时间培养3万名左右农村干部大学生,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大专文化以上的村干部。2018年秋季试点,有29个县(市、区)共招录学员2149名;2019年春季全面铺开,有105个县(市、区)计划招录学员6000余名。

连续8年开展“领头雁”培训,省市县三级每年对农村“两委”主干特别是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

去年,连续举办34期全省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5400余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集中轮训;联合省人社厅、省扶贫办举办深度贫困县乡镇党委书记精准脱贫培训示范班,培训乡镇党委书记138人;举办燕山-太行山、吕梁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培训班,培训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451人。每年选调200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中组部举办的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大力选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

与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山西晚报社合作,开展2018“山西最美村干部”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刘桂珍等10名最美村干部,王明花等10名候选人获提名奖,同时加大先进事迹宣传,营造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强化第一书记作用

坚持选最能打仗的人打硬仗,推动干部人才资源向一线流动,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坚持“硬抽人抽硬人”。从中央、省、市、县四级分两个批次选派10009名干部担任农村第一书记,实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每年对农村第一书记进行集中轮训,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能力。

严格加强管理。对全省农村第一书记进行备案管理,登记在册,抓到人头;强化督促检查,适时对不住村、不在岗的第一书记进行通报批评;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全省乡镇党委书记每半年与第一书记每人进行一次谈心谈话。

压实帮扶责任。健全完善单位包村、领导包带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两包三到”联动帮扶机制,变第一书记驻村为派出单位联村,落实派出单位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坚持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双签”脱贫攻坚责任书,压实单位帮扶责任,对帮扶工作不力、完不成帮扶任务的,既追究第一书记责任,也追究帮扶单位党组(党委)主要领导的责任。

规范保障支持。省财政每年为省派农村第一书记安排1万元的工作经费,市、县财政也按一定标准为所派第一书记安排工作经费,为他们驻村开展支部工作、群众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强化奖惩激励。对2015年8月以来选派的农村第一书记特别是受省级以上表彰的提拔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底和跟踪了解。开展农村第一书记集中分析评价,对“基本称职”的第一书记帮助整改提高,对“不称职”的坚决召回。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图为岢岚县宋家沟村

基 层 探 索

岢岚县赵家洼村:搬得出 稳得住 可持续

岢岚县阳坪乡赵家洼村区位偏僻,自然条件恶劣,耕地的3/4都是25度以上的坡地,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该村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整村搬迁、绿色转型。

截至2017年底,赵家洼村常住的19户36人全部入住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的广惠新村。群众挪了穷窝,如何过上好日子?他们趟出了一条易地搬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村民企业打工、入股合作社、外出务工多管齐下,实现了“住楼房、挣工资、领分红”,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搬进新村,旧村如何开发利用?赵家洼村的宅基地复垦种上了油松、中药材,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据统计,赵家洼村在整村搬迁中,宅基地复垦40亩,退耕还林139亩,平均每个搬迁户收益3.2万元。

群众搬出后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村里的老党员带头搬迁、带头响应政策、带头参与合作社,从赵家洼村走出去的农村党员马小飞带着建设美丽家园的梦想回乡了……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赵家洼村硬是把“搬得出、稳得住、可持续发展”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永和县东征村:贫困村成为小康村

省委组织部2015年帮扶东征村以来,着力建强村党支部,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窑洞农家乐、干部教育培训、香包制作、特色采摘等路径,使东征村从一个贫困发生率达58%的贫困村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7年整村脱贫,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位列全县第一,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东征村创新运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思路大力发展农家乐,70户农户成为农家乐的股东,113孔窑洞农家乐开门迎客,带动村民增收40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建成东征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打造了主题党日班、党性实践教育班、红色文化体验班等多个班次,2018年承接17家单位1200余人次培训任务,实现营业收入75万元。成立锦绣东征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带动村内妇女老人发展传统手工艺,制作出售香包,带动16户贫困户增收2.2万元。建成东征村特色采摘园,种植钙果、玉露香梨等品种,加上450亩苹果树、600亩红枣树,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采摘体验,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临县前青塘村:吕梁山上鱼米乡

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党支部,深入践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党员带富先锋行等服务群众活动,呈现出干群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新局面。

以“古村落活化之路与发展模式”为主题,充分利用村内丰富的水资源、芦苇及明清古建资源,大力发展温室采摘、生态鱼养殖垂钓、粽子加工、休闲旅游四大产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吸引游客累计达30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累计收入300余万元,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村党支部一班人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带领全体村民走出了由“乱”到“治”、由“后”到“先”、由“废”到“兴”、由“弱”到“强”的致富路,赢得“吕梁山上鱼米乡,不信你来前青塘;要问青塘啥最好,芦苇海眼粽飘香”的美誉。

典 型 人 物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宋向林:14年坚守终圆梦

晋中市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向林,用14年的坚守践行当初的诺言。2005年,怀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宋向林担任了里长村村主任。

他个人垫资130多万元,投入村里基础建设,修路、种树、建广场、改造电路,在全县建起第一家100千瓦地面光伏发电站。

他还探索“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养殖旱鸭5.6万只,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70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0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刘建平:抱团发展奔富路

刘建平现任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党委副书记、甘泉井联村党委书记、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他先后筹资1000多万元,带领村民打深井、建大棚、修水池、修公园、建鸡场,让甘泉井村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蜕变,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3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如今的12000元。组织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实现了户户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汽化的目标。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刘开强:坚持党建引领村建

刘开强(图右)担任大同市浑源县东坊城乡东尾毛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村建,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惠民工程建设。

投资15万元,对群众休闲公园进行绿化,共栽植油松3000株,丁香10000株,山桃10000株。投资12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投资100万元,对村内主干街巷进行了美化绿化。带头组建泽众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23户贫困户共52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赵林楠:建成高产谷子试验田

赵林楠现任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永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

他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建设高产谷子试验田,建立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实现入社贫困户人均增收2400元。

争取资金170万元,实施乡村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和节水灌溉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组织劳动力就业、谷子种植、鼠害防治和电商等培训活动,让昔日贫困落后村变成“党建先锋”村、“高产谷子”村,永兴村集体增收3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300元。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张红卫:村里办起“脱贫学堂”

2017年7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职副书记张红卫被派驻娄烦县窑儿上村担任第一书记。

窑儿上村地处灵钟山脚下的一道山沟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面对困难,张红卫没有退缩,安置好95岁的老母亲后,就背起铺盖来到了窑儿上村,后来她爱人也主动申请来到村里,两口子把家安在了窑儿上村。

通过走访群众,短时间内就摸清了村情,对38户贫困户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利用村里办的“脱贫学堂”,请来专家为村民讲解国家的扶贫惠农政策和农业种养殖技术。利用村里30多亩荒坡地,引进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窑儿上村肉牛养殖小区,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荣誉榜单

改革先锋称号

申纪兰(女) 长治市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刘桂珍(女) 忻州市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雷茂端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

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程玉珍(女) 长治市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段爱平(女) 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崔晓满晋城市泽州县犁川镇崔河村党总支书记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临汾市尧都区屯里镇韩村党总支

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

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党支部

吕梁市汾阳市栗家庄乡栗家庄村党总支

朔州市应县南河种镇党委

供稿供图 | 山西省委组织部

编 辑 | 刘 琼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网站投稿:http://tg.xcgbb.com/

报纸投稿:[email protected]

报纸投图:[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