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那位摘榆錢的中年男士

那位摘榆錢的中年男士

午飯過後,和幾個相熟的朋友相約,一起到附近3公里處的小河旁散步,河道旁邊,大多是拆遷過後留下的一片荒蕪,我們之所以選擇去那裡,是因為這樣的地方未經人工刻意的琢弄,更接近生活的本色。

那位摘榆钱的中年男士

原生態的東西,才能真正彰顯出它質樸的美感,路上,春的氣息已經不可遮掩的盡顯。或深或淺的綠意,在每棵樹上,做著和季節相對應的最好妝飾。

南方的春,和豐縣老家相比,至少要早來三週的時間。

在一棵低矮的榆樹前,一位中年男士在認真地採摘枝幹上星星點點的榆錢,這個貌似很平常的畫面,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幾十年前。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老家的村裡村外隨處可見榆樹的蹤跡,田間地頭裡、坑坑窪窪中,小河邊,每到三四月份,就連拇指粗細的小樹上,也會結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榆錢。那一串串嫩嫩的圓片,像是給每根細細的枝椏繡了綠色的花邊。

老家的百姓大多對榆樹存在著一份特殊的感情,無論是年已花甲的老人,還是不惑之年的70後,亦或是而立之年的青年人,談起榆錢,都有不同側重的感慨。

奶奶說,在那些食不果腹、節衣縮食的日子,榆樹成了村人們的救命稻草。榆樹的葉子和榆錢,在那個年代,是其它什麼東西都不可替代的奢侈品。不僅僅是奶奶,相信經歷過困難年月的人,都有類似痛心疾首的感同身受。

那位摘榆钱的中年男士

而我們的孩提時代,則是在榆錢盛開的時刻,跟著長輩,挎著籃子,拿著鉤子,在一棵棵榆樹旁來回穿梭。必要的時候,孩子們則象猴子一樣,爬上高高的枝頭,一邊將碩果累累的枝頭鉤斷,扔給樹下翹首以盼的父母,一邊則擼下一把把甜滋滋的榆錢,放肆地塞進自己的口裡。事隔多年,那種香醇,還依然停留在舌尖。

回家後,大人們則把滿籃的榆錢淘洗乾淨,然後拌上適量的麵粉,放進土鍋裡燒火清蒸,有時也會在鍋邊,貼一圈窩窩頭,蘸著蒜末和辣椒醬吃,那種味道,傾書難述。

如今,由於生活的改善和在外的奔波,榆錢也象褪色的風景一樣,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偶爾,在每年的春日,路過那些榆錢滿枝頭的榆樹時,才會生髮出心底深處的幸福感慨。

那位摘榆钱的中年男士

正如一位大娘所說的,現在豐衣足食,採摘榆錢子,和年幼時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心情,眼下,也只是想嚐嚐新鮮或追溯下”憶苦思甜“的滋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