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斷糧" ,深圳能順勢崛起填補嗎?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有美國媒體接連報道稱,在美國嚴查中國在美高科技投資的壓力下,中國已基本停止了在美國創新基地硅谷的投資。未來,不排除中國從硅谷撤出已有投資。有西方輿論憂慮,如果中國資金走了,硅谷可能面臨“斷糧危機”。

隨著中國投資者、中國創業者日漸稀少,硅谷也將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由於研發的前沿技術很難從美國帶到中國,以中國市場為目標的技術創新公司很可能不再將美國作為首選的創新基地,而會選擇更容易向中國轉移技術,更容易獲得中國投資者融資的地方。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硅谷不行了,會有更多個硅谷頂上來。如果僅從融資規模看,硅谷和美國已經不再是全球風險投資的翹楚。2018年的前10個月,中國風險投資的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938億美元,超過美國並領跑全球。未來,隨著中國創新環境的改善和對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中國將成為比美國更為開放的創新之地,未來,或許會有全球創業者匯聚中國研發前沿技術,並且將這些技術擴散到美國本土。

或被其他“硅谷”替代——

中國的深圳能乘勢而上嗎?!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深圳當前的狀況

我們看到

2000年轉型升級的新註腳——深圳率先從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轉型;2008年率先佈局生物技術、新能源、互聯網等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2009年率先佈局新一代存儲處理技術、新材料等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2013年率先培育生命健康、可穿戴設備等未來產業……

2019年的今天,人們談論深圳,早已不再是“三來一補”“貼牌加工”“模擬仿製”,而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每天有51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4%……

近年來,在一些關於創新力城市的國際排名中,深圳經常活躍在前列。深圳,不僅成為了國內的科創中心,其在全球的創新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圳以標誌性的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宏大敘事中——吸引全球風險投資的最新註腳。

“我們堅持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堅持打基礎、謀長遠,著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狠抓以科學儀器、工業母機、核心芯片、關鍵零部件等為重點的核心技術攻關。”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說。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創業夢想支撐的未來

深圳非常適合年輕人發展,因為這裡擁有良好的創新基因,產業環境優越,而且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創新人才到深圳。

南山國際大學生創新驛站”,提供鼓勵創新的低成本試錯平臺,幫助個人和團隊實現由創新實踐到創業項目的轉換;聯合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協建設前海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免費提供現代化辦公、便捷式住宿、全鏈條孵化在內的“拎包入駐”服務,吸引10餘家孵化器和163個創業團隊入駐,其中香港團隊71個,最高融資7億元。

這是一座硬件之城,“硬件產業鏈太完整了,想找任何配件分分鐘就能解決,大多與機器有關,且都與實體經濟結合。深圳有先天優勢,手機、電視機等產業積累的設計、開發、生產、人才資源都在這裡。

在深圳,每個月都有大大小小無數展會,最多的就是形形色色的硬件產品。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創新空間logo,產品設計、算法、設備配置的討論不絕於耳,還有那些在學習編程知識的學生,不同的鄉音講著一個應用場景要怎麼用代碼實現。

據悉,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中,深圳處於核心地位,將在科技創新方面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目前深圳與香港已有很多合作項目,包括落馬洲河套地區、前海蛇口自貿區等,隨著兩地產業互補性愈來愈強,相信未來港深科技合作大有空間,深圳會繼續加強對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的支持,鼓勵香港人才去深圳創業就業。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房價高企會是攔路虎嗎?!

直接推高人居成本,正在對深圳打造創新型城市造成不利影響。於深圳而言,高房價造成的“擠出效應”並非新鮮話題。然而,當深圳旗幟鮮明地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時,人居成本的大幅躍升及由此對打造創新環境造成的負效應,必然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然而,高房價導致的超額利潤,遠遠超出製造業的平均所得,必然誘導企業剩餘資本投向房地產而不去追求技術創新。一名深圳市政協委員坦言,我國幾乎的大企業都在參與房地產開發併成為重要的利潤來源,一些中小企業的者,雖然不搞房地產開發,但剩餘資本用於小批量的成為普遍行為。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如何吸引全球風險資金?!

吸收留住全球人才——才是關鍵!

傳統的創新、創業往往對物業依賴較大,而在新的經濟視野中,比如互聯網時代,粉絲經濟帶來了全新的創意視角,許多創新、創業是不需要物業的,更需要的反而是更加銳利的創意和資源整合能力。

通過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等盛會,吸引全球“高精尖缺”人才、項目齊聚深圳,把“人才聚攏來、作用發揮好”,推動深圳成為全球人才聚集的高地、創新創業的沃土、成就夢想的樂園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深圳市將優化拓展“孔雀計劃”,聚集一批前沿科技領軍人才,吸引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一流戰略科學家和院士,培育引進一批優秀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後;制定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柔性引才用才、創新型青年企業家培育等制度,加速高端集聚;辦好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力爭更多海外高端人才和項目落地;探索海外引才引智政府購買服務新模式,整合深圳市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組織等海外分支機構資源,打造海外智力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強化博士後“人才戰略儲備庫”功能。將著力在管理機制上“放權”,在評價機制上“放開”,在分配機制上“放活”,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更具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中國資金走了硅谷要

科創板會將成為深圳的助推力

可以預期的是,科創板的推出將給國內高技術、高成長的創新企業帶來更多展示的機會,也為它們快捷募集資金、快速推進科研成果資本化帶來便利。

深圳的優勢越發明顯

統計顯示,高科技一直是深圳最大的特點,單是去年,全市的高科技研發投入佔GDP4.13%,相當於韓國和以色列的水平;PCT專利申請量佔全國47%;國家級高新科技企業達到1.12萬家。今年,深圳亦將加快建設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攜手香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前海城市新中心、打造灣區合作新亮點。

據瞭解,前海蛇口自貿區、河套地區將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平臺。未來,深圳將把前海建設成為城市新中心,制定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推動前海深港金融創新政策,如設立深港科創基金、提升“港深青年夢工場”發展水平,將引進一批總部企業,新增港企2000家,為更多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支持。

深圳的土地資源有限、淡水也是買來的,也沒有礦產資源,高校也不多,深圳發展到今天的主要推動力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深圳最大無形資源和最大的軟實力,它像一塊磁石,把所有資源都吸引過來。如今,深圳正從市場環境、政策、資金等各方面著手,通過市場的手和政府的手,合力託舉。無論是創業之初稅收、辦公用地上的優惠政策,還是企業發展後期引入風險投資、輔導企業上市,各種幫扶貫穿始終。其目的,就是讓每個在深圳有創業願望的人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使創新創造在全體民眾中蔚然成風。

相信不久的將來,深圳以其獨有的魅力超越硅谷成為新的創業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