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这部“王炸”级漫改剧集,在媒体和观众间产生了巨大撕裂

对漫威超英电影的批评似乎有愈演愈热之势,从马丁·斯科塞斯直指漫威电影像是主题乐园,到其好友、导演科波拉直言马丁还算是客气的,“他没说那些骗子令人讨厌”,而最新批评来自英国知名左翼导演肯·洛奇,他批评漫威电影像汉堡一样被制成商品,漫威的所有电影是市场行为,与电影艺术无关。

对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批评指摘声,在影视圈子素来已久。这次,几位知名大导不约而同般共同指摘漫威对电影艺术的破坏性,则尚属首例。但显然不是所有的超英电影在观众心目中都欠缺艺术性,没有深度。改编自荣获雨果奖的漫画小说《守望者》的同名电影,一度被观众评为人们心目中最伟大的超级英雄电影,多年来,有许多人为DC导演扎克·施耐德十年前拍摄这部片子鸣不平——片子本身所达到的深度与艺术性与它的票房回报不成比例。而且这部片子当然在上映时的评级是R级,喷溅的血浆、断掉的手臂等cult般的场面,也主动隔绝了许多观众。

HBO如今推出了剧集版《守望者》,剧版《守望者》并非是对原著漫画的简单复刻,它在继承原著漫画的主题基调和世界观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它搭建了一个针对当下时空的”平行时空”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越南战争美国取得了胜利,越南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好莱坞知名影星罗伯特·雷德福(这个角色由真人实名出演)在1992年的美国大选中击败了福特,当选为总统,并取消任期制,一直在职到2019年的今天;在这个世界里,白人至上主义者横行,他们致力于再度挑起种族之间的战争,而警察执法时需要获得上级授权才能解锁自己的手枪,出警执法时还需要戴上黄色的面具;哦,这个世界里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人们的联系方式还是寻呼机。

距离电影版时间线故事三十多年后,人们在度过了冷战中的核恐惧后,人性中的恶再度卷土重来。而继任的守望者们则将继续面对这个随时都会变得满目疮痍的世界。

这部“王炸”级漫改剧集,在媒体和观众间产生了巨大撕裂
这部“王炸”级漫改剧集,在媒体和观众间产生了巨大撕裂

(上图:metacritic评分,下图:IMDb评分)

从已经播出的第一集看来,这部剧的世界观架构其实才刚刚展开,从观赏性上甚至略显寡淡,但考虑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架构搭建必要的铺垫,这些又是可以原谅的。而看过原版漫画或电影的观众,无疑能在第一集中看到主创为观众安排的许多“彩蛋”:罗夏的面具、二代夜枭的战机、笑匠的笑脸、法老王的再度登场……这些无疑是送给粉丝们的礼物。但这部剧的争议焦点其实并非在于他是否是“粉丝向”,而是剧中所聚焦的议题黑白种族冲突的展开,它已经在媒体评价和观众评价之间产生了一道巨大的撕裂,当多数媒体聚焦于这部剧对于时代精神和政治气候的精准把握时,许多观众则反感这部剧坠入时下过分政治正确的窠臼。在代表观众向的IMDb上,它仅仅收获了7分的评价(10分制),而在媒体向的metacritic上,它的评分却高达85分(100分)。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本剧的评价维度上,政治性的与社会性的因素远远大于其故事的艺术性。

本剧的主创达蒙·林德洛夫人们其实并不陌生,他制作的电视剧《迷失》曾是上一个十年最重要的电视剧作品之一,而HBO的小众剧集《守望尘世》更是证明了达蒙在艺术创作上是个不落俗套又有着强烈思辨和浪漫精神的创剧人。在剧版《守望者》中他到底将如何构建这个魅力无限的世界值得期待。

如果说超级英雄电影作品在电影领域越来越僵化无趣,在电视圈,一些剧集却反而将超英题材作品注入新的创作力,除了《守望者》,今年上半年亚马逊推出的《黑袍纠察队》无疑也是反超英题材的佳作,它撕开了消费主义时代下超级英雄伪装的人设面具,同时饱含着戏谑精神和一定的恶趣味。而FX已经推出三季的《大群》则注重以视觉化的方式展现展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它甚至抛弃了讲述一个线性故事的传统套路,直接将很多想看大路货超英剧的观众拒之门外。

而“富有深度的超级英雄作品”的提法,在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波拉那里说得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