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探訪烏蘭察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脈絡

生態篇:玄武岩之城的生態逆襲

烏蘭察布,被稱為是一座建在玄武岩上的城市。長久以來,地下玄武岩廣佈,乾旱少雨,綠植稀少,風沙肆虐,生態基礎脆弱,飽受人們詬病。

然而,不是當地人們沒有綠化意識,而是本土樹種無法適應當地惡劣的生態環境,年年種,年年死,成活率低的嚇人。

在玄武岩上搞綠化,這怎麼可能?

事實上,烏蘭察布人不信邪,以“三山兩河”的治理開創了一個玄武岩之城的生態逆襲的壯舉,打破了玄武岩難搞綠化的傳統,創造了一個綠色奇蹟。奇蹟啟示287萬烏蘭察布人民:只要迎難而上,沒有拿不下的“山頭”。也正是這種戰天鬥地的勁頭讓這個城市多了一種不服輸的氣質和精神。

走進霸王河公園,那種草香味撲鼻而來。河道兩岸,灌木喬木,高低錯落,鬱鬱蔥蔥,河裡不時有野鴨嬉戲,好不令人心曠神怡。

探访乌兰察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白泉山公園 攝影|林麗芳

同樣給人身心愉悅的是,站在公園內的鳳凰樓上俯瞰全城,一幅“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生態圖景盡收眼底。很難想象,十多年前,城市裡每到春天,還到處都是黃沙漫天。如今,這個城市能拿得出手了。

原來,“十二五”以來,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委、政府始終堅持市委、政府提出的“生態立市”發展戰略,以創建自治區和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將生態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突出地位,在繼續加強國家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老虎山、白泉山、臥龍山和霸王河、泉玉嶺河“三山兩河”自然地貌,按照“既要讓森林上山、也要讓森林進城,既要讓河水重現生機,也要把河水變成景觀”的理念,全面啟動了烏蘭察布歷史上投入最多、任務最重、施工難度最大的“三山兩河”生態景觀建設工程,打造了山水相依的特色城市景觀。

因山體本身石厚土薄,石多土少,為保證苗木成活,烏蘭察布人民發揮聰明才智,向堅硬的玄武岩要綠色,要生態,採用挖大坑覆土的栽植方式,少則覆土一米,多則三米。在岩石上挖洞、填土、種樹。如今,白泉山、老虎山、臥龍山從石山變土山,土山變綠山,綠山變景觀,從此荒山一去不復返,都成了天然綠色大氧吧,也成了市民休閒娛樂郊遊的好場所。各類地質災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的同時,收穫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霸王河是集寧的母親河,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常年有水惡化成了八十年代的經常斷流,河道里汙水橫流,垃圾成堆,甚至有耕地、建築侵佔河道,兩岸遍佈砂石廠,市民避之唯恐不及。

為了還河於民,2010年烏蘭察布市啟動了霸王河治理工程,疏浚河道、築壩固堤,綠化岸線,治理改造入河排汙,修建廣場園路,架設美化橋樑,經過三年的四季不停工、晝夜加班、精打細磨,一處15公里長,寬約1公里的水域綠化景觀帶的生態公園躍然眼前。

“作為看護員,每當聽到遊客誇讚霸王河,心底就會生出身為集寧人的自豪感”。集寧區霸王河生態公園的看護員劉向陽說。

據悉,全市城鎮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了34.03%、37.26%和20.13平方米/人,青山環城、碧水繞城、綠樹融城的烏蘭察布一再被市民點贊。

現代農業篇:鮮薯產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在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的馬鈴薯脫毒組培中心,見到了一株株馬鈴薯脫毒種苗,這些優質種苗每年除了供應當地市場,還遠銷北京、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廣東、廣西、安徽等地。

成立於2008年的民豐種業公司已壯大為中國最大的集馬鈴薯、燕麥研發、種子生產、分級加工、物流倉儲、推廣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企業之一;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也是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馬鈴薯研究中心”和“中國薯都核心區”。它的發展正是得益於中國薯都——烏蘭察布幾十年來將馬鈴薯產業作為全市農牧業經濟和農牧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打造的結果。

可以說,民豐種業發展壯大的這十多年,人們從中也可以管窺到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發展馬鈴薯產業的堅強決心。

烏蘭察布市地處北緯42度,是國際公認的馬鈴薯種植黃金帶。氣候冷涼,日照充足,雨熱同期、土壤潔淨,生產出的馬鈴薯幹物質含量高、品相好、口感綿沙,就連李克強總理都讚不絕口。幾十年來的培育發展,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全市農牧業的主導產業,馬鈴薯產業的收入已佔到農牧民種植業收入的一半,佔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成為了國家重要的馬鈴薯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產基地。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都”,“烏蘭察布馬鈴薯”是“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牌”。

據瞭解,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50萬畝左右,鮮薯總產量400萬噸左右,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要想馬鈴薯品質好,必須從良種繁育源頭抓起。烏蘭察布在狠抓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培育了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龍頭企業。民豐種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全市現有種薯企業8家,年產脫毒苗1.2億株、脫毒微型薯2億粒、原種10萬噸,全市脫毒種薯覆蓋率達到75%。馬鈴薯良種繁育已形成從莖尖脫毒、組培快繁、溫網室微型薯生產到原種繁育的完整體系。

民豐種業的副董事長張國挖出幾顆即將收穫的原原種說,我們培育的原原種沒有一例被投訴的,這跟我們一直注重科研投入是分不開的。

這些年來,烏蘭察布在舉全市之力打造馬鈴薯產業之路上,抓良種繁育,抓基地建設,抓品種結構優化,抓高標準智能倉儲建設,抓品牌推廣,抓主食化創新。一路走來,形成了東起興和縣西至四子王旗250公里的馬鈴薯產業帶;全市馬鈴薯標準化生產技術覆蓋率達到57%;通過落實政策、實施項目、推廣技術等方式,開展脫毒種薯補貼政策,優質品種佔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擁有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馬鈴薯加工企業18家,全市馬鈴薯總倉儲能力達到230萬噸;建立了內蒙古首條馬鈴薯主糧化產品生產線,馬鈴薯主食產品結構由單一的馬鈴薯饅頭向多元化的馬鈴薯酸奶餅、月餅、麵包、油條、煎餅、掛麵、麵條等方向發展;品牌推廣也收穫良多,尤其是打出了“中國薯都”的美譽。

儘管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然而在前進的路上依然有著不小的阻力,種薯繁育不能滿足生產所需。種植戶應用脫毒種薯成本高,未能實現脫毒種薯全覆蓋,致使馬鈴薯品質較差、產量較低、商品化程度不高。馬鈴薯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也較低。科技支撐能力和加工倉儲能力都有待提高。馬鈴薯的價格波動也很大。

就像民豐種業的張國所憂慮的那樣,馬鈴薯加工轉化率低是現在最大的問題,他引用了一組數據:美國馬鈴薯種植約600多萬畝,加工轉化率在65%以上,而我國馬鈴薯種植是8000多萬畝,加工轉化率僅為10%-15%,更多的還停留初級時間段,應該在轉化上下功夫,做成冷凍製品和休閒食品。

而在民豐種業的副總經理孟才看來,烏蘭察布馬鈴薯產業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無序競爭;二是在國家推廣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後,種植面積盲目擴大,實際需求卻遠低於產量;還有就是馬鈴薯種植像押寶一樣,難以預測到底哪個品種好賣。

這些不同程度存在的問題,都在困擾著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以民豐種業為典型的龍頭企業,正在謀求轉型,以種薯為依託,向加工薯和訂單薯方向發展,提升馬鈴薯附加值,帶動更多農戶共同發展。以及利用倒茬輪茬,種植燕麥以增強抗風險能力。

與民豐種業的轉型不謀而合的是另一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在烏蘭察布佈局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全智能化的法式薯條加工廠,2019年7月開工,日加工馬鈴薯800噸,年加工能力30萬噸以上,年產值7億元。

龍頭企業轉型的背後也是烏蘭察布市謀求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的路徑折射。比如實施脫毒種薯補貼和良繁基礎設施建設補貼政策,集中力量進行科研攻關和加工能力的提升等等。未來,中國薯都馬鈴薯產業化之路道且阻長,但烏蘭察布信心滿懷。

經濟篇:以綠色發展助推高質量發展

在內蒙古蘭格格乳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崔總一再強調,每個企業必須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我們發展到現在,靠得就是不斷地創新,尤其是工藝流程。100多年來,我們只專注於做酸奶。

目前,該公司年加工凝固型酸奶產量居全國第一,產品銷往全國一二線城市,2019年上半年,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98%。

蘭格格酸奶,起源於崔氏家族世代加工草原酸奶的深厚底蘊,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然而真正的工業化起步於1988年,雪原乳業是其前身,從2015年開始將雪原酸奶改為蘭格格,看似只是一個名字的變化,背後卻是一個企業的戰略定位的調整,從以前做酸奶到現在專注做凝固型酸奶,差異化的競爭戰略使蘭格格乳業聲名鵲起,中國第一瓶蒙古族酸奶在這裡誕生,中國第1瓶草原熟酸奶還在這裡誕生,中國第一瓶草原酪酸奶也在這裡誕生。

與蘭格格乳業以創新贏未來的理念如出一轍的是位於察右前旗天皮山冶金化工工業園區的烏蘭察布旭峰新創實業有限公司。這家以冶金、超高功率石墨電極、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為三大主業的公司,於2013年成立後,在經歷了“三高”的陣痛後,下決心以創新和綠色發展來實現高質量發展。

探访乌兰察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旭峰公司廠區 攝影|林麗芳

合金行業屬於高能耗行業,一直以來,該行業所產生的餘熱廢氣廢渣都無法處理,既對環保造成巨大汙染,又對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極其不利,怎樣找到二者的平衡點?是每一個存在工業三廢項目的企業都在深思的話題。

旭峰立足鐵合金行業的高質量循環發展,以產業的技改工程項目為切入點,以廢氣制甲醇,廢熱發電供暖,廢渣制磚來實現零汙染排放,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創造了一種合金行業的“旭峰模式”。

餘熱發電一年的發電量約2億度。這對於用電大戶的旭峰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反哺。

利用幹熄焦廢熱,礦熱爐餘熱用於夏季發電,冬季供暖。

旭峰以自身為圓心,將半徑不斷向整個園區的廢氣,廢渣輻射,致力於將廢氣制甲醇,將廢渣制環保磚。預計整個項目投產後,將會年產甲醇50萬噸,成本遠遠低於煤制甲醇,在市場上具有核心競爭力。可降低鐵合金成本約600元/噸,轉化率約為70%,能源利用率達90%以上,還可大量減排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同時,將以前填埋掉的廢渣,用於製作建築砌塊和鋪地材料,可年生產60萬立方米各類建材,消化60噸爐渣。

旭峰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上馬,背後彰顯的是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告別高消耗高排放高汙染的粗放式發展模式的決心,也是走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生動註腳。以綠色發展助推高質量發展,以創新引領新發展,像蘭格格、旭峰這樣的故事,正在烏蘭察布不斷上演。

結語:

伴隨烏蘭察布步入高鐵時代,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依託最大的區位優勢,烏蘭察布必將釋放最大的開放潛力,迎來下一段奔騰壯麗的時代。(林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