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工作研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工作研究】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以华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

工作研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华港集团召开2019 年合规管理推进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和作用,注意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宝贵经验。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益分配的不断调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华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港集团)这样一个外闯市场、业务分布广、用工形式多样的单位,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如何管好带好队伍,如何牢牢把握“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基层党建工作生命线,如何让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互动双赢,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华港集团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企业发展亟待创新突破的现实瓶颈问题。

研究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背景

加快发展燃气业务是华北油田稳油增气战略的重大部署,华北油田下属的华港燃气集团成立十四年多来,始终秉持“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理念,紧紧瞄准“打造华港品牌,争创一流业绩,领军燃气行业”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来擘划市场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优势和特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开拓进取,累计投资设立各级各类公司84家,先后建成投产LNG工厂3座,拥有CNG/LNG等各类加气场站569座,高、中压管网27000余公里,资产总额达66.53亿元。集团拥有员工2493人,党委下属4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93人。建立了管道气、CNG、LNG产供销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形成了资源、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作为华北油田公司多种经营业务的中流砥柱,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华港集团党委着力发挥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中智库作用,全力推广“标准化设计、专业化施工、信息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华港模式和“政企协作、点管联供、资源保障、惠及百姓”华港标准,全面推进“气化农村”工程,成功打造了河间、饶阳、深州等整装的天然气全覆盖“气化农村”工程典范。现为油地60余万户居民、公福户和3000余户工商业用户供气,党员队伍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做一些调整和创新。

一是管理区域的迅速扩张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目前,华港集团的业务范围已覆盖到“京津冀、晋蒙豫、苏浙沪、鲁桂辽”4大区域14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员工分散到600多个场站,每个场站的员工基本为3-6名。对于较大的省级事业部甚至是跨省地域的事业部来说,基层党员集中起来相对十分的困难,因此,客观上也便就造成了党员管理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党组织生活开展难、党员过组织生活难等问题。

二是用工形式的多元化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目前,华港集团各单位的用工除了原华北油田公司的合同化用工外,还包括了集团总部派谴的劳务用工、本地化用工、合作方委派的员工。但由于受传统党组织建制的限制,有些党员只能成为组织外的“散兵游勇”,很难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党员的个性化发展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挑战。党员的个性化发展日益明显,从业岗位发生诸多变化,党员先进性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掌握特定的专业技术外,还有各自的利益需求,传统单一按区域设置党支部,把不同志趣和需求的党员编在一块,无法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综合素质等党员的合理需求,客观上限制了党员个性化发展,党员的专业特长难以充分展现,一些合理诉求也难以满足。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应把握的原则

党组织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进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要从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实际出发,按照地域相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盲区等基本要求来进行。

一是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力求通过调整,建立一个全方位能覆盖各个区域、每一个党员的较为完善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以有效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全面贯彻执行。

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党组织设置创新的根本动因源自企业发展的要求。这种创新并不是对传统组织设置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适应生产经营的必要调整,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发展布局合理化、区域化出发,适时合理地调整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杜绝因人设岗,同时坚决防止和反对搞形式主义。

三是有利于工作稳步推进的原则。要根据党员队伍状况、管理区域大小等客观条件,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对现有基层党组织进行梳理并逐步予以完善,该新建的新建、该整合的整合、该撤销的撤销、该调整的调整,既不能使基层党组织设置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也不能不顾客观需要盲目设置党组织。

工作研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华港集团组织18 支党员先锋突击队,推进“气代煤”工程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构想

按照发展规划,华港集团2019年要实现经营销售收入85亿元、力争90亿元的目标,致力于发展成为管理规范、运行安全、服务优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内知名燃气企业。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实现组织功能提升、党员作用发挥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是实现华港集团“创建全国一流燃气企业”战略目标的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要适当放宽组织规格对党员数量的要求。目前,华港集团按下属单位级别和党员人数来设置党总支和党支部的。但是,目前对多数事业部来说管理区域大、场站人员少,党员人数很难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发展党员、党员评议、上党课等活动都是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而不是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这就使党员在参加组织活动与保证生产经营两者间很难取舍。为更好地开展组织活动、更好地对党员进行管理,应从实际出发,适当放宽组织规格对党员数量的要求,对那些自成体系,或管理区域较大、所属基层单位较多,或党员队伍发展空间较大的单位,可以试行现有级别不变的情况下:党员数量达到50名以上,设立党委;党员数量达到20名以上,设立党总支;党员数量3名以上的子公司,或比较集中的几个场站,设立党支部。但要严格审批,加强管理,切实保证组织标准和质量。

二是要突破仅对本单位党员进行管理的限制。对按现行规定,组织关系不能转入的劳务用工、本地化用工、合作方委派人员身份的党员,或在本地临时性、短暂性工作的华港集团员工身份的党员,探索建立党组织双重设置模式,即突破一个党员编入一个支部的局限,实行组织关系还是在原党组织,但是允许其到工作单位党组织报到、接受工作单位党组织管理,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党员管理难、党员过组织生活难等问题。

三是创新党小组的设置模式。党小组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党员参与党内活动、发挥党员作用的基本单位。要适应党员职责多样化和党员作用个性化日益明显的趋势,打破原有按同一个队站或同一个班组单位设置党小组的单一形式,按照工作需要与党员特征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党组织指定相结合、党小组具体职责与个性特长相结合的要求,灵活设置党小组,形成专业技术互补、年龄结构互补、文化层次互补、思维观念互补的新的聚合。一是把从事相似工作的党员集中起来建立党小组,如建立生产党小组、经营党小组等;二是根据党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特点,设置不同责任岗位,把在同一岗位的党员集中在一个党小组,如加气工党小组、工程管理党小组、统计员党小组等;三是以年龄结构来分层设置,建立青年、中青年、老年党小组等。以上几种党小组设置形式,应从各基层单位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综合运用,使党小组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

总之,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涉及到党组织隶属关系、组织层次、组织架构、领导成员职数等,是一个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推进,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凭着“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创业激情;搏击市场、勇立潮头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思变图强的创新意识和安全第一、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的“开拓争先”华港精神,华港集团的基层党组织将会真正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坚强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成为华港集团高质量稳健发展的坚实基础。

(作者孙小迪系华北油田华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刘斌系华北油田华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办秘书)

本文来源:《国企·党建》2019年11月号刊登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