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14市州整改成效:5615件信访件 办结率98.7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4日讯(记者 肖静)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18年6月至8月组织对14个市州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18年9月完成督察反馈。记者获悉,截至11月底,14个市州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61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408项;省督察组交办的5715件信访件,各市州已办结5641件,办结率为98.71%,其余正在推进中。

14市州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长沙市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科学施策,深入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出台《长沙市“强力推进环境大治理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1+12”系列工作方案。

湘潭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突出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将整改办与环督办、环委办“三办合一”直接由市政府领导,有效破解了整改工作合力不强、体制不顺的难题。

株洲市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对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发起攻坚,圆满完成包括中国企业500强株洲冶炼厂在内的261家企业关停搬迁任务,清水塘片区成功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

衡阳市投入22.4亿元环保治理资金,用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渣土处置、环卫作业、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城市绿化等。

郴州市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以及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成立由市级领导带队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特别督查组,针对全市环境保护方面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督查,交办和解决了一批问题。

岳阳市积极创建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统筹制定《岳阳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方案》《岳阳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岳阳市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取得一系列示范成果。

常德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员机构队伍建设,在本次全市机构改革中,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新增1个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新增3个,人员编制增加10个。

益阳市持续推进重点流域重点片区整治,通过综合施策,大通湖治理取得阶段成效,宏安石煤矿区整治和生态修复已全面完成,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和国家长江办的高度肯定。

邵阳市紧紧盯住督察组交办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对绥宁县冻坡砖厂处理、邵阳市鸿基建材有限公司关闭、畜禽养殖禁养区退养等重点问题,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督办令督促整改。

怀化市建立“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时限要求、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对环境保护督察组、省委省政府交办以及自查自纠排查出来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改。

永州市通过加大“散乱污”企业、“低产高耗”等落后产业关停淘汰力度,加快推进富锰渣高炉产业转型升级,督促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娄底市打响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制定出台《娄底市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治理工作正有序推进,锡矿山区域涟溪河、青丰河水质均有所改善。

张家界市以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统筹推进 “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较好成效。

湘西自治州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规划环评、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督察整改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举措。目前,整改工作还远未结束,14个市州对外公开督察整改情况,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做好后续各项整改工作。下一步,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继续对各地整改情况实施清单化调度,并加强日常督察,始终保持督察压力,压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