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篇):洪洞縣廣勝寺


廣勝寺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腳下,下寺的建築基本上都是元代修建的,上寺則大部分經明代重建。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載,廣勝寺原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盧舍寺,始建於東漢建和元年,唐代改名廣勝寺。唐大曆四年、金末元初,廣勝寺兩次重修。元大德七年地震中,廣勝寺被毀。地震之後,廣勝寺得到重修。現在廣勝寺由上寺、下寺及水神廟三組古建築組成,雄踞山頂的稱上寺;坐落山腳,面臨霍泉的為下寺;下寺西側為水神廟。

上寺的飛虹塔是廣勝寺的標誌性建築,建於明正德十年~嘉靖六年,是一座典型的明代樓閣式磚塔;塔在寺的軸線前方,在元代原址重建;塔八角,外觀十三層,高47.31米,外壁用各色琉璃裝飾;琉璃製造的欄杆、天神、動物、斗拱等極為細緻華麗。


下寺建在山坡上,整個建築群前低後高,由陡峻的甬道直上山門;經過前院,上達前殿;左右貼著殿的山牆有清代修建的鐘鼓樓;後院靠北居中為正殿,東西有朵殿;前後兩個院落利用不同的間距與建築組合方式,形成不同空間。

著名佛教大藏經趙城金藏就是出自廣勝寺。趙城金藏是中國金代民間募資雕版的佛教大藏經。因於1932年在山西省趙城縣廣勝寺被發現,故名“趙城金藏”。《趙城金藏》是《開寶藏》的重刻,由於《開寶藏》久已不傳,由本藏得以瞭解《開寶藏》的內容。

中華民國年間,廣勝下寺年久失修,頹敗不堪。根據1929年《重修廣勝下寺佛廟記》,1928年遠道而來的客人登門求購廣勝下寺壁畫,僧人貞達與鄉紳商議後認為這是募款修廟難得的機會;經過談判,廣勝下寺以1,600銀洋的價格賣掉壁畫,寺廟隨後得到重修。圖為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藥師佛佛會圖》。


廣勝下寺壁畫此後的流散較為複雜,最終分散在多家博物館。學者研究指出,壁畫流散與古董販盧芹齋有關。盧芹齋連續兩年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館長等人頻繁通信,一點點將廣勝下寺前殿明代壁畫賣出。至遲1929年,前殿的明代壁畫入藏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1932年,後殿元代壁畫《熾盛光佛經變》入藏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1954年,美國收藏家阿瑟·姆·賽克勒從盧芹齋在紐約的助手卡羅手裡買下了後殿《藥師經變》。

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及古人類學博物館中國圓廳內的廣勝下寺前殿明代壁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