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特大城市紛紛放寬落戶 武漢鄭州誰是未來中部第一城

確保到2020年1億左右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目標如期完成,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2020年鄰近,各地吸引人才的舉措持續推出,以特大城市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落戶政策進一步放寬。

特大城市降低落戶門檻

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光近日披露了“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的最新成績單:2018年5月啟動的“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大幅降低了人才落戶天津的門檻,到今年年底累計引進人才超過24萬人。

“明年,我們將進一步升級完善‘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推動優質團隊、高端項目來津創新創業。”楊光說,將突出項目引育的技術水平。重點遴選一批技術水平高、產業化前景好的項目團隊,“帶土移植”、快速引進,助推新動能引育。

鄭州市日前宣佈,從2019年12月11日起,鄭州將在2017年戶籍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放寬兩項、增加一項戶口遷入鄭州市落戶條件。此次鄭州放寬了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在鄭州市中心城區持有居住證滿5年降低至滿1年;縣(市)、上街區降低至持有居住證即可。

此外,租房也可落戶。在鄭州市中心城區租賃住房滿1年的外地市人員,可到中心城區租賃住房所在地派出所戶籍室(戶籍服務站)申請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戶口遷入;在縣(市)、上街區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的租賃住房入戶的,不要求租賃時限。

特大城市纷纷放宽落户 武汉郑州谁是未来中部第一城

在鄭州之前,12月6日,武漢市發改委官網發佈《武漢市積分入戶管理辦法(2019年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年度落戶數量限制,累計積分75分以上即可在武漢落戶。

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通知指出,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近年來,大多數的特大城市乃至廣深這樣的超大城市在放開放寬落戶限制。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去年底以來,整體落戶的門檻有很大的放寬放鬆。原來主要是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現在則是突出強調中心大城市帶動都市圈、城市群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原來大城市吸引的都是中高端人才,現在不光是人才,而是吸引勞動力。

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放寬落戶,加快吸引人才,對特大城市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武漢、鄭州、杭州這些特大城市、新一線城市來說,他們在很多方面與一線城市仍存在差距,未來仍需要繼續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平臺,增強自身集聚資源要素和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這個過程中,增加人口規模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認為,目前國家中心城市城區人口規模最小的在500萬,未來這些城市都會發展成為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相當於在一線城市之外,有更多的超大城市來引領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空間合理分佈,進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武漢、鄭州齊頭並進

中部地區的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武漢和鄭州的表現頗為引人關注。

2017年初,武漢啟動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提出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致力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上述工程實施3年來,留漢大學生數量逐年攀升,2017年達30萬,2018年40.6萬人,2019年1月到10月已有30多萬人。截至今年10月,大學生留漢人數累計已超100萬,這意味著武漢提前兩年完成了目標。

Boss直聘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一線城市職場人淨流出率為0.58%,較2018年同期增加0.05個百分點。由於強二線城市的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加之不斷大力推出人才引進政策,杭州、東莞、武漢、長沙、蘇州成為2019年求職者離開一線城市之後首選的五大城市。

但這顯然還不夠,今年5月份在武漢舉辦的2019全球服務外包大會上,武漢市市長周先旺提出,武漢市要實現三個跨越,其中就包括推動城市人口從1000萬向2000萬跨越。目前超過這一目標的城市僅有北京和上海(重慶的面積和人口相當於一箇中等省份,可不列入比較)。

相比武漢,鄭州的底子要差不少,原有的城市規模也小很多。但近幾年,在經濟快速發展之下,鄭州的人口規模和城區都快速擴張。

數據顯示,2018年鄭州常住人口增長25.5萬人,常住人口總量突破千萬大關。這也是鄭州連續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人口快速增長的勢頭可見一斑。其中,目前鄭州城區常住人口已突破600萬,在全國位列第11位,處於特大城市行列。

同時,近年來鄭州城區規模快速擴張的勢頭仍十分明顯。以尚未將建制鎮鎮區納入的2017年為例,2017年鄭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30.97平方公里,與2016年相比“長大”了86.2平方公里。同比增長高達11.6%,相當於一年擴出一個地級市的規模。而1991年,鄭州城市建成區面積僅90平方公里。

中部雙城記:武漢鄭州誰是中部第一城

優秀的城市總是成雙成對,也就是俗稱的“雙城記”、“雙子星”。在我國這樣的“雙城記”典型的有京滬、成渝、廣深、寧杭。在中部地區,武漢與鄭州正在上演中部的“雙城記”。

從主要指標來看,作為大區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的武漢,無論是GDP總量、城區人口規模、地方財政收入、資金總量(金融機構存款餘額,是衡量地區對資金的吸納能力以及居民的儲蓄能力的指標),還是科教資源、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方面,都在中部地區處於領跑位置。整體上看,鄭州與武漢都存在明顯的差距。

武漢的優勢得益於歷史沉澱。其中,優勢最為突出的就是高教實力,武漢是我國五大高教重鎮之一,教育實力十分雄厚。武漢有武漢大學和華中科大這樣的“文理CP”組合,還有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大、華中師大這些重點高校。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武漢在校本專科生96.9萬人,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三位,在校研究生13.8萬人,僅次於京滬,位列全國第三。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科教、人才在城市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得益於雄厚的科教優勢,近年來武漢東湖高新區快速發展,並集聚了幾十家上市公司,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對第一財經分析,最近二十年高校規模擴大很多,加上近年來高教優勢資源發揮,武漢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吸引的人才和人口都比較多。

與武漢相比,鄭州原有的底子比較薄弱,尤其是211大學僅鄭州大學一所,鄭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為武漢的37.6%,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升級。

不過,相比之下,鄭州也具備不少優勢。尤其是,鄭州所在的河南省,是中部經濟第一大省,同時也是我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省,去年河南省總人口10906萬人,遠超武漢所在的湖北省。去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71%,也比湖北低不少。未來,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和單極核心城市,在城鎮化大潮加速的情況下,河南省的人口成為鄭州最大的潛力。

彭智敏說,近年來城鎮化過程中,河南大量人口流向中心城市鄭州,城區面積也在快速擴張,未來鄭州城市擴張的潛力還很大。

另一方面是交通樞紐的提升,目前隨著米字型高鐵網絡的建設和國際航空樞紐的打造,鄭州的樞紐優勢日益凸顯。例如去年7月公佈的《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提出,到2025年,將形成以鄭歐、鄭美空中貨運快線為核心,輻射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

今年12月1日,鄭萬高鐵、鄭阜高鐵、商合杭高鐵北段通運營。彭澎認為,鄭州在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地位非常強,而且已經進入到國家中心城市行列。鄭州的交通非常發達,是米字型高鐵網絡的樞紐,對周圍城市的輻射力很大,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會,鄭州的後發優勢相當明顯,“未來鄭州和武漢有得一拼”。

最後,不管是武漢還是鄭州,作為中部地區的兩個國家中心城市,這兩大中心城市紛紛放寬落戶限制,有助於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平臺,未來這兩大中心城市將分別帶領所在的城市群,在引領區域發展尤其是中部崛起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都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特大城市纷纷放宽落户 武汉郑州谁是未来中部第一城

武漢鄭州多個指標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