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最新!廈金大橋項目展開大陸側測量、地勘作業

廈門網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推進大家關心的閩臺能源資源互通等方面均取得新進展!12月3日,福建省臺港澳辦政策說明會召開,介紹了“31條措施”、“26條措施”在閩落實情況。

目前31條措施在閩均已落實且有實施案例,實現了五個“明顯增強”,應通盡通實效明顯增強。

經貿合作暢通方面

建立與兩岸企業家峰會相關小組對接聯繫工作機制,揭牌成立兩岸產業搭橋中心,獲批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打造兩岸石化產業合作基地,建設精密機械產業製造產業園,推廣向臺胞臺商頒發金融信用證書試點工作,建設服務檯企的專業化區域性股權市場,設立一批閩合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正式上線運營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線上交易平臺。

基礎設施聯通方面

閩臺之間已常態化開通17條海空航線,每天往來閩臺兩地達6000人次,進口臺灣水果基本能實現上午採摘、下午送達福建各大商超,晚上就能進入百姓家裡。

能源資源互通方面

▶通水,去年8月福建已經實現向金門通水,累計向金門供水390萬噸。

▶通電,召開福建與金門、馬祖電力聯網研討會,電力聯網方案初步確定,已委託臺灣合作方開展可行性研究,預計2020年完成。

通橋,廈金、榕馬通橋項目已分別提出線路比選方案,並開展大陸側的測量、地勘作業。

廈金大橋有可能以廈門本島為起點,經翔安新機場連通金門島。

行業標準共通方面

臺灣地區標準化(廈門)研究中心已獲批設立,福建平潭率先構建覆蓋臺灣職業資格、企業資質、商品檢驗的“全鏈條”採信體系,完成134大項兩岸職業資格比對,其中95項可實現直接採信,已頒發500多本採信證書。

臺企營商環境質量明顯增強

2018年全省新批臺資項目、實際利用臺資分別位居大陸前列。50多個臺企技改項目列入省重點技改項目、省工業和信息化龍頭企業或享受相關專項技改資金支持;全省200戶次臺企同等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7.93億元;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園區內符合條件的183家臺資農業企業均已享受生產電價用電優惠累計1700萬元;在閩臺企生產的16款農機產品均列入購置補貼產品目錄,已補貼購置1.4萬臺,補貼資金1.12億元;率先批准5家臺資獨資診所開業;率先批准8家臺資企業註冊為陸資企業;大陸首家臺資獨資經紀公司落戶廈門。

臺胞臺企登陸意願明顯增強

2018年來閩臺胞人數達到363萬人次,約佔來大陸臺胞總數的60%,今年上半年臺胞入閩達143萬人次,比增8%。參加今年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的臺灣民眾臺灣青年都有較大增幅。在大陸率先允許52項臺灣地區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技術士)考試及格證書直接比照認定我省相關中初級職稱,率先對11項水平評價類臺灣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直接比照認定,累計吸引4300多名合胞在閩取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通過認定方式獲得大陸醫師資格的臺灣醫師385人,已在閩執業臺灣醫師535人, 462名臺灣教師受聘在閩高校全職任教。

最新!厦金大桥项目展开大陆侧测量、地勘作业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