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麥當雄野心勃勃的電影王國夢 題材故事卻往往繞不開“男盜女娼”

麥當雄,本人酷似其電影中的梟雄,野心勃勃,能力超強,盡顯“大佬”風範,麾下兄弟雲集。但說到“梟雄”落幕,麥當雄則比他的作品更戲劇化,因為他更決絕,更消沉,更識時務……


麥當雄野心勃勃的電影王國夢 題材故事卻往往繞不開“男盜女娼”

  早在進軍電影圈之前,麥當雄便已大名鼎鼎。原來20世紀70年代後的電視“五臺山大戰”時期,麥當雄為麗的(亞視前身)監製的《十大奇案》、《大丈夫》、《天蠶變》等劇集成功狙擊無線,令他成為風雲人物。1981年,麥當雄離開麗的,創立麥當雄製片公司,專注電影創作。當時正值“新浪潮”風生水起,許多電視臺出身的編導湧進電影圈,紛紛組建獨立製片公司。可惜大浪淘沙,之後短短數年間,這些獨立公司便迅速衰亡,至90年代初期,仍能存活並發展不俗的獨立製片公司僅剩下麥當雄和徐克兩家。

  如今看來,昔日隨著香港電影“新浪潮”湧起的獨立製片公司,雖然網羅了不少創作力旺盛的新銳干將,卻因只能集中電影製作,無法兼顧影片的發行上映,尤其是缺乏主流院線的支持,導致資金循環陷入危機,最終不得不關門大吉。而在這種艱難時勢下,麥當雄的雄心抱負——“效仿邵逸夫建立自己的電影王國”,若想實現恐怕猶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麥當雄製片公司創立初期,多蒙製衣商人梁李少霞成立的珠城影業提供資金支持,但從1982年的《靚妹仔》至1984年的《省港旗兵》,期間推出近10部電影,都因沒有得到院線支持取得最佳上映檔期,而令票房收益大打折扣。為此,麥當雄曾嘗試主攻國外市場,比如《神探光頭妹》雖是香港麥氏製作,但在美國加工後,即被包裝成西片。麥當雄亦四處奔走,將影片帶到戛納、米蘭及亞洲影展中,電影宣傳海報的主創人員更一律換成洋名,比如導演麥當傑變成Michael King。最終,《神探光頭妹》被80多個地方購買了版權,為麥當雄帶來超過100萬港幣的進帳。反觀該片在香港的票房,只有100多萬,與院線分帳後,電影公司不過數十萬收入。

  縱然海外市場似乎頗能盈利,但麥當雄卻不勝奔波之苦,況且上世紀80年代港片市道正旺,臺灣、日本、東南亞均有不俗賣埠收入,何必捨近求遠?只是,獨立製片公司既缺乏片場影棚,又沒有發行院線,主攻港臺市場就必須與大電影公司打交道分利潤——這個重任當然由麥當雄擔起,他更因此不再執導電影,專以出品人或監製身份與大公司嘉禾、大院線新寶合作拍片。不過,放棄導筒並不意味著放棄創作主導權,麥當雄自創制片公司以來,一直沿襲電視臺時期的“監製主導創作”作風,身先士卒、事無鉅細,參與構思編寫旗下每一部電影之劇本,現場拍戲亦經常越庖代俎。1997年拍《黑金》時,麥當雄更因不滿導演霍耀良超支誤工,毅然臨陣換上弟弟麥當傑,並親自督導拍攝才算滿意收工。


麥當雄野心勃勃的電影王國夢 題材故事卻往往繞不開“男盜女娼”

  麥當雄製片公司拍片近40部,類型雖然涉及警匪、黑幫、恐怖、豔情、武俠、奇幻、社會青春片等,但講到題材故事卻往往繞不開“男盜女娼”的通俗戲味。《靚妹仔》、《停不了的愛》、《法內情》和《星星太陽月亮》中的女主角都是娼妓,《省港旗兵》、《玉蒲團之偷情寶鑑》、《急凍奇俠》亦少不了風月場的調笑悲歡。至於港片影迷最推崇的《省港旗兵》、《江湖情》、《跛豪》、《上海皇帝》、《黑金》則是典型的“英雄好漢”故事,盜殺搶掠的警匪鬥法,爾虞我詐的江湖恩怨,都是麥當雄最熱衷、最擅長的拿手好戲。

  再者,“麥當雄電影”的故事題材其實原創不多,亦甚少開風氣之先。《靚妹仔》儘管掀起爭拍“問題少女電影”潮流,情節卻明顯借鑑之前單慧珠執導的電視單元劇《江湖再見》。《省港旗兵》縱然震撼影壇,但講述“大圈仔搶劫”故事的始作俑者卻是1974年吳思遠的《七百萬元大劫案》。其他《三狼奇案》翻拍自程剛經典《天網》,《法內情》續拍自吳思遠名作《法外情》,80年代的《江湖情》和90年代的《飛狐外傳》則是彼時黑幫英雄片與金庸武俠片熱潮的跟風之作。

  縱然“麥當雄電影”常有題材老套、故事跟風之嫌,卻大多叫好叫座,更有《省港旗兵》、《跛豪》等被譽為同類港片典範之作。講到原因,不過“認真”二字。眾所周知,與好萊塢相比,港產娛樂片一直以場面過火誇張、情節幼稚失實遭人詬病。麥當雄或許未能免俗,但他的長項在於“假戲真做”,用豐富的細節、緊湊的節奏、逼真的影像,火爆的場面、生動的角色、完整的結構、專業的製作,炮製完全“成人化”的冒險世界,譬如《省港旗兵》中的“困鬥九龍城寨”、《跛豪》中的“描摹三教九流”,《偷情寶鑑》中的“渲染奇淫技巧”,皆足以令觀者瞠目結舌,如經歷一場身臨其境的真實噩夢——既不失好萊塢的認真嚴謹,又搞足港片的熱鬧過火,“麥當雄電影”當年傲視香江、風行一時,絕非誇詞!

  1991年,麥當雄製作的《跛豪》公映。影片長達兩個半小時,卻不僅創下香港本土3800萬港幣的票房神話,更在翌年斬獲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編劇兩項大獎。至此,麥當雄及其製片公司均達巔峰。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麥當雄本應趁此良機實現“王霸雄圖”,可惜不久風雲突變,“麥梟雄”隨即陷入困境。先是梟雄傳記電影氾濫,麥當雄全力再造的《上海皇帝》票房不佳;之後肱股重臣——“才子”蕭若元亦不甘於專為麥氏做御用編劇,經常出走為別家公司(譬如去永盛幫周星馳製作《鹿鼎記》及《唐伯虎點秋香》)打工,直接導致麥當雄製片公司產量不繼。


麥當雄野心勃勃的電影王國夢 題材故事卻往往繞不開“男盜女娼”

  眼見內外交困,麥當雄也曾積極求變,與內地合作《中俄列車大劫案》即是一例嘗試,惜乎未能破局。至1995年,港片突然陷入低谷,大環境如此,麥當雄亦無力迴天,旗下製作公司基本名存實亡,1997年的《黑金》倒是曇花一現,卻因票房差強人意,令麥當雄徹底心死。意冷之餘,他樂得效仿《水滸》中的“混江龍”李俊另創天地,轉回頭繼續去內地經營農產品和房地產生意,錢照賺,卻從此不再過問影壇中事。

  按照“麥記梟雄片”的慣例,片尾要交代戲中各角色的結局。本文亦循此例,點一下麥當雄昔日一班兄弟得目下發展:兄弟麥當傑新任驕陽電影公司製作總監,蓄勢待發;夥伴蕭若元與兒子經營明星包裝公司,有賺有賠;一手帶出來的小弟文雋在經歷“古惑”、“風雲”的輝煌後,近來專心做起香港金像獎主席;而潘文傑則只能偶爾拍拍電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