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標普將青海省投信用評級從“CCC-”下調至“D”因財力不足償債

沒有足夠財務能力來及時償還其債務,

不認為青海省政府會及時提供支持。”

標普將青海省投信用評級從“CCC-”下調至“D”因財力不足償債

出品:財經塗鴉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標普於近日將青海省投資集團(以下簡稱“青海省投”)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和其優先無擔保債劵的評級從“CCC-”下調至“D”。

標普將青海省投信用評級從“CCC-”下調至“D”因財力不足償債

標普稱,此次下調的原因是因青海省投未能在今年1月10日支付其美元債券的票息。該美元債發行規模為3億美元,將於2021年7月10日到期,票面利率為6.4%,利息合計約960萬美金。

標普認為,預計青海省投將不能在5個工作日的估算寬限期內支付票息,因此將其視為一般違約。此外,標普表示,青海省投沒有足夠的財務能力來及時償還其債務,同時也不認為青海省政府會及時提供支持,以幫助其履行義務。這也進一步支持了其評估,即青海省投的一般違約符合評級為"D"(違約)而不是"SD"(選擇性違約)的評級。

標普將青海省投信用評級從“CCC-”下調至“D”因財力不足償債

據統計,目前青海省投共有三筆總計8.5億美元的未償還境外債券:將於2020年2月22日到期的3億美元債劵;2021年3月22日到期的2.5億美元債劵以及2021年7月10日到期的3億美元債劵。

而此前發生票息違約的3億美元債券被視為違約事件,可觸發交叉違約條款,因此,在發生違約事件時,其他兩隻美元債劵的債劵持有人可以書面通知發行人,要求其本金和未付利息立即到期並支付。如果未償還本金總額中至少25%的債券持有人要求提前償還,可促使美元債本金和未付利息的加速清償。

標普將青海省投信用評級從“CCC-”下調至“D”因財力不足償債

青海省資是1993年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2001年改製為集團公司,下轄全資、控股子公司共23家,參股公司共3家,其中包含了上市公司金瑞礦業(600714.SH)。目前該公司主要在電力、煤炭、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房地產開發及金融等領域進行投資。

從去年以來,青海省投的債務危機初現苗頭,2019年2月22日,該公司2020年2月22日到期的3億美元債在付息日時未及時兌付,而同年2月25日到期的2000萬元“18青投PPN001”到期也未能及時兌付,上述兩筆債劵均在延遲幾個交易日後均成功兌付。2019年8月22日,青海省投本應支付的1087.5萬美金的債券利息,在當月28日才完成付款。

考慮到上述延遲付息事件,標普分別在2019年2月26日將青海省投的評級從“B+”下調至“CCC+”並與2019年8月30日將青海省投的評級從“CCC+”調低至“CCC-”。

根據其2019年半年報顯示,青海省投的總資產為751.11億元,總負債為622.71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2.9%。2019年上半年,青海省投的營收為77.65億元,淨虧損5.79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