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成渝“雙城記”:深化“一家親”,下好“一盤棋”

成渝“雙城記”:深化“一家親”,下好“一盤棋”

成渝鐵路王二溪大橋 新華社發

成渝“双城记”:深化“一家亲”,下好“一盘棋”

重慶朝天門碼頭 新華社發

成渝“双城记”:深化“一家亲”,下好“一盘棋”

肖金城 郭紅松繪

成渝“双城记”:深化“一家亲”,下好“一盘棋”

李後強 郭紅松繪

成渝“双城记”:深化“一家亲”,下好“一盘棋”

李敬 郭紅松繪

【智庫答問】

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在打造“重要增長極”的過程中會面臨哪些瓶頸?成渝兩地該如何爬坡過坎、攜手前行,唱好氣象蓬勃的“雙城記”?光明智庫邀請專家為您解析。

本期嘉賓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肖金成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李後強

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李敬

1.以雙核驅動為雙城發展蓄力

光明智庫: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有利條件有哪些?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您如何看待這一發展歷程?

肖金成:成渝地區位於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東鄰湘鄂、西通青藏、南連雲貴、北接陝甘,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交通走廊。它地處四川盆地腹地,地勢較為平坦,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天然氣、頁岩氣、水能、生物資源豐富,具備進一步成長的基本條件,能夠承載較大規模的人口聚集。

2011年,國務院批覆實施《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明確要求把成渝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2016年,國務院批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日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上日程。這種變化意味著成渝地區在全國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斷上升,未來有望完成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李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很多有利的先天條件。一是區位優勢良好。成渝城市群處於全國“兩橫三縱”(即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地帶,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優勢。二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和金融等產業實力較為雄厚,具有較強的國際國內影響力。三是城市化基礎好,城鎮分佈密集度高。重慶和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一批中小城市特色化發展趨勢明顯。

李後強:成渝地區自古以來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有“川渝一家親”之說。從城市規模和經濟活力看,成渝城市群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雙核型橢圓城市群”。如果把成都和重慶作為橢圓形中的兩個焦點,其他市區縣散佈周邊,可以畫出一個像雙黃蛋一樣的經濟圈。這種佈局能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釋放強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

2.當好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

光明智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在戰略意義上有何獨特之處,未來發展潛力何在?

李敬: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處於經濟較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的東部地區,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處於經濟欠發達、城市化水平整體偏低的西部地區,其構建有利於促進中國區域經濟版圖的東西平衡。

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發揮重要戰略支撐作用:一是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該區域位於長江上游地區,將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引領西部地區走出新路。二是推進西部地區開放發展。該區域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近年來,重慶和成都均著力加快建設內外通道和區域性樞紐,推動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對外開放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三是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該區域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增長極的帶動作用,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李後強:從國際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面向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開放前沿;從國內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沿長江通道橫軸上的重要“發動機”,是西部一體化互動的要素交融區、內陸開放的試驗區、城鄉融合的示範區、軍民融合的先行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在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擔負著重要使命,有望充分釋放自身的影響力,發展成為西部地區的生產要素配置中心、現代服務業中心、先進製造業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肖金成:成渝城市群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區,是引領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提升內陸開放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國際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成渝地區應抓住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機遇,當好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

3.從“啞鈴式結構”向“橄欖形結構”轉變

光明智庫: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突破哪些瓶頸?

李敬:至少有三個瓶頸需要突破。第一是規模支撐。作為一個重要增長極,成渝城市群的規模和體量還需要擴大。第二是產業支撐。重慶和成都雖然在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和金融等產業上已表現出較強的國際國內影響力,但要發揮增長極作用,還必須抱團做大產業,合力構建工業綜合體。第三是制度支撐。以制度保障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擴散、迴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李後強:唱好成渝“雙城記”,關鍵要思考如何將成渝兩市的“拔河效應”變為“抱團效應”,如何使雙城經濟圈的“啞鈴式結構”變為“橄欖形結構”。近10年間,川渝地區生產總值取得了年均超10%的增長率,已接近6萬億元規模,但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相比,短板主要在於城市體量規模較小、產業同構程度較高、公共服務能力較弱、協同組織機制較差。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整合成渝兩地的力量和資源,突破現有利益格局,充分釋放“雙核橢圓”的張力。

肖金成:成渝地區城鎮體系有待優化。中小城市與大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農業轉移人口與城市居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除特大城市重慶、成都外,區域內缺乏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發展相對滯後,人口集聚規模小;小城鎮數量眾多,但對人口的吸納能力較小。不同規模城市之間尚未形成緊密的有機聯繫。

4.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協同發展

光明智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內部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發揮比較優勢尤為重要。如何切實做到這一點?

李後強:生態方面,要強化雙城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共同維護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加強區域生態廊道、綠道銜接,促進林地綠地溼地建設、河湖水系疏浚和都市圈生態環境修復。

產業方面,引導經濟圈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通過兩城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帶動下一級城市發展,引導周邊城市發揮磁場效應吸引信息流、發揮窪地效應吸引資金流、發揮燈塔效應吸引人才流。

基礎設施方面,探索經濟圈內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一張網”,推動中心城市、周邊城市(鎮)、新城新區等軌道交通有效銜接,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都市圈物流運行體系。

公共服務方面,推進經濟圈內城市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深化“一家親”,下好“一盤棋”。比如,鼓勵圈內城市聯建共建養老機構,推動博物館、劇院等共建共享。

肖金成: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應增強重慶和成都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優化功能分區和產業佈局。優先發展高端服務業,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輻射帶動能力。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競爭合作,承接東部沿海和國際產業轉移,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李敬:一是發揮通道比較優勢,打造特色經濟。依託成渝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積極推進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建設,輻射帶動其他城市加快發展。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鐵路,培育形成沿江生態型城市帶。二是優化城市規模結構,打造一批區域特色化中心城市。要結合各區域中心城市在生態、產業、公共服務方面的不同特色,提升區域服務能力。

5.對接國家戰略,開啟嶄新窗口

光明智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如何與我國區域發展其他重大戰略更好地銜接,崛起為我國內陸腹地的開放前沿,成為中國西部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肖金成:應藉助共建“一帶一路”的機遇,通過渝新歐、蓉新歐國際大通道加強與中亞、歐洲的聯繫,開拓中亞、歐洲、非洲市場;通過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進入印度洋,開拓南亞市場;通過陸海國際大通道開拓東南亞市場,引領西部地區向西、向南開放。

李後強: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探索內陸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模式、新途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與歐亞市場的經貿往來,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李敬:成渝城市群應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同推動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建設。具體來說,一是統籌推進建設東南西北四大通道,統籌“水、陸、空、鐵、信”五種方式,拓展和提升對外立體式國際樞紐通道。二是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立體綜合大口岸體系,加強建設智慧口岸,推動智能化設施設備及信息系統建設。三是按照“一帶一路”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要求,建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開放經濟體制。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曉、王斯敏、張國聖、李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