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巨頭也開始賣“身家”了!全球石化本輪景氣週期幾近結束

2019年12月,包括巴斯夫、科萊恩在內多家國際化工巨頭髮布公告,將自身的部分業務出售或轉讓。


在大環境的推動下,2019年,尤其是當年第四季度,贏創、朗盛、阿科瑪、亨斯邁、宣偉等多家國際化工巨頭宣佈了類似的決定,對其部分業務、廠房、設備、甚至是子公司的股權進行了剝離、出售等,力求進行轉型升級,來改善盈利不佳等情況。


巨頭也開始賣“身家”了!全球石化本輪景氣週期幾近結束


僅在2019年第四季度,國際化工巨頭出售業務的消息便層出不窮。巴斯夫宣佈以31.7億歐元將旗下建築化學品業務出售給美國私募公司孤星基金,科萊恩也同意將其早已宣佈出售的色母粒業務售予普立萬,交易價值為15.6億美元。上述兩家公司的業務調整也受到了全球化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除了備受關注的巴斯夫和科萊恩的業務調整,其他國際化工巨頭也有相關動作。2019年第四季度,美國福祿宣佈出售其瓷磚塗料業務給一家西班牙顏料公司。杜邦向美香料商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IFF)出售營養及生物科學分支業務,作價262億美元。


宣偉完成了中國肇慶的全資子公司的資產出售行動。關西塗料株式會社出售了在華合資公司股份,並關閉了一家在華工廠,並計劃停止關西塗料歐洲有限公司。朗盛將其在南非勒斯滕堡鉻礦的74%股份出售給南非鉻粉礦供應商Clover Alloys。


科思創正式完成向H.I.G.Capital出售歐洲聚氨酯系統料業務。阿科瑪宣佈擬將其功能性聚烯烴業務剝離給SK綜合化學,阿科瑪則進一步向特種化學品和先進材料轉型。2019年第四季度,化企的業務調整幾乎“人人有份”。


另外,2019年第三季度也有許多備受矚目的業務出售案,如巴斯夫將超濾膜業務售予杜邦以及將顏料業務售予DIC。科思創也簽署一項協議,將其歐洲的聚碳酸酯板材業務出售給Serafin集團。


對於國際化企來說,調整業務一直是常事,許多企業也有自身的業務調整計劃。然而,如此集中的業務調整並不算多見,更與前一段時間國際化企的大規模併購對比鮮明。實際上,集中的業務調整是國際化企盈利不佳、利潤縮減的體現,更是2019年整體經濟形勢不及預期的縮影。


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受世界經濟形勢影響,許多國際化工巨頭的盈利情況都不好,淨利潤、銷售額等指標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的企業不勝枚舉,巴斯夫、杜邦、陶氏、三菱化學控股等等企業,均有類似情況發生。


化工企業發佈的2019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化工產品的銷售量幾乎全線下降,工業化學品領域陷入困境,汽車、住房和高端電子產品這樣的大宗商品的銷量也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多種消費化學品的銷量也低於預期。2019年第三季度,這一情況並沒有太大好轉,巴斯夫、朗盛、科萊恩等企業在三季度都錄得淨利潤小幅下降的財務報告。


巨頭也開始賣“身家”了!全球石化本輪景氣週期幾近結束


11月公佈的2019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BP、雪佛龍在內的國際石油巨頭淨利潤全部呈現下滑態勢。


  • BP2019年三季度實現淨收益23億美元,同比下降40%;
  • 道達爾三季度實現淨利潤30.2億美元,同比下滑24%;
  • 殼牌三季度實現淨利潤48億美元,同比下滑15%;
  • 埃克森美孚公司三季度實現收益31.7億美元,同比減少49.2%。
  • 今年前9個月,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總額下降19.1%。國內兩大石化公司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今年三季度淨利潤也分別下滑了23.38%和27.8%。


業績的下滑,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大規模裁員:


  • 化工巨頭巴斯夫宣佈考慮在全球範圍內裁員6000人;
  • 美國化工巨頭3M公司宣佈在全球範圍內裁員2000人;
  • 輝瑞醫藥宣佈,為了減少員工成本,將關閉兩家工廠,以及裁撤約1700名員工;
  • 美國製藥公司禮來公司宣佈,在其位於法國東部斯特拉斯堡市的一處工廠裁撤約250個工作崗位,從而減少在該工廠的工資支出;
  • 化工巨頭PPG宣佈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100人;
  • 德國醫藥拜耳宣佈裁員1.2萬人,其中德國範圍內裁員4500人;
  • 科思創預計將在2021年前裁員900人;
  • 贏創計劃將在2020年前裁員1000人;
  • 阿克蘇諾貝爾裁員1900人;
  • 這就意味著,此次裁員多達26850人。


巨頭也開始賣“身家”了!全球石化本輪景氣週期幾近結束


國內外石化巨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剝離非主流業務新聞屢見不鮮。石化巨頭戰略性調整業務結構,反映了全球石化行業新分化、新整合開始。今年來,全球石化行業利潤增長明顯放緩的態勢,表明從2011年以來的這一輪石化景氣週期已經結束,未來幾年將面臨供需兩端的壓力考驗。


IHS Markit負責特種化學品業務的副總裁託尼•波特(TonyPotter)近日表示:石化行業的利潤率正從2016~2017年的峰值水平下滑,乙烯的產能利用率正在下降,全球石化行業將進入一段盈利能力下降期,並導致生產商們削減投資計劃。


石化行業是一個具有明顯週期性的行業,呈現出10年左右一輪景氣蕭條波動的週期性循環發展規律,體現出較為典型的朱格拉產能週期的特徵。石化行業的景氣榮枯主要受全球經濟增長和石化市場供需狀況的影響,整體上與全球經濟波動相吻合。


從歷史來看,一輪景氣週期的高位峰值期約為2~3年,下行和底部運行週期通常會持續7~8年。


1975~2008年,世界石化工業經歷了3個週期,行業盈利高位期出現在1979~1980年、1993~1995年、2004~2007年。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石化行業隨著世界經濟的低迷而跌入低谷,從2011年開始,隨著全球經濟的緩慢復甦,石化行業進入新的一輪景氣週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本輪週期的盈利高位期在2015~2018年。


從今年開始,全球石化行業的盈利隨世界經濟增速減緩而急劇下降,出現了下行拐點。


  •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判斷石化景氣週期主要有四項指標:
  • 世界經濟增長率較高(通常GDP增長連續三年高於3%);
  • 原油價格處於上升通道且相對較高;
  • 石化裝置開工率較高(乙烯開工率高於88%);
  • 石化產品毛利較高。
  • 以這四個指標來衡量,本輪石化景氣週期結束的跡象已相當明顯。


全球經濟增速跌破了3%。在2017、2018兩年世界經濟增速超過3.1%之後,今年全球GDP增長開始回落。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1月表示,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仍為2.9%;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3%下調至2.9%。


貿易衝突、商業投資不振和持續的政治不確定性正在困擾著世界經濟,全球經濟增長正在面臨陷入長期停滯的風險。目前全球上市公司利潤已連續4個季度下降,經濟下行趨勢十分明顯。原油需求增長乏力,供應過剩,使國際原油價格在中低位徘徊,影響了石化行業的景氣度和利潤。


2018年WTI原油均價超過每桶64美元,今年WTI原油均價已經跌破了每桶60美元,未來幾年難有明顯好轉。低油價帶來的必然是石化行業的低迷與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