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他当兵立过功,下矿是劳模,如今退休回农村做生命之源“守护神”


垣曲县上涧村位于中条山腹地,四周连绵起伏的山脉把整个村子包围,四周同样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村庄,多年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吃水都是靠着山上的泉水或者雨水。近年来经济好转,民生问题也等到了大力解决,许多村子都吃上了深井水,而上涧村和邻近和四个村子,仍然需要从山上引来山泉水供村民饮用和生活。

这眼不起眼小泉水就是村民们的“生命之泉”,别看它小,但它却养育了上涧村、平原村、涧溪村、寺里沟四个村840户2400多口人。泉水经过简单的过滤,通过一条长达4公里的管道,把生命之水引向村里,而图中这位大叔,就是这条生命管道的“守护神”。从2013年起,他已经义务守护这条管道七年多。

他叫张俊杰,今年62岁,他的身后就这条生命管道,在他守护这条管道之前,是高平市一个煤矿的职工,现在是上涧村西组居民组长。泉水通过管道,用水泵抽到村里的水池中,再通过水管进入各家各户。每次抽水可供村民们使用七八天,每个月要抽四次,他每个月要上四次山来抽水,一个来回大约要走7、8公里,七年来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2600多公里。


他还有个更生要的任务,那就是检查管道,这种管道是用很多根管子接续在一起的,用的时间长了,经常会出现管道断裂或者破损,如果断了,那村民们就吃不上水了。这次也是村民发现没水了,一直抽不上水,所以他赶紧上山检查。终于找到了破损处,两根管子接茬处断了,清亮的泉水都流到了旁边的山沟里。他赶忙上前查看,想办法要把断口接上。

塑料管道是一根粗一根细,细的套在粗的里边,把水停掉之后,他把两根管子用力地接在一起,因为没有带工具,这个办法只能是暂时的,不是长久之计,等他回村取了工具,再把接口加固。张俊杰说今天村民反映没水了,他就顺着管道一路上来,现在是冬天,断管的情况比较少,如果是在夏天和秋天,每次下雨都有可能把管道冲断,有时候还可能被埋进雨水冲下的泥土里,那就需要慢慢仔细地查找破口。有次他一直找了四五个小时,才找到破损处。

张俊杰说他做这些都是义务的,没有报酬,他也心甘情愿地做。他年轻时候当过兵,在某空军部队当后勤兵,负责战斗机的检修维护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和他的战友还荣立过集体三等功。退伍后他在高平一个煤矿工作,开始时搞安装,后来当了安检员,负责检测瓦斯和安全管理,在矿上他工作认真负责,年年都被告评为先进工作者,还两次被评为集团劳动模范。多年的安全检测工作,让他养成了细心负责的良好习惯。


这是他当年被评为劳模后,公司奖励他出去旅游,他带上妻子去北京旅游时照的照片。2011年他办了内退提前退休,退休后他觉得还是家乡好,就回到了农村老家。现在的农村里,年轻的都外出打工挣钱,村里不是老就是小,像他这年龄的都属于壮劳动力。村民们知道他在外工作认真负责,就推荐他当了西组的组长。当组长没有工资,全是义务服务,可他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父老乡亲们最亲,虽然没有工资,但他还是义不容辞地担起了这个担子。

除了检查管道,他还负责抄水表收水费。消费有统一的标准,每家每户都安着水表,他每个月都要挨家挨户地把水表数字抄好,再按照数字收取相应的消费。农村人挣钱不容易,花钱也得好好算计,抄水表时他都要把户主叫过来看数字,生怕给谁家的数字搞错了,让村民受了损失。他大声地把看到的数字报给这位大姐,大姐也探过头去看了一下,“对着呢。”

看完水表,随行的另一位村民把数字记在本子上,他掏出计算器,把水费计算出来,大姐付了钱,他找完钱,确认无误后,继续走到下一家。他说在村里做事就是很琐碎,每家每户都有需要他的时候,不过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有点麻烦,但他却乐此不疲。在家闲着也没事,他觉得现在身体挺不错的,像个小伙子一样,能给乡亲们办点事儿,他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张俊杰指着这条他走过无数次的路说,这条路他总也走不够,他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干点活不但心情好,还能锻炼身体,“还是家乡好啊”他动情地说道。他现在也积极地和有关单位联系着,希望能在他们村发现地下水,打上一口深水井,让村民喝上深井水。他怕他以后要是老了走不动了,谁来检修这水管呢?“村里人嫌管水这事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可是咱不干谁干呢,谁让咱好歹是个村干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