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呂四娘刺雍正

據史書記載,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於死亡非常突然,於是在官場,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不滿清廷統治,上書陝西總督嶽鍾祺(岳飛的後裔)策動反清。事後,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對案犯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曾靜等人鎯鐺入獄,後被滿門抄斬,呂留良一家也未能倖免。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孃家中,倖免於難。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於是隻身北上京城,決心替全家報仇。途中巧逢高僧甘鳳池,四娘拜之為師。甘授呂四娘飛簷走壁及刀劍武藝。

民間傳說|呂四娘刺雍正

兩年時間在苦練之中過去了,呂四娘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妙齡姑娘,一身絕技更是了得,不但能飛行樹梢絕壁,而且能心到功至,轉瞬間閃出令人防不勝防的數十勁招。悟因法師認為她的功夫己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下山完成夙願了,於是將一把珍藏多年的寶劍交給她,並叮囑說:“絕技在身,除報仇雪恨外,也要扶弱濟貧,鋤除不平!”

說到復仇之事,悟因法師還說了句八字偈語:“瓜熟蒂落,中秋之候。”呂四娘牢記在心,拜別師傅,下山去了。

江湖上出現了一個妙齡女俠,戡邪扶正,聲威四震,這就是呂四娘。她為了磨鍊自己,持劍闖蕩南北,參加了焦山英雄大會,破除了烏江驛江湖妖術娘,掃蕩了泰山羅漢殿大小淫僧。忽聞在黃山的母親病逝,她趕回去料理了後事,含淚叩謝了黃老先生,毅然束裝北上京都。

來到北京轉了一大圈,皇宮禁衛森嚴,一時無從下手,呂四娘在城外的妙音庵住下,等待著行刺的機會。

民間傳說|呂四娘刺雍正

這則已是雍正十三年,經過一番血風腥雨的鎮壓,雍正皇帝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卻又從南方傳來貴州苗民作亂的奏報,亂軍已接連攻下幾座城池,當地官吏飛傳奏摺到朝廷請援。這天早朝,雍正與群臣商議對策,說來議去,居然滿朝文武都拿不出個象樣的辦法來,皇帝心中不免憂煩不已,退朝後駕幸圓明園,想到清靜的環境中散散心。

這天是八月十四,正是秋風氣爽的季節,園內百草枯萎,黃葉翻飛,見此秋景,年己五十八歲的雍正皇帝不由地產生一種遲暮凋年之感。在長春館用過午膳,坐上由四個小太監抬的軟轎,在園中溜彎消遣,經過古香齋時,忽然聽一陣柔和哀怨的笛聲,聲聲沁入人心。“皇家園林,錦衣玉食,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何還有人如此幽怨?”雍正自言自語道,不由得產生了一探究竟的念頭。

遁聲尋去,繞過樓館,遙見池塘對面的假山旁,一個年輕宮女正持笛吹得入神。雍正摒退抬轎的太監,悄悄走過去,在吹笛宮女背後停住,輕輕咳了一聲。宮女回頭一看,竟是皇上駕到,一時心中無備,嚇得竹笛脫手,連忙跪下見駕。雍正帝看著小宮女沒出聲,那宮女還以為皇上動了怒,直嚇得眼淚象斷了線的珍珠,滾落在粉妝玉琢的面頰上。

雍正見狀不禁大動憐香惜玉之心,柔聲命她不必驚慌,並問她的姓名籍隸。小宮女半天才回過神來,鶯聲怯怯地回答皇上,原來她是新近入宮的秀女,名叫惠仙,被派在古香齋執役,雍正安慰她一番後就走了。

這天夜裡,雍正留宿在園中的春仙館內,皓月當空,夜風清爽,他卻在錦榻上輾轉反側,難以成眠。忽然間,想起了日間見過的那個吹笛秀女,怯生生,嬌滴滴,別有一番韻味,她不是叫惠仙嗎?召來做春仙館中的女主人不正合適嗎!於是,雍正起身寫下手詔一紙,命小太監前往古香齋宣召。再說那邊等著機會報仇的呂四娘,她白天呆在妙音庵中休養調氣,夜闌人靜後潛入城內,到皇宮周圍打探情況。雖然皇宮戒備蔓嚴,可她總能找到空隙,先後幾次飛越宮牆,潛入禁宮內偵察;可是雍正皇帝寢宮附近夜夜有高手執勤,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她不敢貿然行事,以免打草驚蛇。

民間傳說|呂四娘刺雍正

八月十四這天夜裡,月色皎潔如銀,一般的武林人士夜出行動都講究一個“晦出月不出”,月黑風高便於隱匿行跡,而月明之夜就沒有那麼方便。但是呂四娘仗著藝高膽大,月圓之夜照常外出,一是因為她心急難耐,二也是因為臨行前悟因法師曾囑以“中秋之候”的話,中秋節在即,也許時機已經到了。

月升中天時,呂四娘神不知小不覺地躍入禁宮,趴在正大光明殿上的瓦楞間朝下察看,但見殿內燈火昏暗,巡邏值夜的人也不象往常一樣眾多,似乎十分鬆懈。她心知情況有異,豎起耳朵細聽,從太監無意交談中得知,今夜皇帝宿在圓明園了。

呂四娘心想這倒恰是個好機會,圓明園中戒備一定不象宮內這般嚴密,她連忙出了皇宮,施展絕塵飛行之技,一袋煙工夫就趕到了圓明園。縱上園牆朝內望去,只見園內樹木森森,池塘泛著冷冷的波光,遠處的一所樓館內燈火輝煌,人影來往如穿梭,不用說皇帝是住在那裡了。她悄悄接近那所樓館,外面有大內高手密密地圍守了幾圈,根本難以溜進去。正當她躲在樹影中暗自焦急時,忽然看見一個小太監匆匆忙忙地走了出來,她靈機一動,冥冥之中覺得這一定是好線索,便不動聲色地一路跟蹤著他。

小太監七彎八拐來到古香齋,高聲傳道:“聖旨到,惠仙秀女接旨!”蕙仙這時已經睡下,聽說來了聖旨,連忙翻身爬起來接旨。得知是皇帝召自己前往春仙館侍寢,惠仙驚喜交集,連忙重新梳洗,然後赤身裹上小太監帶來的一襲紅斗篷,由小太監扛著向春仙館跑去。光著身子入寢宮,這是清廷宮女為皇帝伴寢的規矩。

呂四娘躲在一叢桂花樹中,待小太監急步跑近,她斜刺裡伸出一腳,把小太監猛地絆倒,斗篷裡的惠仙也被摔在一旁,還沒等小太監明白是怎麼回事,呂四娘藉著樹影的遮掩,飛手出招,點住了惠仙的穴道,使她出不得聲也動彈不得,又飛快地扯下斗篷往自己身上一裹,裝著哼哼卿卿地站起身來。小太監這才爬了起來,嘴裡嘟囔著,又把披斗篷的人往肩上一扛,他萬萬沒料到,這一瞬間,斗篷裡已演了一出調包計,還一面走一面央求背上的“惠仙秀女”千萬不可在萬歲爺面前提起被摔一事哩!

民間傳說|呂四娘刺雍正

小大監徑直將“惠仙”送到了雍正皇帝的羅帳中就轉身出去了。這時雍正早已等得心焦,在枕上呢呼:“愛卿,快來吧!”呂四娘把斗篷一掀,霍地站起身來,一腳踏在雍正皇帝的胸膛上,同時從腰間拔出寶劍抵住了他的咽喉,低聲喝道:“我乃呂留良之孫呂四娘,今夜特來取你人頭,以祭我全家老小在天之靈!”

雍正皇帝可真是所料不及。眼下受制於人,本有的一身武功也無法施展,嚇得身子象篩糠一樣抖個不停。不待他出聲,呂四娘已高舉起寶劍,帶著滿腔仇恨,一劍砍下了雍正皇帝的頭顱,一切只在瞬息之間就完成了。

等到第二天一早,值班的太監發現皇上的腦袋已不翼而飛,圓明園中頓時亂成一團,可這時呂四娘早已回到了妙音庵中。

悟因法師和呂德已不期趕到妙音庵,與呂四娘一道擺下香案靈牌,用雍正皇帝血淋淋的人頭,祭奠了呂氏一門冤魂。悟因法師指著雍正的首級哈哈大笑道:“想不到你也有今日,快哉!決哉!”

呂四娘出手弒君,當然不便久留京師,祭奠完畢,由呂德提了人頭,三個人飄然遠去,這時曙光正照亮了東方的天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