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通了電、聯了網、建了路、有了水 瓜達爾投資環境漸優

通了電、聯了網、建了路、有了水 瓜達爾投資環境漸優

“瓜達爾自貿區已經通電、通網,用水狀況也有了很大改觀,還在3月開通了固定掛靠瓜達爾港的集裝箱班輪航線,投資環境和生產條件得到了很大提升。”近日,武漢東川自來水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東川”)董事長劉川告訴《中國貿易報》記者,自2013年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啟動以來,經過中方人員的苦心經營,瓜達爾自貿區投資環境逐漸優化,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大熱門地區。

瓜達爾位於巴基斯坦西南部,漁業資源豐富,特殊的地形地貌還造就了瓜達爾港這一天然深水良港,極具發展潛力。然而,長期以來,該區域卻是巴基斯坦經濟水準最為低下的地區。2007年瓜達爾港正式啟用。近年來,中巴雙方確定以中巴走廊建設為中心,開展“1+4”(瓜達爾港、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合作)合作佈局,開啟了走廊建設新局面,使該區域駛入發展快車道。

劉川是在2007年參與當地相關項目建設的,當時瓜達爾的用水狀況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瓜達爾最難解決的是用水的問題,全年平均降雨量僅有200毫米,屬於極度缺水地區,”劉川說,“當地長期利用卡車從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運水,一噸水售價約合50元人民幣,既不方便也不便宜。” 長期與水“打交道”的劉川意識到,自己的公司在這裡有了發展空間。

據劉川回憶,瓜達爾港當時的生產條件並不好。“剛去的時候很艱苦,原有的港口設備由於長期擱置未曾使用就已癱瘓。”他說,特別是從2013年提出建設瓜達爾自貿區以來,當地的中企為改善生產條件、進一步發展港口、提升商貿活躍度作了許多努力。據劉川介紹,走進瓜達爾的中企以高科技企業居多,他認為中方有後發優勢,能夠在這片較為貧瘠的土地上有所作為。

劉川介紹說,武漢東川目前已有超過90項專利,這些專利大多是在海外項目工程中為當地解決用水問題攻堅克難而形成的。他談及體會時表示,走出去及“一帶一路”建設給許多中企提升自身技術水準和增強業務能力帶來了契機,企業在所在地運營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問題,為改善狀況而想盡辦法,最終會突破困境,獲得提升。例如,瓜達爾缺少淡水,但有海水,武漢東川嘗試海水淡化,但由於靠近中東產油國,因此海水的汙染程度很高,有害物質太多,為克服取水難題,最終研發了海洋生物防控裝置,並將這一專利運用到卡其莫港。

作為較早進入瓜達爾的中國企業,劉川表示,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既要傳播夢想,還要傳播先進科技,使一些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感受到中國的力量。他還認為,相較央企、國企,民營企業整體實力不強,要想走出去承攬這些項目,一定要注重特色,比如將科技創新作為立身之本。

據悉,瓜達爾自貿區的海水淡化工程已取得了成效,目前基本達到了1500噸的供水能力。5月7日,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港控”)與瓜達爾市簽署供水協議,意味著當地長期缺水的局面將得到緩解。參與整個過程的武漢東川也完成了階段性目標。“瓜達爾自貿區有四五百人,500噸水足夠使用,供水協議生效後,多出來的水就將惠及瓜達爾市區的居民,使他們擺脫用水困境。” 劉川說。

劉川還透露,在瓜達爾自貿區建設中,中方在供水方面使用了較高標準。“我們按照中國城市的標準,使所有水輸送環節都通過管道,包括海水淡化、給水管、消防、中水回用等,這一標準甚至超過了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那裡都沒有供水管網。”用水成本的降低極大滿足了中企的生產需求,最為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當地的綠化工作變得輕鬆起來,承擔綠化的是一家河南企業,四套中水回用裝置的投入使用讓他們“澆水貴”的憂愁得以減輕。

除了水,瓜達爾自貿區的電力、互聯網、交通運輸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

記者瞭解到,隨著瓜達爾自貿區北區建設的推進,30萬千瓦的發電廠將建。5月8日,由中國移動巴基斯坦公司提供的4G移動網絡信號覆蓋了瓜達爾港。原來貨輪不定期停靠瓜達爾港,現在瓜達爾港每週有一艘班輪停靠。瓜達爾東灣快速路項目也已動工,未來瓜達爾港口和自貿區會通過東灣快速路與馬克蘭沿海高速相連,貨物與產品實現快速集散。“那時,瓜達爾的投資環境會更好。”劉川說。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