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男孩家長做到知道這三點,“皮夾克”也能變“貼心小棉襖”!

在很多人看來,女兒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和父母的關係更為親近,而男孩充其量是件“皮夾克”——天熱了穿著不透氣,天冷了穿著不抗凍,也就平時拿出來裝裝13。

現實生活中,男孩似乎確實和父母不那麼貼心,不和父母撒嬌,不和父母說心裡話,調皮,學習成績不如女孩等等。

男孩家長做到知道這三點,“皮夾克”也能變“貼心小棉襖”!

那麼,男孩的家長應該怎樣做能走出這些困境呢?

1、對男孩的教育,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了親子溝通

很多家長都感覺到,男孩越大,越不願意跟爸媽說心裡話,但是越不說,孩子就越不願意說。

調查顯示,當孩子面對父母給予的壓力時,男孩選擇“向父母反抗”(男孩6.67%,女孩4.51%)和“忍耐”(男孩46.56%,女孩37.51%)的比例明顯高於女孩,這表明男孩較少主動跟父母溝通,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與父母交流,因此面對大人提出的要求或給予的壓力,要麼反抗,產生親子衝突;要麼沉默忍耐,不利於身心健康。

男孩家長做到知道這三點,“皮夾克”也能變“貼心小棉襖”!

正因為男孩有這些特點,如果父母在親子溝通中仍採用隨性的溝通態度和方式,勢必難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無形中還會淡化情感,也使得男孩不能在日常的親子交流中獲得理解和幫助。

因此,男孩的爸爸媽媽一定要更加註意加強親子溝通,當媽媽有些話不好說時,爸爸可以跟兒子來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2、不要把男孩管得太死

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別,女孩更喜歡得到父母的深入瞭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歡被約束和限制,更加嚮往自由。但是很多爸爸媽媽並沒有瞭解到男孩、女孩這種差異。

男孩家長做到知道這三點,“皮夾克”也能變“貼心小棉襖”!

通常,很少有父母能根據孩子的性別差異而特別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沒能關注到男孩的發展特點和成長需求,沒有考慮到其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長對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較為獨斷,在某些事情的決定上沒有給予其應有的權利,這與男孩自身喜歡自由、挑戰的性格相左。

有調查表明,父母對男孩的瞭解多為學習、交往等外在情況,而對於男孩的願望、心事等內心世界缺乏瞭解,這自然會影響到親子溝通的質量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3、不因為成績不好,就對孩子消極對待

現在很多人都發現,無論是小學,還是到高中,男孩的學習成績都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機”。但是,對於男孩的父母來說,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男孩家長做到知道這三點,“皮夾克”也能變“貼心小棉襖”!

其實,男孩在學業中表現出的困境,是由於某些特質被現行教育方式約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更傾向於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而當前學校裡諸多學科的教學方式無一不是以言語教學為主,限制了男孩潛質的發揮。

而男孩的學業成績又影響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成績較好,父母常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教養方式;相反,則父母的負面教養方式表現得更為明顯。

正因為這些原因,男孩的父母,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父母需要認識和了解男孩在智力、行為、性格、習慣、心理等方面的發展特點,運用順應或更適宜的方式進行引導,因材施教,幫助男孩發揮出自身優勢,促進其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