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清乾隆玉器之所以深受市場熱捧是有歷史根源的,在各種古玉里,乾隆玉器的質量是很高的。乾隆時期,清軍在西域大舉用兵,重新打通了絲綢之路,使新疆和田玉料大量運進內地,促進了內地玉雕技術和工藝迅速發展,乾隆時期也成為我國古代玉器史上最昌盛時代。


乾隆宮廷用玉深受清內廷院畫藝術的影響,雕工精湛,一絲不苟,將各種傳統工藝糅合變通,有的碾琢細緻,如雕似畫,有的在拋光上不惜工本,充分顯示出和田玉溫潤晶瑩的玉質美,玉雕作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據記載,乾隆皇帝是我國古代最愛玉的帝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認識研究玉,他愛玉、藏玉,甚至在玉器製作上親力親為。正因為乾隆皇帝對玉器的研究情有獨鍾,不惜花費巨大的精力,在全國各地廣泛收集玉器,使得這時期的玉器造工精細,技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乾隆時期的玉器,以它精湛的工藝博得世人的喝彩,在雕琢技法上更是堪稱一流。當前玉器市場上“乾隆玉”是玉器界的霸主,玉器拍賣紀錄多數是由“乾隆玉”創造的。相對於其他時代的玉器,乾隆時期的玉器“天價”頻出,可見其在收藏家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清乾隆 碧玉雕饕餮紋鳳銜活環耳蓋爐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清代宮廷,特別是清代中期以後,有大量的仿照古代青銅器所製作的器物,尤其是玉爐、玉瓶、玉壺等室內陳設用品,更是大量採用了古代青銅器的造型。有的是在形狀上完全仿古,也就是大小尺寸比例及紋飾特點都仿照古器而做。

本件玉爐以碧玉為之,翠色鮮妍奪目,黑褐斑點散佈。整器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通體滿飾仿古饕餮紋飾,蓋鈕碩大,滿雕龍紋,蓋面淺浮雕出戟紋,出戟之間浮雕變形獸面紋。爐身滿雕饕餮紋,藉以玉石之自然紋理,如雲煙蒸騰,霞氣氤氳,美不勝收。

爐體兩側肩部浮雕兩鳳首,雙目圓潤,鳳尖喙下彎,下頜垂羽,尾羽迴環頸側,上以陰線勾勒如意頭,雙鳳匍匐於兩耳之上,耳中承活環,耳部曲線柔美自然,毫無做作之姿。

整體造型凝練沉穩,圖案佈局合理,紋飾繁縟細密,雕工精細,打磨精良,既具宮廷造辦之莊嚴奢華,又不失乾隆仿古玉器之雅緻脫俗,仿古卻不同於古,於富麗中增添古雅之姿,卓然不群,氣韻非凡。


<code>▼清乾隆 青玉留皮御題詩青峰紅樹圖山子/<code>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本品似取材於清朝宮廷畫師張宗蒼的《青峰紅樹圖》。

清朝的宮廷繪畫,在乾隆時期,以婁東派和虞山派為代表的南宗山水的“正統”文人畫風為主導,滿足了乾隆皇帝追求繪畫作品的意境和氣韻的審美思想。張宗蒼的繪畫強調氣韻,他說繪畫要“以氣韻為要”。

山子以青玉為材,質地堅實細膩,溫潤含蓄,色澤瑩亮純淨,留有皮色,色作朱黃,典雅娟秀,呈現凝靜華美之態。整件作品為立體圓雕,山勢雄偉嶙峋,山間有蒼翠茂盛的古松,巧奪天工,溫婉大氣,佈局巧妙。

山子一面楷書題《御題青峰紅樹圖》。本品充分利用玉料的皮色加以巧雕,並用人工手法加重皮色以表現古玉沁色,是當時慣用的表現手法,也是明清慕古之風的一種體現。整體形狀天然,玉質凝潤,包漿老道,紋飾古樸,甚為難得。


▼清乾隆 青白玉御題詩羅漢山子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本品巧雕一持卷羅漢坐于山中巖壁之下,雕刻刀法流暢深峻,人物刻畫栩栩如生,乃乾隆時期的精品。

《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曾多次提及御製玉羅漢,如“青白玉一塊……做羅漢十三尊書的紙樣呈”及“玉羅漢上舊刻之字磨去俱照新貼本文另刻字”。

羅漢山子一般十六或十八成套,上有高宗專為各位羅漢而作的御製詩:“了一切法,參如是經。水流石冷,風過花馨。示囫圇地,示光明藏。立意掃除,是謂理障。”下方石壁刻印:“垂露”、“映水蘭香”、“繪月有色有水聲”、“惟精惟一”、“乾隆辰翰”。

不同套組的羅漢玉山子,刻詩的書體筆法皆略有不同,其中多做楷篆,行書則為乾隆御筆,甚為僅見。本品以行書刻詩,加上詩旁御璽,則題詩應由御作坊工匠,據乾隆御筆書法而刻制,精工細作。


▼清乾隆 白玉雕福壽雙全萬代如意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此柄如意以整塊和闐白玉雕琢而成,玉質看去溫潤凝白,觸手可感潤澤細膩。如意首作雲葉式,高浮雕一隻蝙蝠展翅於頂端俯首下望。器首正面四周起如意雲紋邊框,其內正中為一“壽”字,兩旁飾葫蘆萬代紋樣。

器身呈靈芝式,柄身中部微隆,自上而下漸寬,曲線優美。亦浮雕葫蘆萬代圖案,趾部鏤雕展翅蝙蝠,與如意首部相互呼應,尾端做一活環可供垂系流蘇之用。整器全長42釐米,在整料雕琢的如意中屬於尺寸較大者,所選材料潔白細膩,全無綹裂及雜質。

紋飾雕琢結合多種工藝,採用了壓地隱起的技法雕琢壽字及葫蘆萬代紋飾,又以高浮雕及鏤雕的技法雕琢蝙蝠紋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設計上別具匠心,極富藝術感染力。

加之整器形制雍容典雅,造型端莊,雕工精湛,線條婉轉流暢,構圖嚴謹有度,處處彰顯出至尊無上的皇家氣息。


▼清乾隆 御題詩白玉仿古龍尾觥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此玉觥為整塊白玉雕就,玉質溫潤,器形及紋飾皆仿商周之際青銅器,古樸華美,蘊含裝飾趣味,是明清仿古玉的一個重要器形。

玉觥略呈長方形,寬流,蓋面做有角的獸頭狀,口沿及圈足均陰線刻雲雷紋一週,器身下腹部淺浮雕螭龍紋帶飾。其一側鏤雕爬行狀螭龍為柄,龍頭覆於口沿邊,龍身呈直線型附於觥身一側,龍脊略扭曲,四隻龍爪和龍尾緊貼觥身,矯健靈活。口沿正中下方飾一活環。蓋面圓雕一螭虎趴伏其上,目視前方,長尾後卷,鬢毛須髪均細細刻琢。構思巧妙,雕工精細。

觥蓋內壁上刻乾隆御製詩《詠漢玉龍尾觥》,雲“睟如復穆如,千載閱居諸。有刻無痕跡,中孚貫實虛。較之今罕有,惟與古相於。謂曰炎劉物,殊為頓置渠”(見《乾隆御製詩 · 五集 · 卷二十六》),後署“乾隆御題”,尾落“比德”、“朗潤”兩方篆文章印。器底則刻劃“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楷書款。


▼清乾隆 白玉九蟠龍鏤空珮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此件玉佩嚴選精潔無瑕的上佳白玉,呈色粉白凝潤,類似羊脂。無可挑剔的完美玉質,可以說是萬中選一的最高極致。不僅如此,玉佩的質地珍貴異常,然而卻一反常態地採用耗料甚夥的鏤空技法雕琢,充分顯露極盡奢華之能事的宮廷裝飾風格。

玉佩在三連環的構圖基礎上作九螭龍相互纏繞之貌,中環內鏤雕一銜尾蟠螭,蟠螭彎軀側首,四足弓張,展現唯我獨尊的懾人氣勢。中環四周復作四出頭盤繞螭龍,螭龍口銜靈芝,身軀相互迭壓纏繞,似有拱衛中間蟠螭的戍守況味。中環兩側的左右兩環,除左右位置相互轉換外,皆作相互交尾,復又引頸銜咬比鄰蟠螭的尾端情狀。

整體觀之,九螭龍相互纏繞,然層次分明,線條流轉自然,特別是在鏤空技法的巧妙連結下,更有凌空飛舞的靈動視覺效果,誠為設計新穎脫俗的瑰麗佳器。


▼清乾隆 白玉臥羊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此件白玉臥羊擺件取整塊玉料雕琢,白玉質地細膩緻密,溫潤通透,器表包漿豐厚,色澤含蓄,呈現古樸莊重、典雅靜謐之美。臥羊造型寫實,雕刻精湛,打磨渾圓飽滿。

瑞羊四足跪臥,前足屈收,後足貼於體側,羊首碩大,羊角粗壯有力,後卷彎曲。大處簡練,小處精秀,神態刻畫傳神,頸上、後背處毛髮絲絲可見,規整如一,令人歎為觀止。其造型與清代宮廷所藏極為相似。

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非常吉祥的動物。《說文解字》說:“羊,祥也,”“吉祥”常常通假寫作“吉羊”,漢瓦當中亦有“大吉羊”之字樣。加之古人認為“美”與“善”皆與羊相關,因此,以羊作裝飾多為寄託吉祥美好的願望。


▼清乾隆 黃玉雕摩羯魚形擺件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乾隆玉:將雕琢工藝推向極致


擺件由黃玉雕琢而成,玉色溫潤沉著,瑩潤如脂。且因歷來產量稀少而備受珍視。

明高濂在《遵生八箋•燕閒清賞》中就論道:玉以黃玉為上,羊脂次之……每年春秋兩季貢玉中,良者萬里不擇其一。可見黃玉之珍貴。

此件擺件雕塑摩羯魚形,大小兩隻,躍起波濤洶湧的水面。魚的頭部已成龍形,魚身渾圓,厚實飽滿,栩栩如生,俗稱此類謂之魚化龍或鯉魚躍龍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