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寫作新手如何分析話題,並準確切題

寫作方法|寫作新手如何分析話題,並準確切題

話題,就是談話的中心,由概念或命題構成,包含多個層面。剖析話題,挖掘話題內涵,就是要從分析話題的意義層面人手,分析話題的上一層面是什麼,平行層面是什麼,話題之下還有多少子話題,以排除話題上一層面或平行層面的內容,保證學生寫作切題。

一、大題小作

(一)切割話題

將提供的“話題”進行切割,使之變成若干個“小話題”,然後從中進行篩選,選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應手的辦法去寫。

【例如】在現代生活中,整個世界處處都在進行著各種多樣的交換。物流、人流、信息流,世界三大流實際上也是一種交換。交換無處不在。對交換,你能想到些什麼?

請以“交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解析】這是一個含義極其廣泛的題目。“交換”指雙方各拿出自己擁有的給對方。交換可以是有形的,也可是無形的;有等價的,也有不等價的;有偉大的,也有卑劣的……寫作時最好能選取具有時代氣息的題材,也可在舊題材中挖掘新主題。

1、從交換的價值上,可對等價交換、不等價交換進行議論,注意聯繫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編寓言故事。

2、從交換的形式上,可記敘一次有意義的主動交換、被動交換、公開交換、秘密交換。

3、從交換的性質看,有偉大的交換、卑劣的交換、奇妙的交換,可記敘、議論,也可編科幻故事。

4、從交換的對象看,有高層次的思想、學術的交換,愛心的交換,生命的交換;也有普通平常的交換。如事件本身精彩獨特可寫成記敘文;如寫議論文,可適當穿插抒情。

(二)限制話題

話題的限制越少,給人的思考空間就越大,標題的字越少,詞語的外延也就越大。實際寫作時我們必須對話題加以限制,做到寬題窄寫,否則,切入口徑過大,主題就難以收攏。

【例如】距離,有時間、空間方面的距離,也有心靈、情感方面的距離,還有精神、物質方面的距離。有人說,距離可以產生美,也有人說,距離可以產生隔閡……那麼你又怎樣想?

請以“距離”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解析】

1、從距離的外延著筆,聯繫現實,可以寫出各種各樣的距離,如差生與優生之間的距離,不能相互理解的父子之間的距離,無收入須贍養的老人和兒媳之間的距離,“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上下左右鄰里之間的距離,“奔馳寶馬”與“徒步自行車”之間的距離……

2、從距離的作用著筆,既可寫距離產生美,也可寫距離產生隔閡;既可寫距離可以促進交通、通訊的發展,也可寫距離可以阻礙物質、文化的交流。

3、從距離產生的原因著筆,比如分析鄰里之間產生距離的原因,可以列舉:拜金主義盛行,人情觀念淡漠,人們工作生活節奏加快,電視網絡的發展客觀上造成人們不太注重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等等。

(三)設問構思

面對“話題”,運用設問,在腦子裡多問幾個為什麼,以此打開思路,縮小寫作半徑。

【例如】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指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藝術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懂得生活,就看你對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欣賞,也就是“無所為而為的玩耍”。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

請你以“欣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解析】從小至今,每個中學生肯定都經歷過許多美好的事物,從中可以找到不少切中話題的人與事。比如,欣賞什麼?欣賞不畏挫折的人生經歷,欣賞激盪著生命活力的青春歲月,欣賞優美如畫的自然風景,欣賞記憶深處流光溢彩的真情體驗,等等。

寫作方法|寫作新手如何分析話題,並準確切題

二、小題大作

有的話題,其題引材料具體、情境真切,話題也很小,學生囿於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維難以發散,同樣無從下筆。此時,我們不妨放開手腳,從大處著眼,小中見大,反而能拓開思路。

【例如】一位從國外歸來的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則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看見老師不滿3歲的孩子拿著一把鑰匙,動作笨拙地插進鎖中,想打開臥室的門,可怎麼也打不開。於是朋友主動過去想幫他一下,卻被老師阻止。美國老師說,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琢磨一會兒總能把門打開,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這門是怎麼打開的!果然,那孩子折騰了很長時間後,終於將門打開了,他欣喜地拍起手來。

請你以“讓他犯錯誤”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解析】孩子的錯誤,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長輩必須立即予以糾正的,如亂丟垃圾、欺負弱小等,一旦放任就難以收拾。而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行糾正的,主要是如何適應生活的那一類,是應該允許其犯一犯錯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斷“犯錯誤”的過程,正是其不斷改正錯誤、自我完善的過程,父母應為孩子提供這類機會。

2、從哲學角度切入

這就是說把具體事物的某些特徵同某種哲理風格、精神品質聯起來。

【例如】生活中有許多值得關注的事件,有些事件遠離你的視線,比如伊拉克戰爭;有些事件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比如“災害”。但這些事件有意無意間都在影響我們的生活,並帶給我們心靈的感悟。

請你結合自己生活中發生的某一(或某些)事件,以“感悟”為主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分析】我們生活著,常常會受到現實生活的教育。宋代王安石遊褒禪山,領悟到天下事與遊洞的道理是相通的;當代作家賈平凹通過一塊醜石的經歷,體悟到“寂寞生存的偉大”……只要我們對生活認真觀察,深入感悟,就會隨時獲得啟迪。這個話題一般宜寫成記敘文,寫作時可從一個較小的、精彩的角度切人,最好在具體描寫的基礎上生髮感悟。得出感悟要自然,而且要有分寸,不妨點到即止,留有餘味。

3、從時代高度切入

優秀的文章總是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傳遞著時代的信息,映現著時代精神。21世紀是個創新、競爭的時代,需要我們具有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精神,這樣才能使自己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例如】土壤的功用是無比崇高的。而塵埃,卻只能汙染空氣。兩者都由土而來,價值卻全然不同。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現象嗎?你思考過它們的原因嗎?請以“土壤和塵埃”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所寫內容須在這個話題範圍之內。

【解析】“土壤”在腳步、車輪之下,在草木果蔬、稻麥之下。沒有了土壤,也就沒有了腳步車輪,沒有了草木果蔬稻麥。那麼,我們再向深處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土”成為令人尊敬的土壤,又是什麼原因讓“土”成為令人鄙夷的“塵埃”?是對人的貢獻!由此,我們不難得到啟發:

人的價值又何嘗不是這樣?有的人,身居高位,脫離群眾,自以為高人一等,到頭來變成一文不值的“塵埃”;相反,有的人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做實實在在的事,獻身於事業,獻身於大眾,最終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三、實題虛做

這裡說的“實”指的是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我們在思考話題切入口時,可以跳出現實的束縛,通過創設情境,運用隱寓、象徵等手法,藉助於虛擬的“形象”來表達思想。

【例如】以“書”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書”是實在的物,誰都能寫,諸如“我愛讀書”、“一本難忘的書”、“記一次買書”等,但我們如果拘囿於這個有形有態的書,則立意層次就低了。

【解析】我們可以跳出這本有形有態的書,去讀讀那本無形無態的書,如“人生是本書”、“父親是本書”、“打開生活的書頁”等等,通過聯想書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

四、虛題實做

有時話題是虛擬的,我們一時捉摸不準,無從下手,這時可以化虛為實。

1999年高考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是一個虛擬性話題,要寫成針對現實、發表見解、抒發真情實感的文章,則要虛題實做。要從“實”字切入。許多考生就從社會的現實生活談移植名人名家記憶的影響、從自己人生的感受談假如移植記憶的體會入題。

寫作方法|寫作新手如何分析話題,並準確切題

五、舊題新做

對一些已經不再新鮮的老話題,我們要善於聯繫社會大背景,緊跟時代步伐,進行多維分析,從“新”切入,寫出新意。

【例如】以“魚”為話題寫作,這是一個老話題,寫過“魚”的說明文,寫過“魚”的記敘文。但有個同學想到了春秋時的魯國丞相公孫儀吃魚的故事:公孫儀喜歡吃魚,但人們送的魚卻一概拒收,理由是收人之魚,必去遷就別人,徇情枉法,最終導致罷官免職,連自己吃魚的機會也沒有了。

由此聯繫社會現實,借用公孫儀的故事,告誡掌權者不要貪“魚”而落水,應像公孫儀那樣嚴於律己,才能長久地買“魚”吃。作者進而把思維伸向縱深,我們應該建立這樣的機制:該辦的事,不送“魚”也照辦;不該辦的事,送魚也不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