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方漁民祭祀海洋—每家花費上千元到幾萬元 比過年還隆重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三,這一天,是海島漁民最為隆重的節日—海燈節。這一天,黃渤海地區的漁民都要祭拜海神娘娘,施放海燈,向大海祈福,保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

北方漁民正月十三施放海燈,祭拜海神娘娘的傳統習俗在北黃海地區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關於海燈節的來歷也說法不一,有的研究者認為正月十三是海的生日,這一天海島漁民祭拜大海,為的是祈求漁民在海上作業平平安安;也有的研究者認為,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祭拜海神娘娘,祈福海神娘娘保佑漁民出海平安。

在黃渤海地區,關於海燈節的來歷比較傳統的說法是起源於一個悽美的神話,相傳,東海龍王有6個俊俏的女兒,每年都要跟隨東海龍王巡遊四海。

有一年春天,巡海時龍王的小女兒聽到漁家小夥姚山在海邊唱歌,動聽的漁歌深深吸引了六姐。當六姐得知姚山靠打漁為生,日子過的很貧苦後,便暗中幫助給他送來許多魚蝦,併為他縫衣做飯。

在鄰居的撮合下,姚山和六姐結成恩愛夫妻,並生一個兒子。一次,姚山在出海打漁時突遇狂風惡浪,正在無法辨別方向時,猛然發現船頭桅杆上方出現一盞紅燈,他跟隨著紅燈,平安回到岸邊,而那盞紅燈就是六姐的化身。

後來,龍王因為六姐嫁給凡人,龍顏大怒,將六姐囚在龍宮,不準其夫妻團圓。轉眼18年過去了,在漫長的歲月裡,六姐依靠紅燈無數次地挽救了許多漁民的生命,人們誠心誠意地將六姐尊為海神娘娘。

六姐的兒子長大後,考中狀元。為了紀念母親,便在沿海地區修建了許多海神娘娘廟。龍女六姐也沒有辜負百姓對她的期望,時常給海上遇險的船隻送去神燈。海島漁民被六姐的精神所打動,因而每年的正月十三,都要祭拜大海,施放海燈。

這個故事畢竟是民間傳說,事實上,這種習俗是當年闖關東時期,由山東傳到遼寧沿海一帶的南方媽祖文化。由於當時逃難而來的人們文化不高,錯把媽祖的生日記成正月十三,後來這種習俗就延續下來,逐漸形成了北方特有的地方小節——海燈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