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600年老北京地标今成破烂大杂院,几十户居民难腾退


北京最有历史的胡同中,大兴胡同算是一个。大兴胡同可不在大兴,而是在交道口南边。明朝建都北京后,1403年北平府升为顺天府,下设大兴、宛平两个依郭县,以鼓楼为界,东为大兴,西为宛平。大兴县的县衙就设在今天的大兴胡同。这条胡同至今保存,来到胡同中段,就能看到今天要说的主题——城隍庙旧址,路边可以很容易就发现这样一个山门。

山门座南朝北,冲着胡同。其实在古代,庙的北边就是县衙所在地了。现在城隍庙山门上的字刻、雕花等依然清晰可见。古时的东西城分别为大兴、宛平,也分别各有一个城隍庙,并按习俗举行城隍出巡仪式。也就是说,这处城隍庙在北京城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放在古代这也是“地标”之一了。

但如今,这处具有重要城记功能的小庙,到底保存现状如何呢?前不久,笔者去专程探访。能够进入的院门其实开在了相邻的文丞相胡同里,门牌号还是大兴胡同的,写的是18号,标有“东城区保护院落”的牌子。


进得院内,大吃一惊!整个院内全被各类小房子占据,房子与房子之间仅有一人能通行的过道。看墙上的电表就知道,这一个小院内住着多少户人家。

院子不大,但因为这些密集的小屋,感觉进入了迷宫。

西侧一处房子上看到了新的檐板,好像是修缮的。这可能是原来的一个厢房吧。

院内多为临时简单的建筑。

拐了几下后,找到了与外面山门对应的“大殿”。从建筑构件看,仍不失古建的感觉,但各种临时搭建的物品,快将古建完全遮掩住了。

门前堆的也是各种杂物。

在院内又转了两圈,实在难以想像,这里就是古代北京城的地标之一。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大爷,问他这院何时修缮腾退啊。老大爷反问:“这院里这么多户人家怎么腾退?!皇史宬你知道吧,那故宫的地方,都下了腾退令十来年了,里面的居民都腾退不出来,你说这小小的城隍庙啥时候能解决!”

看着这院内景象真是令人叹息。文物也得不到保护,生活也得不到保障。那位老大爷所说的皇史宬,是国宝级单位,也是北京文物腾退的一个焦点问题。“我是胡同”头条号之前曾对该问题进行过报道。这些文物单位与当今居民生活的处理,可真是北京的难题,您可有什么高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