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穩定自在極意狀態的老詹,繼續懵逼的綠軍

凱爾特人VS騎士(G4)

穩定自在極意狀態的老詹,繼續懵逼的綠軍

雙方對位:

綠軍防守:

羅奇爾VS希爾,塔圖姆VSJR史密斯,布朗VS詹姆斯,莫里斯VS特里斯坦,霍福德VS樂福

騎士防守:

希爾VS羅奇爾,JR史密斯VS塔圖姆,詹姆斯VS布朗,樂福VS莫里斯,特里斯坦VS霍福德

如果說G3是一場看不懂的比賽,G4就是一場看不下去的比賽。看直播時尚有比賽懸念讓人關注,覆盤再看,就發現這是一場觀賞性完全被毀的比賽——49個犯規,59個罰球,比賽被吹得支離破碎,只能不斷快進跳過罰球,結果是覆盤看完一遍,對比賽的印象也是支離破碎,我也實在不想再看第二遍,這場球只能隨便聊一點,很是抱歉,對不住大家。

穩定自在極意狀態的老詹,繼續懵逼的綠軍

騎士今年季後賽有個特別好的優點,就是輸球之後你能看到他們特別有針對性的調整——他們其實在G1就應該讓特里斯坦首發,但盧能在G2改首發,反應速度也是可以接受的,雖然他們G2沒能獲勝。

特里斯坦進入首發的意義有三個:

  1. 加強防守,他對霍福德的限制不錯,大防小也有點重回16年的意思,護框表現同樣超出預期;
  2. 減少首發一個錯位點(科沃爾);
  3. 加強前場籃板,懲罰綠軍擺霍福德打中鋒相對小的陣容。

特里斯坦進入首發的負面意義也很明顯——空間做不到極致,便於綠軍協防詹姆斯。但G3和G4,騎士用兩種辦法規避了這個負面影響:

  1. G3騎士用他們並不常用3/5擋拆,詹姆斯喂餅內線,打穿了綠軍內線;
  2. G4的詹姆斯中距離跳投神準,有點無視空間環境的意思。

詹姆斯的武器庫其實有解決空間不夠極致的辦法,只是這種辦法並不一定每場比賽都有效果——比如G4的凱爾特人執行擋拆換防的回合更多,再也沒讓騎士送出擋拆順下,而詹姆斯的中距離手感顯然也不可能每場都爆。

問題是,系列賽最多隻有七場,騎士隊用這兩種辦法拿下了兩場比賽,比分變成2-2,無論這兩招是否能維持,結果都是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

騎士還有一點讓人捉摸不透,就是角色球員們的狀態誰也說不清。JR史密斯有時候讓人覺得他就是個廢物,可G4這場,他咣咣咣頂著人幹進3個三分球——全是上半場,兩個是第一節,JR全場就得了9分,但他不講理的9分其實就是綠軍全場苦苦追趕,卻無力爬出去的大坑。

喬治希爾,以整個季後賽狀態看,他的能力距離薪水真是差了不止一倍,可希爾這兩場的持球突然迴歸,還真的能幫詹姆斯分擔一些進攻壓力。

科沃爾,突然暴走的防守恐怕無法維持,但今年季後賽,基本證明了不管對手防守力度如何,他的無球掩護戰術是放不死的——如果綠軍做不到,別的球隊也很難。

我有點迷惑,騎士的進攻在綠軍的防守下,到底應該是什麼水平了。如果科沃爾一直是這個狀態,特里斯坦、樂福、南斯們一直有穩定的前板輸出,希爾一直能分擔詹姆斯的持球壓力,騎士的進攻會比預想的更好。

更重要的是,今年季後賽詹姆斯的自在極意狀態開啟的太頻繁了,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已經是常態了,也許詹姆斯已經從破壞神級升格到天使級?

挺可怕的。

然後說說綠軍。

G4的綠軍沒有G3那麼無腦,防守端造了騎士18個失誤,綠軍這場換防做的比上一場好一些,防守溝通失誤也少一些。騎士上半場有不少不講理的跳投,下半場籃板球又極為強勢,加上詹姆斯的火熱手感,綠軍自己進攻不好給了騎士不少轉換機會,綠軍的防守雖頑強,也很難在這樣的比賽裡守住下限,防不住也就防不住了。

綠軍在進攻端則比G3強的有限。騎士防守陣型回收的厲害,一線防擋拆給跳投,G3的綠軍全場就順著騎士的防守策略走,一通中距離打鐵。G4綠軍又矯枉過正,開局就死拼籃下,結果是從陣容空間,到進攻站位選擇,再到運氣都有問題,且不談那些被騎士協防干擾的上籃,光是自己扣飛的球就有3~4個吧。綠軍這場球,在失誤比對手控制的好,罰球比例雙方持平,前場籃板小輸,三分出手和命中率相當的情況下,還是輸球,完全是因為籃下終結效率太糟糕,籃下52.8%的命中率很難接受。

穩定自在極意狀態的老詹,繼續懵逼的綠軍

不談運氣,不談吹罰尺度,綠軍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沒做好的事:

1.綠軍的突分在哪呢?綠軍並不是一支強行殺籃下攻框的球隊,最大特點是無限突分能力,不做冒險傳球,打的有耐心,一波一波突分,直到出現最佳出手機會。可G4延續了G3的問題,雖然突破多了,但傳球少,強行終結太多,靠英雄球續命,可超巨體驗卡到期,英雄球進的又不夠多。

2.綠軍做選擇的能力呢?G4比G3強的是,綠軍更多嘗試去找樂福和科沃爾。布朗上半場被科沃爾各種血冒的確有點丟人,但下半場布朗證明了這個對位他有絕對優勢——很明顯,科沃爾的防守效果不能維持。綠軍這場對這兩個點的針對依然不夠,原因是騎士大延誤的策略有效果,羅奇爾不太好找這兩個人,而羅奇爾的傳球能力又不夠,綠軍想利用騎士的大延誤提前拆開,羅奇爾的球卻傳不出去。但綠軍可以學習一下火箭,一次找不到再找一次,騎士不可能連續兩次大延誤成功,你找的堅決一點,總能找到,打這兩個錯位,比斯馬特閒著沒事低位打特里斯坦,羅奇爾打詹姆斯要好打的多。

3.貝恩斯要怎麼用。當騎士把特里斯坦擺上首發時,綠軍就應該考慮把貝恩斯拿上首發。一來貝恩斯可以加強籃板保護和護框,二來對面科沃爾在替補席,現在貝恩斯的輪轉時間是跟科沃爾撞上的,而綠軍最應該避免的其實不是貝恩斯與樂福同時在場——讓貝恩斯去對位特里斯坦就行了,霍福德對位樂福,綠軍恰恰有一些回合讓貝恩斯去對位樂福——而是貝恩斯在場時,科沃爾也在場,騎士如果讓科沃爾的無球掩護去針對貝恩斯,不管貝恩斯對位騎士哪個球員,防守都不好處理。

4.空間要怎樣改善。綠軍對球場空間是相當依賴的——持球人能力不夠,沒有空間支持,強行終結的能力不行。綠軍輪轉裡有三個球員拖空間——貝恩斯、奧傑萊、斯馬特,其中貝恩斯在季後賽展示出難以置信的三分懲罰能力,他在季後賽對進攻基本沒有了負面作用。奧傑萊和斯馬特就成問題了,而少帥又特別喜歡讓他們倆同時在場,非常方便騎士放掉這兩個人協防。儘管G3G4綠軍存在犯規麻煩,在輪轉時間上有點被打亂,但這依然值得警惕,G3和G4斯馬特一共投了9記三分,進了1記,雖說斯馬特傳球不錯,還是彌補不了他對空間嚴重的傷害,如果少帥一定要讓這兩個人同時在場,這種情況綠軍其他球員只能增加無球掩護戰術或者增加持球跳投了,而斯馬特可以嘗試找科沃爾打一些低位,減少在弧頂亂幹拔。

騎士連追兩場,並不代表系列賽的走勢就要逆轉,綠軍依然有主場優勢。只是現在越來越難評價兩支球隊的實力水平了,主場都是風生水起,客場都是一塌糊塗,差別太大了,大到就不像是同樣兩支球隊打的比賽一樣,不知該怎麼評價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