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歐陽輝:領導幹部要讓政績和政德交相輝映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同志提出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並強調“領導幹部要講政德”。這對領導幹部既是諄諄教誨,又是激勵鞭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領導幹部真抓實幹呈現新氣象、開拓創新展現新作為,既要講政績,又要講政德,讓政績和政德交相輝映。

政績是政德的社會實踐和客觀體現,政德是政績的道義評價和價值目標。領導幹部的政績離不開政德的保障和支撐,脫離政德講政績,就有可能背離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容易滋生一些有始無終的爛尾工程、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同樣,領導幹部的政德也離不開政績的體現與表達,脫離政績講政德,就會成為流於形式的空洞說教,容易出現一些冠冕堂皇的紙面道德、坐而論道的表面文章。領導幹部避免此類問題,必須始終把政績與政德統一起來,既追求符合政德的政績,又修煉彰顯政績的政德。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領導幹部卻難以將二者很好地統一起來。在一些人看來,政績是硬指標,為官一任、政績顯赫,提拔有希望,群眾看得見,還能留個好名聲。而政德是軟指標,考評不好量化,群眾不太計較,政績突出自然“一俊遮百醜”,政德上不出大的問題就行了。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也是十分有害的。重政績、輕政德往往容易滋生政績衝動,導致政德出軌,進而引發“蝴蝶效應”、帶來嚴重後果。事實證明,領導幹部只有始終把政績和政德統一起來,使之相得益彰,才能交相輝映。

重績又重德,選賢任能,是中華民族選人用人的優良傳統。我們黨的幹部政策歷來是既重視考績又重視考德。選用和考核幹部的標準,主要看其能否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即綜合考量幹部的政績與政德。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乾部標準落到實處。用人導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領導幹部是否重視政德、怎樣創造政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好乾部標準,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褒獎和重用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不提拔“清茶報紙二郎腿,閒聊旁觀混光陰”之人,極大淨化了黨風政風,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稱讚。

歷史和實踐證明,從政者常修為政之德,才可能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政績。習近平同志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領導幹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就要鑄牢理想信念、錘鍊堅強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

既要講政績,又要講政德,要求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習近平同志強調,功成不必在我並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樹立正確政績觀,離不開高尚的政德觀。只有常修為政之德,自覺擺正個人政績與黨的事業、人民利益之間的關係,為黨和人民多做工作、多作貢獻,才能取得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的政績。

“做官先做人,從政德為先。”領導幹部追求什麼樣的政德,就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政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領導幹部只有以高尚的政德投入到統籌推進“四個偉大”中去,敢於並善於作為和擔當,才能取得有口皆碑的政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