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十几年前,厦门曾厝垵还是个小渔村,民风淳朴信奉妈祖,后来因为房租便宜,有些搞艺术的来到曾厝垵租房做工作室,颇有些类似北京798艺术区的概念,渐渐的也小有名气了,顿时吸引了无数文艺小资青年来旅游,于是曾厝垵迅速的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村民的房子都租出去做民宿、大排档、烧烤摊、特产店了,每天熙熙攘攘嘈杂喧闹油烟弥漫,那曾经些许的艺术氛围也消失在了商业浪潮中。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做为一个厦门人,我却很少到曾厝垵来,今天因为有事来逛了一圈,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名叫《茶仓》的小店,顿时令我对曾厝垵的印象大为改观,如果这样的店再多些,那曾厝垵的艺术氛围也许就能慢慢的回来吧......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茶仓在曾厝垵的中山街上,店面不大,茅草的屋檐,门口的灯笼,古色古香。这是一个主要卖茶叶和以建盏为主的茶具的店,一走进小店,精致的摆设、清新的茶香,就让人摆脱了喧闹,顿时放松舒缓下来。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自古以来福建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福建人尤其是厦门人,把喝茶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泡一壶茶,上班族上班要泡茶,接待洽谈客户要泡茶,朋友相聚要泡茶,做生意的更是从早泡到晚,茶文化已经深入骨髓,因此来厦门旅游,了解体验一下茶文化,带些好茶回去,一定会更加不虚此行。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小店的老板家族就是做茶叶的,茶叶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都有从事,店里的茶叶有的是自家产的,有的是找第一手优质供货商进的,品质和价格都有保证。厦门人卖茶叶的方式是,老板和客人像朋友一样泡茶闲聊,没有勾心斗角讨价还价,生意就在和谐中完成了,因此如果你来到了店中,可以欣赏工艺品,可以品尝好茶,喜欢的话就买些带回去,但是就请不要还价啦,这样会很煞风景的......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建盏是中国宋代的八大名瓷之一,为宋朝的御用茶具,后来流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人的无比尊崇,日本人将建盏称为“天目”,上品建盏往往价值连城。建盏的古窑口在福建的建宁,烧制很困难,往往一窑里面一个成品都没有,而其出窑后每个成品的釉变都不同,因此没有建盏是相同的,每件都是孤品,更显珍贵。建盏的烧制工艺一度失传,到了近代经过反复研究才成功的重新找回了传统工艺,但烧制的难度仍然极高。仔细看建盏的,仿佛看到了星辰大海,看到了茫茫宇宙,令人醉心着迷,令人赞叹不已。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曾经文艺的曾厝垵已经沦为烧烤一条街,直到我发现了这家店

茶禅一味,用如此美丽的建盏品尝各地好茶,让我也仿佛顿悟了禅机一般,醍醐灌顶,无比舒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