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昌乐县聚焦聚力“612”重点工作 推动大改进实现新发展

今年以来,昌乐县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为契机,深入调研、查摆阻碍全县经济发展中在的问题、短板,确定了“612”的思路举措,即聚焦聚力“六项重点”,抓牢项目推进、资源争取“一个支撑”,强化改革创新和作风建设“两项保障”,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该县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走在前列。

聚焦聚力“六项重点”,奋力推动“大改进”

聚力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该县围绕“产业强市”建设,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效、做活做大特色产业、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进汉唐新能源汽车项目和比德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年内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加快推进新材料、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扩大规模;努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谋划了数字打印介质新材料项目等77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聚焦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造纸包装、黄金珠宝、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四新”改造,实施“五大行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做活做大特色产业,强化政策、平台承接和组织保障,推动特色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迈进;突出抓好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服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力功能提升,全力提升城市品质。高起点编制“一山两河一轴两片区”发展规划,特别是实施首阳山、方山、谢家山生态修复,加快丹河、桂河滨水景观带建设,打造“三山叠翠、两水贯通”的潍坊西部花园、昌乐城市绿心、老百姓的公园;积极推进30平方公里的月亮湾、九龙湖两大片区规划建设,布局科教、康养、文旅项目,努力建设产城融合、山水相依、“三生”和谐、宜居宜业现代城市;加快棚户区改造提升,完成了北关、九龙湖、永康、耿王等11个片区4871户的顺利搬迁;进一步强化产城融合,加快完善商贸服务设施,发展城市工业综合体,提升城市功能。

聚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创新转化,形成了以“六个三”为核心的“昌乐方案”;总投资1.1亿元的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已完成1000亩土地流转;加快构建“一山一路一河一库”的农业农村发展格局,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区、示范农场14家,新流转土地1.5万亩;加快五图庵上湖、红河城市园丁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年内每个镇(街、区)至少建成1处“新六产”示范工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保年底全县美丽乡村覆盖率达60%。

聚力生态改善,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实施首阳山治山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推进废旧矿坑、破损山体、低丘缓坡的整治修复,带来山体的巨变,目前已先后栽植树木20余万棵,完成栽植面积1000多亩;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加快工业固废处置场所建设,妥善处置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积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深化“河长制”,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提升和监管,全面展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聚力全面小康,不断提高共享发展水平。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发展中,该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城乡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今年年初该县确定的2018昌乐十大民生实事,涵盖教育、文化、城乡建设等民生领域各个方面,桩桩件件都办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聚力强基固本,推动基层党建创新,为新时代新发展提供坚实保证。深入实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活动,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中增进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继续实施“党员全员进市县党校培训”计划,年内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深化规范化建设方面,抓好落实和深化拓展,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则办事、依程序决策,带动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各个领域的规范化;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切实守住第一道防线。

抓牢“一个支撑”,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该县将2018年确定为“项目推进、资源争取”年,深入实施“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举全县之力推进“五个一批”,用项目搭起发展骨架,全力推动昌乐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实践中,坚持“五路并进”:“按图索骥”——有效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策划实施一批;“定点爆破”——着眼后续发展,抓紧确定一批;“筑巢引凤”——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快马加鞭”——加快在建项目,强力推进一批;“补齐短板”——直面问题项目,尽快破局一批。 围绕“五个一批”的要求,该县围绕主导产业、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园区和各类专业招商分队(公司),科学合理分解全县招商引资任务,推动全县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同时,通过重点产业投资扶持“22条”、招才引智“17条”等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从用地、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打造“功能高地”“政策洼地”,努力吸引更多的资金、汇聚更多的资源。通过一系列举措,该县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高质量发展主题下企业聚集的洼地和投资兴业的沃土。3月19日,该县举行2018年首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122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4月3日,在首届潍坊发展大会昌乐籍在外知名人士恳谈会上,昌乐县又与上海山东商会、西藏山东商会等5个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6.1亿元的16个“三招三引”项目进行了签约……

强化“两项保障”,大力提升服务效能

无论是聚力“六项重点”,还是抓牢“一个支撑”,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没有改革创新和作风建设作保障,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该县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金融创新、国有资产运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十项改革创新,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务服务的效能。该县正在推行的“一窗受理、全科政务”改革,率先实现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一窗集成受理,分类联办审批,统一窗口发件”,成为全省“一窗受理”改革的先行者,为全国基层治理培训班提供了现场。该县全面深化这一改革,创新推行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运行机制,建立起“一窗受理、多评合一、联合踏勘、多图联审、联合测绘、集中收费、统一发证、联合验收”全流程服务链条,大大缩短了手续办理时间,避免了企业“多次跑”“重复跑”。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除了政务效能不断提升外,政府部门的其他服务也日益改进。该县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针对一些突出遗留问题、尖锐现实矛盾,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搭起干事创业的舞台、摆开比学赶超的擂台、提供群众评判的看台,在全县上下凝聚了作风建设要“打在人上、落在事上”的思想共识,锤炼了面对“硬骨头”“是非地”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良好作风,把成效体现在维稳攻坚、项目攻坚、细微服务和便民惠民上,成功打赢矿产资源整治、违法建设拆除、棚户区改造“三大攻坚战”,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