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泌陽縣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本報訊 (記者 侯偉峰)思源學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還沒有落幕,逸夫小學以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為重點的骨幹教師“結對子”“競教競技”活動正在開展。如今,地處山區的焦竹園希望小學,通過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及各類配套設施的補充和改善,辦學條件已達到“高標準”。

近年來,泌陽縣不斷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伐,明確工作重點、目標和方向,以辦學條件、教師資源、教育質量、教育機會等均衡發展,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加大投入促辦學條件均衡。該縣第三中學是一所建校20年的老學校,舊木門、小窗戶曾是那個時代的標配。再次走進校園,這裡已變了模樣,兩條以國學教育為主題的文化長廊、122個攝像頭對校園無死角監控、高標準改造的20多個功能室,餐廳、廚房、廁所等全部按標準升級改造……據悉,僅在對硬件實施升級改造中,校方多方籌措、爭取資金300多萬元。

在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造農村教學點,全面消除農村薄弱學校工作中,泌陽縣堅持以財政投入為主導,加大爭取項目資金力度,近4年來已累計投入資金3.58億元,確保全縣中小學校建成為“教育設施基本齊全、校園安全整潔、教學管理規範、校園文化積極向上”的標準化學校。同時,通過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學校建設和城區學校擴容提質、教師安居建設、校園文化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設、學校專項整治等工程,突出重點,科學推進,全面實施均衡發展。

多措並舉促義務教育均衡。新招錄教師和特崗教師全部充實到偏遠農村中小學校,城區13所中小學分別與13所農村薄弱學校結成幫扶對子。進城農民工子女全部就近安排到城區公辦中小學就讀,與城區學生統一編班、統一管理。

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泌陽縣優化配置、深化改革,瞄準義務教育發展的短板,教師資源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以城帶鄉促教育質量整體推進。同時,通過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管理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教育教學、研究性學習等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了自我教育。通過實施“陽光體育計劃”,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不低於1小時。通過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培養學生興趣特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該縣還通過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入學、保障孤殘兒童入學、保障城鄉學校生源基本均衡等相關政策的制定,穩定農村學校生源,最大限度調動薄弱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