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湖北“亞洲第一天坑” 坐擁世界第一高陡坡 面積超過150個足球場


有著“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美譽的湖北黃石市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境內的大冶鐵礦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孫權就在此築爐煉兵器,此後這裡一直都被朝廷作為官鐵冶煉之地,採鍊冶鐵之火熊熊燃燒,綿綿不息。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興建漢陽鐵廠,創建大冶鐵礦,使該礦成為我國第一座用機器開採的大型露天鐵礦。上圖為完全以廢棄鋼鐵零部件組裝雕琢而成的張之洞頭像作品,神形兼備、栩栩如生。

新中國成立後,大冶鐵礦成為武鋼的礦石原料生產地,被譽為“鋼鐵搖籃”。自1958年投產到2005年結束露採,礦坑累計剝離岩石3.64億噸,採出鐵礦石1.34億噸。留下了一個坑口面積達150個足球場、深達444米的亞洲第一採坑,堪稱奇觀。

儘管礦產資源逐漸枯竭,但黃石人卻並沒有放棄,而是在廢石堆上建起了我國唯一一個以礦產文化為主題的公園----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曾歷經120年開採而形成的巨大礦坑,也被刺槐覆蓋,重現綠色,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工業博覽園裡陳列著很多采礦時用過的大型設備器械,儘管早已退役,依然霸氣威武。此外,景區還設有全國首座鐵礦博物館,展示有圖片、文物1600餘件,置身其間,令人感受到礦山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

景區裡還有一些以廢棄軸承螺絲等拼裝而成的鐵藝作品,上圖為侵華日軍鐵皮雕像,日軍侵華期間,大冶鐵礦優質富礦慘遭日寇大肆掠奪,至今還能看到日寇當年留下的碉堡舊址和炸藥倉。

景區裡的道路由一個個圓柱狀石頭鋪設而成,它們是從八九百米地底下鑿出來的巖芯石。通過巖芯的完整程度,可以判斷礦山地質條件的優劣,完整率越高,即鑽過的地層越完整,岩石強度也越高。

由於3億多噸廢石長年累月的堆積,曾經導致這裡長期寸草不生。上世紀80年代起,礦山人對礦山進行綠化復墾,創造了“石頭上種樹”的生態奇蹟,終於使其變成綠樹成蔭的石海綠洲,被譽為“亞洲第一硬巖復墾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