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國通信託通道業務頻踩雷

1.3億元理財資金去向不明,上市公司斯太爾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太爾”)將信託受託人國通信託告上法庭。而這一控訴隨即遭遇國通信託方面的強勢反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資顧問方與標的公司方面的沉默令這場官司變得更為複雜。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4月,國通信託就曾因一家省級融資平臺的違約引發信譽危機,同時,多次收到監管罰單、利潤規模多年下滑都令國通信託的日子不好過。

真假增資

上市公司斯太爾與國通信託對簿公堂成為近期的新聞熱點。

5月26日,斯太爾發佈公告稱,2016年7月斯太爾將1.3億元閒置自有資金購買了“方正東亞·天晟組合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1期產品,期限為60個月,門檻收益率為8%/年。該信託計劃委託投資顧問為北京天晟同創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天晟同創”),信託受託人為國通信託。

根據該產品“存續滿12個月時可申請提前終止”一項要求,2017年8月,斯太爾申請贖回全部信託份額,不過僅收回合計1040萬元理財收益,理財本金和剩餘收益未能收回。因此,斯太爾於今年5月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主要質疑點集中在資金的去向問題上,斯太爾指出,直到天晟同創於2017年9月3日出具一份《回函》,公司才知曉信託計劃項下的信託財產用於標的公司玉環德悅增資事務。委託人對該投資項目進行調查過程中又發現,玉環德悅的股東及註冊資本並未發生變化。

對此,國通信託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回覆稱,“尚未收到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斯太爾公司起訴我司的民事訴狀,該公司是否對我司提起訴訟尚待核實”。

“在委託人將信託資金1.3億元交付給公司後,國通信託根據委託人委託的投資顧問天晟同創下達的投資指令,與玉環德悅及其另外兩位股東簽署了《玉環德悅投資有限公司增資協議》,該增資行為已經由玉環德悅股東會決議實施。”國通信託進一步反擊道。

對於斯太爾質疑的是否增資問題,國通信託也反駁稱,“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和《增資協議》約定,標的公司變更註冊資本和股東時,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但股權登記不是設權性登記,而僅是宣示性登記,不論標的公司是否已就本次增資辦理註冊資本和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均無法否認國通公司是標的公司股東的事實。國通公司作為標的公司的股東身份,並沒有因標的公司不履行辦理註冊資本和股東變更登記手續而無效”。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天眼查數據發現,截至目前,玉環德悅股東信息未有變更跡象。

事件的另一主角天晟同創在事件發酵過程中遲遲不發聲,北京商報記者本週多次撥打相關電話進行核實,公司電話卻無人接聽,留言電話中顯示公司名稱為“隆德創新資本”(音譯)。

通道業務頻踩雷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國通信託今年第一次陷入風波。 4月27日中電投先融(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先融”)宣告旗下兩款產品出現延期兌付,也涉及國通信託。

“中電投先融·銳津一號資產管理計劃”、“中電投先融·銳津二號資產管理計劃”用於認購國通信託發起設立的方正東亞·天津市政開發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融資人為天津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市政開發”),保證人為天津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該資管計劃第三、四期原到期日為2018年4月13日、4月14日,中電投先融作為管理人在項目到期前後,多次現場或致函方式督促融資融券還款。但是,由於融資人目前正進行資金歸集,未能按時償付本息並請求延期。

隨後,作為通道方的國通信託緊急發佈公告表示,根據委託人中電投先融的意願,在2017年設立了“方正東亞·天津市政開發流動資金貸款集合信託計劃”,以信託資金向天津市政開發發放了信託貸款共計5億元,各信託計劃已於2018年3月23日至4月14日陸續屆滿到期,因借款人天津市政開發尚有部分貸款本息沒有清償,該信託計劃尚未清算結束。

國通信託聲明該業務為事務管理類信託,國通信託不承擔積極主動管理的職責,項目風險由委託人承擔。經過雙方協商溝通後,融資人於4月27日向國通信託出具延期支付的函件,第三、四期全部貸款本金和利息將於2018年6月29日前全部清償。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認為,對於通道業務而言,底層資產的投資實際上多是由委託人或是其他資產管理人決定,信託僅提供通道並進行資金監管,所以信託對項目本身的審核力度較弱。一旦出現違約,通道業務中信託對項目追討也有限。

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目前項目涉及的都是之前方正東亞信託的通道業務的歷史遺留問題,後面方正東亞信託變更股東,名稱改為國通信託,承襲了之前的業務,並不意味著國通信託有內部管理問題,但追蹤報道涉及負面新聞還是會對國通信託的信譽產生不良影響。

2016年11月,原方正東亞信託實際控制人由方正集團變為武漢金控;2017年6月,方正東亞信託更名為國通信託的申請獲有關部門批覆,至此,方正系正式淡出國通信託。

盈利能力下滑

近年國通信託的營業水平也進入“倒退期”。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國通信託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5.87億元,淨利潤8.59億元,兩項指標在2015年分別下滑3.7%、20.49%至15.28億元、6.83億元,2016年又進一步下滑至12.45億元、6.02億元,下滑幅度分別為18.52%、11.86%。2017年國通信託營業收入再度下滑至12.09億元,淨利潤跌至5.67億元。

就收入結構而言,國通信託2017年有超過九成收入來自於信託手續費,而在信託資產分佈上,有超過37%資產投資於金融機構,投資實業、基礎產業投資佔比分別為24.74%、12.03%。從信託業務的構成來看,被動管理型業務規模1823億元,佔整體比例76%。

在監管壓頂和資管新規的大背景下,信託行業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趙卿強調,信託轉型主動管理業務,對資產獲取、風控、渠道、專業性等各方面要求都較高,轉型期一方面可能會造成部分客戶流失,另一方面由主動管理業務彌補通道業務收縮帶來的盈利損失也需要一定時間。

除了自身業務吸金能力下滑,近兩年國通信託頻收罰單也暴露出風控方面潛在的問題,國通信託分別於2017年3月、今年1月因“信息披露不到位”、“設立信託計劃時沒有對部分委託人嚴格審查是否為合格投資者,在信託業務經營中,違規接受了地方政府提供的承諾函”收到湖北銀監局開出的50萬元、70萬元罰單。記者 王晗 宋亦桐/文 宋媛媛/製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