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貝萊德、惠理、索羅斯共同入股 融信中國2018年要做地產20強?

6月8日,恆指重挫,市場一片哀嚎,融信中國(03301)卻逆勢大漲逾10%,除了獲花旗、海通等券商看好、主席大手筆增持之外,融信中國通過配售引入貝萊德、惠理等知名投資者也為其助一臂之力。

這並不是融信中國第一次後即獲得市場的熱烈反應。2017年10月,融信中國上市1年9個月後第一次配售,融資12.14億元。隨後,融信中國股價開啟上升浪潮,股價在4個月內漲了近7成,最高時為14.64港元。

近日,融信中國發布公告稱,按每股10.62港元,較收市前收市價折讓約6.02%,向不少於六名獨立專業人士、機構及或個別投資者配售最多1.03億股現有股份,相當於經認購事項擴大後公司已發行股本約6.48%。

此次配售所得款項淨額將約11億港元,計劃用作公司發展目的及作為集團的一般營運資金。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此次配售引入的主要戰略投資者是國內排名前十的人壽保險公司,以及貝萊德、惠理及索羅斯旗下基金等國際知名投資基金,未來有望給予融信更多戰略支持及協同效應。

花旗對於此次配售予以積極評價。6月7日,花旗首予融信中國買入評級,目標價每股19.80港元,理由是公司增長迅速、估值偏低、再融資風險可控。

當前,國內資金收緊,5月份以來多家房企發債中止,房地產行業之外的不少公司也在融資路上遇阻,而貝萊德、惠理等在此環境下選擇參與融信中國的配售,其中透露出什麼信號呢?

港股的貝萊德和”金手指“的惠理

與多數上市公司折價配股事件引起的市場反應一樣,消息出來時,市場的悲觀看法略佔上風,盤中融信中國股價曾下跌4.6%,但日內低點依然高於配售價。隨著市場情緒迴歸理性,盤尾上揚,次日上漲收復失地,隨後於8日的交易日開啟主升浪。

貝萊德、惠理、索羅斯共同入股 融信中國2018年要做地產20強?

股價回升的另一動力來自大股東增持。據最新公告,6月6日-8日期間,融信中國控股股東歐氏家族信託的受託人TMF (Cayman) Ltd.透過旗下子公司Dingxin Company Limited合共增持融信中國839.55萬股,平均購買價約每股11.8708港元。收購完成後,Dingxin於公司的股權增至9.19億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總數約61.47%。

在此前一輪的配股中,融信中國如此道出初衷,“本週的配股融資與償還短期債務無關,旨在引入優質長期投資者,包括貝萊德和惠理集團。”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截至2017年底,融信中國流動負債總額887.84億元,流動資產總額1503.48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84.73億元,可見融信中國短期的還債壓力並不大。

在融信中國發布配售公告後,海通國際發表報告,依然維持公司“買入”評級,目標價17.15港元,潛在升幅約38.5%。該行表示,配售是融信中國快速降低負債率的一種方式。另外,該公司合約銷售5月合約銷售環比增長20%,首五個月同比增長103%,預計快速增長的銷售額能夠支撐今年財務健康,因此不必過分擔心融信的高槓杆率。

此外,單從引入的投資者看,此次配售不乏亮點。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同時也是蘋果、麥當勞、殼牌等跨國巨頭的最大單一股東之一,其管理的資產規模便超過5.4萬億美元——這個數值已經遠遠超過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4.88萬億美元),世界上沒有一家金融機構能與之匹敵。貝萊德還以超強的風險分析能力著稱,在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中,貝萊德不僅毫髮無損,且在當年最後一個財季實現5400萬美元的純利潤。

這家經常被美聯儲、美國財政部高層邀請“搭把手”的金融巨頭,在港股市場上也是能夠呼風喚雨的大佬。智通財經APP通過查閱貝萊德的港股持倉發現,其中不少是近年來表現不錯的藍籌股,比如石藥集團(01093)、中國建材(03323)、中國平安(02318)、佐丹奴(00709)、國藥控股(01099)等。

貝萊德、惠理、索羅斯共同入股 融信中國2018年要做地產20強?

港股市場經常出現的一種情況是,獲貝萊德增持的股票往往會大漲。比如石藥集團於5月2日獲貝萊德以每股平均價20.21港元增持55.4萬股,增持後持股比例升至5%,之後伴隨石藥集團被納入恆生指數,成為恆指首隻醫藥成分股,石藥集團開啟更強勢的上漲模式,截至6月4日貝萊德減持,石藥集團一個月內漲約27%。

值得一提的是,融信中國是貝萊德投資的為數不多的內房股之一。據港交所披露,貝萊德目前持有的內房股僅3家,分別是富力地產(02777)、萬科及越秀地產(00123)。

另外一個戰略投資融信中國的機構惠理集團則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因崇尚價值投資,集團主席謝海清被譽為“股壇金手指”、“東方巴菲特”。在25年內,他帶領惠理集團把資產管理規模從幾百萬美元做到166億美元。

去年12月,惠理集團集團參與中教控股(00839)的全球公開發售,通過認購2000萬美元成為基石投資者。中教控股是中國第二大民辦高等教育集團,不管在招生規模還是綜合盈利能力方面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上市以來,該股累計漲約129.61%,大幅跑贏其他教育股,足以體現惠理集團投資眼光之精準。

融信中國目標:2018年中國地產20強

此次貝萊德、惠理同時參與融信中國的配售,自然令外界充滿期待。不可否認的是,在競爭激烈的房地產行業,融信中國從百強躍升至22強,以快速崛起證明了自身的實力。該公司紮實的基本面及可觀的增長前景無疑是貝萊德等機構重金下注的原因之一。

過去幾年,融信中國業績持續高速增長,2015-2017年,融信中國合約銷售金額從89.5億元升至502.3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1.54%。

2018年首五個月,融信取得總合約銷售額約人民幣447.29億元;總合約銷售面積約208.39萬平方米;平均合約售價約每平方米人民幣21464元。其中5月份,融信集團合約銷售額約為122.1億元,環比增長20%,同比勁升超3倍,增速在全國規模以上房企排行榜首位。

在所佈局的核心城市群,融信中國也逐步實現多點開花。比如,在上海及杭州,融信用4年時間成功擠進市場前三甲,其在杭州的土儲達到1500億左右,2018年,杭州所在的第三事業部銷售目標是400億,2020年衝刺1000億。在以鄭州為核心的第四事業部,融信中國通過以一二級聯動為主的開發模式,積累土地儲備貨值2000億元。充足的土地儲備將為融信中國未來幾年業績高確定性增長奠定基礎。

據瞭解,截至2017年底,該集團在33個城市擁有133個項目,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2315萬平方米。克爾瑞數據顯示,今年首5月,融信集團新增土地貨值271.4億元。

在土地資源搶奪進入白熱化的時期,融信中國對利潤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少數城市可以降到10%,融信中國要求2018年投資拿地的淨利潤率原則上不低於12%,並爭取達到15%。

與此同時,融信中國在積極去槓桿、降負債。2017年,融信中國淨負債率為159%,雖有較2016年有所上升,但較2015年大幅下降。

融信中國首席財務官曾飛燕曾表示,到2018年底,融信中國淨負債率有望回到100%以下,2019年底希望能夠回到65%左右的水平。

繼中投證券(香港)、海通國際之後,花旗6月8日首次覆蓋並給予融信“買入”評級。該行認為,目前是融信中國的“豐收”時期,規模快速增長,利潤率反彈,該行預計2017-2020年公司的毛利率約為22-25%,而淨利率為7-10%。

根據融信2018年的銷售目標來看,其寄望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合營聯營公司),較之2017年的502.35億元人民幣(不含合聯營公司)有突破式增長。作為對比,融信中國2018年可售貨值為1800億元。

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融信中國將位列中國房地產20強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