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這些產權交易中常遇到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近幾年來,一些人有著“小富即安,大富難安”的心理,甚至認為“不掙錢心慌,掙錢也心慌,掙得越多心越慌”。這背後其實有深層的隱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

要保障現代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這其中產權交易、流轉是個重要環節。

經濟學家常修澤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目前,我國在產權交易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這些產權交易中常遇到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首先,交易前的資產評估不準確、不科學。常修澤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舉例:一個民營企業老闆租了一片地,種五味子,地方政府要拓寬馬路,把老闆的一片地給佔了,準備毀掉兩萬多棵五味子。

政府找來了一家資產評估機構,機構說土地賠償是一回事,還得賠償青苗費,按照4毛錢一棵來算,兩萬多棵一共9000多塊。這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說,您不用給我9000塊錢了,您把我這兩萬多棵五味子往後挪,給我種上,種活了,我一分錢不要。政府說算算這得花多少錢,請了第二家評估機構,算了算,要80萬。

80萬那個老闆開心,政府不開心,不行。請第三家評估事務所進場,第三家最後說這麼辦吧,80萬砍一半,變成40萬。最後政府和民營企業一商量,就40萬吧。

這些產權交易中常遇到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常修澤說,“通過這個事例我就想,我們這些評估機構這個伸縮性太大了,9000塊錢是它,80萬也是它,40萬也是它。評估不準確,交易難免就有流失,所以第一,需要把評估這一關把好”。

這些產權交易中常遇到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第二個,價格,評估是評估出一個底價來,然後交易,最後的價格是競爭的結果,這個合理不合理,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交易過程不透明。做生意,沒有在陽光下進行交易。

最後一個,交易後資金不到位,買賣過程了結了,資金沒有到位。

這些產權交易中常遇到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自1988年在武漢設立第一家交易機構起,中國的產權市場迄今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在過去的5年產權交易累計突破18萬億元,交易的範圍也從國有產權逐步擴大到技術產權、林權、礦權、碳排放權、知識產權等產權交易領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交易平臺。

產權交易不僅推動了各行業要素資源的流轉配置,也為盤活國有資產提供了陽光平臺。僅2016年、2017年兩年,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產權市場盤活存量資產超過5000億元,平均增值率近20%。然而在產權交易的背後,我們需要防範哪些風險?

常修澤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強調,在產權交易中我們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條,有效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個必須得防,你交易半天國有資產流失了這可不行;第二條,也要防止有人藉機在交易中侵吞民資。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說世界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玫瑰花、紫羅蘭各有自己的芳香,為什麼我們非得要玫瑰花去發出跟紫羅蘭一樣的芳香呢?這個話講得非常深刻”。

常修澤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今天的中國國有經濟和今天中國民營經濟在我看來,一個是玫瑰花,一個是紫羅蘭,各有各的芳香,不能你說你光喜歡國有排斥民營,國有資產流失了要防止,你把民營資本給侵吞了合適嗎”?

這些產權交易中常遇到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