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我又要去香港了。香港算是我去過次數比較多的城市,每次狀態和情緒都不同。我是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

12 年第一次去的時候大學還沒畢業,什麼都不懂,不會做攻略,也沒錢,只記得去了海洋公園,每天都在中環的寫字樓間迷路,吃飯只知道翠華。當時的旅行雖然簡樸,但事後想起來還是很懷念。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當時住在比較偏遠的酒店

3 年年末換工作的間隙有一週空閒時間,又去了香港。這次手裡有點閒錢了,也知道該怎麼玩了,拍了超多照片,玩得很開心。我記得那個時候開公眾號寫的第一篇長文就是香港吃住行的攻略。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銅鑼灣街頭

這次去香港,雖然還沒出發,但我已經能覺察到自己心境的轉變。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在去年喜歡上了香港作家黎堅惠,我因為她,對香港又更瞭解了一些。黎堅惠有很多頭銜,跨界全才,最為人所知的是「時尚業寫作者」,她的書《時裝時刻》至今還是剛入行的時尚編輯必讀書目之一。但我有一點小小的偏見:如果黎堅惠不是生在香港,不是在香港的 90 年代出道,可能她就不會成為黎堅惠。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90 年代的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已經非常繁榮,各行各業緊缺人才,機會是如此的俯拾即是(甚至多到不稀罕)。連黎堅惠自己都說:「當年的我有什麼資歷呢,只不過是在文化潮流雜誌中做過一些不錯的東西,BBC 就這樣找上門,不需自我宣傳,不用討好任何人,只需好好地工作就自然有人欣賞。」

那個年代的香港對人才有多好?沒有念過時裝的黎堅惠,老是被時裝找上門,只是在《號外》雜誌替明星選過幾套衣服拍照,攝影師就有信心找她做大型 styling job,甚至讓她給大明星化妝。不管是時尚編輯、造型師、化妝師、網站設計、內容策劃,全部都是邊做邊學的。放在今天可以說是莫名其妙了。

讓人不禁感慨,香港真是人才的寶地,年少成名很容易,當然前提是你真的得有點啥。


香港是座小而美的城市。在香港拍照,出片率極高,因為它的美很緊湊,每一處都是絕佳場景。13 年那會兒我迷上了手機攝影,走在香港的尋常巷弄都激動得不行,手機的拍照程序幾乎沒關過。每天晚上必須要做的事就是跟旅伴一起挑當天拍的照片,編輯、加濾鏡,上傳微博和朋友圈。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有時候我也覺得神奇。這麼小的一片天地,聚集了全世界的好東西,擁擠而熱鬧。很多人想到香港,會想到從小看到大的 TVB 電視劇,但我心中的香港,跟粵語歌更貼。

在我人生前 25 年,我都不太聽粵語歌,因為聽不懂。偶然看到一兩首歌的歌詞,瞬間被打動,不停循環。

明知我們隔著個太空

仍然將愛慕天天入進信封

抬頭望星空發夢仍然自信

等到遠處你為我寫那一封

人人都怕難怕倦怕撲空

全球得我未死心沒有放鬆

專心得超級偶像也動容

一直相信 所以給你一直寫信

——《奇洛李維斯回信》

這首歌是黃偉文寫黎堅惠的故事。她喜歡麥當娜,多次給麥當娜寫信,最後居然真的收到了麥當娜的親筆回信。誰不會被這種浪漫情懷和執著精神打動呢?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黃偉文和黎堅惠

粵語歌中常常出現香港的各種地名,令我十分有共鳴。比如《下一站天后》裡出現的天后站、大丸、百德新街;《黃金時代》裡的時代廣場、黃金廣場;《喜帖街》裡的利東街;《我們的電車上》最多了,跑馬地、筲箕灣、銅鑼灣、皇后街、幹諾道、紅棉道、西環……每一處地名都有故事發生。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香港人對這片土地的情感是怎樣的,可見一斑。雖然我並沒有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的故事,但我腦海裡存儲了無數個快樂的畫面:天氣晴好的週末坐在 Clockenflap 音樂節草地上看雲;深夜在上環找不到吃的,喪氣地做出誇張表情在路邊拍照;傍晚在皇后大道遛達,經過一個小公園,我因為太大隻坐不上搖擺木馬……我在香港,有太多回憶,以後還會有更多。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13 年的 Clockenflap 音樂節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為何小而美的都市格外吸引人?我想到小雅寫的一條微博:

提到黃偉文,有人講在銅鑼灣時代廣場曾經遇見他。這讓我想到,喜歡香港和首爾,因為小,因為集中。城中有多少明星,有多少熱事,城很小,我們和喜歡的人都呆在這裡。雖然這也不意味著走在路面就能偶遇,但是起碼不用翻山越嶺漂洋過海才有這個可能性。

正好是我想表達的。


今年是香港迴歸 20 週年,每個城市都會經歷變化、起落和興衰,這是必然,但香港這座城市有它一直沒變和堅守的東西。

我喜歡香港,不只是城市的硬件比如一個碼頭一個海港一個街區,我喜歡它是因為它的氣質,一種在中西文化衝撞和交匯中誕生的獨特精神,這種特質在其他城市中是很少見到的。香港的包容性讓我感覺自在,可以穿著最奇怪的衣服蹦蹦跳跳,很快樂。

懷念香港:“這裡的每個地名,都有我的回憶”

可能真的太喜歡香港了,攻略做到一半,已經勾起了太多回憶和情緒,迫不及待要寫出來。雖然這次是故地重遊,但我已不是當初的我,所以感受又會不同。

「懷舊也是一種奢侈,因為你要有美好的過去,才有舊可懷。」

黎堅惠曾經說過,年輕時總嫌香港這樣那樣,想住在巴黎倫敦紐約東京;如今香港縱有什麼不好,她卻哪裡都不想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