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一帶一路”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正熱,企業如何找準自身定位?

“一帶一路”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正熱,企業如何找準自身定位?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的創新版圖,正在重塑全球醫療衛生的面貌,為推動絲路國家人人享有健康,促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健康目標的達成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和重要保障。2018年6月5日,“一帶一路”互聯網+醫療健康大會信息發佈會在京召開。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佈局的成熟,“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成為新時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醫療科技企業、信息化企業已經開始摸索前進,那麼如何找準自身定位,做好走出去、引進來這件事?

在2018年6月5日的“一帶一路”互聯網+醫療健康大會信息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任高衛中指出,企業在這一大潮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把握。

第一是要擺正心態,把衛生需要變成衛生需求。高衛中指出,企業想更好地趕上“一帶一路”的大潮,最重要的是心態問題,“要認識到‘一帶一路’是重大機遇,要把衛生需要變成衛生需求。”他說。能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供給什麼、利用什麼技術為這些國家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是企業在“一帶一路”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中最需要探索的。“要對‘一帶一路’倡議有完整、正確、深遠的認識。”高衛中認為,“有些企業走得非常早,非常有成效。”目前來看企業在積極性、認知程度方面做的工作參差不齊。

第二是要變“複製”為“發展”,抱團出海。在“互聯網+健康醫療”領域,無論是生產硬件還是軟件開發,“互聯網+”提供的是一種創新的解決思路,對促進缺醫少藥地區儘快實現衛生公平是大有可為的。“問題是不要單打獨鬥,要擰成一股繩,抱團出海。”高衛中建議,“比如跨國企業在實現全球化目標的時候會藉助強大的工具、體制和組織,我們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部門、國際化經驗、國際化體制與國外大型跨國企業相比還是有差距的,特別是在經驗上,如果不放在一起,而是單打獨鬥,那麼成本就是1,如果100個企業合力抱團,那麼成本就變成了1%。就跟打撲克一樣,一把好牌出牌順序錯了也是要失敗的。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勢頭上,都主張在有序的抱團出海的理念下,分產業的上中下游,協同發展。”他以醫院信息化建設為例,我國HIS發展了幾十年才有現在的局面,如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計算機普及率沒有達到一定程度,那麼醫院HIS建設就不現實。

在“一帶一路”互聯網+醫療健康這一產業鏈上,“軟件開發、硬件開發、人才培養、系統維護等等是一個完整鏈條,抱團出海有人打旗在前面走,有人在後面跟著,大雁陣形的陣列才行。”高衛中建議。

2018年8月17日~19日,第27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同期進行的還有“一帶一路”互聯網+醫療健康大會、中非高級別衛生合作會議、第三屆北京健康大會、2018中國醫院大會,屆時將有100多場專業會議和20多場行業產業政策解讀,來自5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衛生高級官員、8000餘名醫院管理者、20000餘名專業觀眾參會。據高衛中介紹,以創新產品技術、創新解決方案、創新合作模式三位於一體的理念,力爭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成本,將從政府到技術的最新信息傳遞給最大量的利益相關者,推動攻堅、共享“一帶一路”健康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