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文/黃佳詩

(部分圖片取自網絡)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昨晚,我已經死過了。

死在了這場叫作“三個女人的壯闊人生——三毛、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上。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在我還算比一般人豐富的看演出經歷中,也許,它可以排No.1。

只是,我為自己有些抱歉,我一不小心又寫了四、五千字……這篇很長。這麼不節制地寫,本身就是一種不成熟不懂剋制的行為,我的青春期太長了,我愛些人太久了。

我還是愛那些浪漫主義、熱血、孩子氣……我看完這場演出,心裡太熱了,有一團火在燒,雖然哭得真是太慘,我拒絕了宵夜,我只想連夜趁熱把這一切寫完。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這些其實與你的生活離得很遠的一些名字,被那麼深地被影響過,也許,你會懂。

BY 黃佳詩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有些演出,如果你還有些糾結要不要去,那一定是因為去的意願還不夠強烈。當我年初的時候,聽說6月9日的臺北小巨蛋有這場演出時,我只有一個決定:非去不可。只要不關係到生死,都要去。

如果單單是齊豫或潘越雲的個唱,我一定會猶豫,而且因為都看過了,很可能就放棄了。可是,這三個名字合體《回聲》專輯的概念一出,我沒有任何辦法拒絕。就算是情感牌,我也認了。

沒有和任何朋友約,要不要一起去看《回聲》演唱會,因為我只想一個人坐著,默默地哭一會兒,不被認識的人看到。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我很難說清這場演唱會對我意味著什麼,我只知道在我差不多十四、五歲的時候,三毛和齊豫,幾乎就是我的一切。

我第一次看三毛的書,應該就是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南京的表姐家。如今回溯,演唱會稱為“壯闊”,那個時候,我第一次看到一個人可以如此斑斕地過自己的人生。那一年的兒童節,我的節日禮物是我媽送我的一套三毛全集。我如飢似渴地看完了全部。

後來,看到很多人也有那個版本,就是深深淺淺綠色平裝書的那套,湖南文藝出版社。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那差不多已經是1996年了,三毛已過世。小時候,聽大人們說起女作家三毛在臺北的醫院裡自殺,那還是一個模糊的印象,只知道在當時,是很大的事件。港臺文化像洪水一樣向大陸襲來,除了街頭巷尾的流行歌,還有電視電影,那些當紅作家的名字,也不時被提及,被放在了新華書店最顯眼的圖書位,除了小說類,那就是:三毛、劉墉、羅蘭、林清玄……無疑,三毛的個性化,是最亮眼的,卻又是被父母允許閱讀的。

那個時候,我經歷了一次初中的轉學,在新的學校新的班級覺得非常孤獨。我沉迷在三毛的書裡,覺得她是我身邊唯一的好友。

可真的要事隔那麼多年以後看,才知道她對我一生的影響。

高中的時候,人人要取一個英文名,於是我就叫自己Echo,一直到現在都是我唯一的英文名。這是她的英文名,意味回聲,而我希望自己是她在人世間的回聲。那時的我,太想成為三毛那樣的人,有那樣浪漫又悲情的感情,能那樣四處流浪。包括,

高中時,第一次見到我的初戀,我的第一反應就像三毛第一次見到荷西那樣:“觸電了一般,心想,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英俊的男孩子?”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三毛,也是第一個開拓了我世界觀的人,無論是距離上的世界,或是精神上的世界。她讓我第一次對於國外有了那麼具體的概念。當時身邊可以出國旅行的人,還很少很少。我小時候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西班牙的馬德里,因為三毛在那裡遇見荷西。

很多年後,我坐在馬德里的麗池公園,告訴同行的朋友,這是少年荷西對三毛告白的地方。我心裡還是很感激三毛,如果不是她,我不會種下這麼一顆想要出行世界的種子,並且,這顆種子讓我一次次去往更遠的地方。

三毛寫在沙漠裡與荷西的婚禮,她收到的結婚禮物是駱駝的頭骨。無疑,這太影響我的世界觀了。我從不Care交往的男生會不會有錢這樣的事,因為深受三毛“毒害”,我至今都是感情至上。當然,我喜歡男性的兩個硬性條件是:高&才華……帥都是附加分,我男朋友金城武屬於附加分高到離譜,我希望他老了可以難看一些。不知道,如果當年不看三毛,變成一個現實一些的人,我的感情線會不會好一些。

無法統計,當年有多少差不多年紀的人,像我這樣沉迷於三毛。也無法統計,有多少文藝女青年,因為三毛,於是淪陷到了浪漫主義之中。其實我二十多歲再翻三毛,我已經看不進去了,她文字上還是有比較明顯的自戀。可是,她影響的是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去旅行,去熱愛那些破爛貨,去為愛不顧一切,去與世界打成一片……當然,還有,寫作

後來,我碰到過一些同樣英文名叫作Echo的女生。我不需要問,我從這個並不是英文常用名的名字裡,就讀出了我們共同的暗號:愛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如果說在1994年左右,那個港臺文化最鼎盛的時期,我和很多所謂的追星族一樣,對於所有覺得好的歌手或明星,都有一種狂熱的仰視,那麼,差不多開始讀三毛之後,我有了自己審美上的篩選。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齊豫,就是我對於三毛愛的延續,幾乎就是完美的延續。她也是我審美上篩選出的最愛,而且一愛,就愛了很多年。當齊豫作為起點,真的……很難再那麼去愛別的人。她,已經是歌唱上的最高水準。記得當時“滾石三十”我採訪萬芳,她說演出時大家在臺下本來都各做各的事,只要齊豫一開噪,所有人都聚了過去,像是欣賞一件藝術品一樣,停下來聽她唱歌。

我不止一次說過,年輕時選偶像真的很重要……我也是因為選了齊豫,所以,我至今都拿骨子裡的端莊毫無辦法,我真的很想放肆放蕩一些呀。就算這些年,我不再常聽齊豫,我甚至在做完她的專訪後,就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這場愛,把她稱為“前偶像”,可是她在我身上刻下的痕跡,比紋身還要難以去除。

可能當時,我稍微偏一下方向,把我也很愛的潘越雲視為偶像,我也不會像現在這麼過於正氣,好歹可以嫵媚妖嬈一些……當我這兩天從我的一位神秘好友那裡聽說了齊豫的外號(絕不是貶意的)後,我內心很崩潰,但是該神秘好友死也不說自己的外號。哎,我一個寫情色童話的人,有齊豫這種仙女當偶像,怎麼寫得好情色呀……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前戲寫得太多了

讓我們把鏡頭直接對準演出現場

2018-06-09-19:30

回 聲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我在看之前,一直不去對它作任何想像,我甚至,沒有把《回聲》拿出來重聽一遍。我怕我抱幻想,會落空。但隱隱會想到的,無非是,她們是把專輯裡的歌拿出來重新唱一遍。

也幸虧沒有幻想,於是,我得到了更震憾的現場。無論是音樂性、文學性、聲光電的氛圍營造,還有情感性上,這場《回聲》都是一流的。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它不是在重述《回聲》,

它是一件嶄新的優秀舞臺作品。

四面的舞臺,其實我選的VIP位反而會看舞臺有些仰望的吃力,但這不是問題。一進場,我就被四面臺一道道帷幕投射的影像給迷住了,還是那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三人照,上面白色的手寫字全起起伏伏,是齊豫、潘越雲的那些歌名。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這張封面呀……在我十幾年前剛開始寫博客,剛學會一點PS時,我做了一件幼稚的事,我把我自己的照片,PS在了她們仨中間,企圖“wish you were here”一下。記得當年三毛說,全臺灣只有三個女人穿波西米亞裙子最好看,我就覺得,最好也算我一個……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事實上,我已經很多年不穿波西米亞裙子了。我穿著BlingBling的吊帶晚禮服去看演出,足夠鄭重,因為選擇了一個人看,以至於也沒人幫我在現場拍個照……

我以為這些年看搖滾現場的我,離三毛,離齊豫、潘越雲,離波西米亞裙子……已經很遠了,遠到像上輩子的事。可是,四周暗下,唯有舞臺亮起,三毛說話的聲音響起,我還是後背一陣發涼。當她們一開嗓,我,就這麼輕易地被拉了回去。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第一首《謎》。一個完整的舞臺場景展現在我們面前。升降臺上,我愛的兩個女人出現了。

並沒有一味用三毛的照片來製造一種“她與我們同在”,而是有一位舞者,配合著音樂與歌詞,一直在臺上跳舞,作為齊豫、潘越雲歌唱時的動態背景。這樣一個存在,已經讓人放心了很多,它是高於照片更深的存在,也是早逝的三毛曾經強烈又敏感的生命力的象徵。

《七點鐘》,齊豫說到三毛很大的一個特質,就是勇敢。是呀,作為白羊座的三毛,少年再自閉,看到喜歡的男生還是有勇氣跑去在對方手心寫下七個數字,是她的電話號碼。齊豫說,我就不行,我最初喜歡一個男生就只會暗戀,沒有勇氣開始,到最後還是暗戀。我一邊暗暗好笑,一邊想去擁抱同為天秤座的齊豫一下,沒事,我們天秤座就是天然慫。認了吧。

《回聲》是三毛一生的軌跡,是她當時除書以外的第15號作品。她的軌跡,其實也影響了很多人的軌跡。

除了我自己,我能感受到身邊有些文藝青年們曾經也被她影響的軌跡,可我並不知道她在臺灣是如何影響到別人的。進場時看到大多數的人,都已不再那麼年輕了,包括我。我們,都為著自己的軌跡而來。

就在《回聲》演唱會的前一晚,另一個我很很很喜歡的女歌手巴奈也在臺北有一個小小的專場。她,也唱到了《飛》,她說聽這首《飛》的時候,她在上高中,談了一場失敗的初戀。因為這首歌,就失戀後學也不想上了,綴學離開了臺東。她,也真的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所以,這些當時看來在生命中很偶然的一些歌,就這樣成了很多人的人生轉捩點。

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是從哪一首歌開始的,總之,沒過多久後,我發現自己早就滿臉都是淚,也不想用手去擦乾。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我還是非常為自己愛過她們,而覺得驕傲。當齊豫唱《沙漠》的時候,我一邊哭一邊嘴角上揚地笑著,因為,她真的唱得太出色了,那麼穩,纖細嗓音卻是大氣磅礴,層層疊疊的聲浪像海水襲來。她還是我的No.1,無可替代,雖然她的佛歌時代,我沒法跟上。

阿潘唱得也好,低沉的奇妙,她像是會用手臂發聲的人,經常有手臂往外擴伸的動作,隨之,她的聲音就像海妖的歌聲一樣被傳得很遠。

齊豫唱《今世》、《孀》和《有一個人》的那段,我一直在晃神,我不知道此刻我是如何而來,我是怎麼穿越過這麼幾十年的時光,我是如何因為這些文字這些音樂這些人變成了我現在這樣,我又是為什麼眼睛裡不斷在掉眼淚止都止不住……想起來,有一次採訪,潘越雲拍拍我,說“你長大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還有一次演出,齊豫在舞臺上對我揮手,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她們現在應該都不記得當年還有個熱情的歌迷,叫作巫婆了。我早已不再那麼年輕,也不再那麼熱情了。關於她們,我已經很少和人說起,我那麼愛過。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不要告別&告別》是我的死穴,之一。

當年看馬世芳寫關於這兩首歌的那篇文章,我哭著看了兩遍。因為,作曲是我最愛的音樂人李泰祥,《不要告別》的詞是三毛,而《告別》則改自一位第一次寫詞的當時還不著名的黃小姐,也就是我最最最最最愛的詩人

夏宇,後來的詞人李格弟

前陣子有人和我說到職業生涯,我聳聳肩,我說我這樣的loser沒有職業生涯。但想想,做十幾年記者,做過這麼多專題,我最重要的一次專題,就是2014年初在臺灣做的李泰祥去世的專題。我可能是唯一一個採訪過夏宇的大陸記者,這裡面有太多私人偏好了。(專訪夏宇:沒有李泰祥,大概也沒有寫詞的李格弟)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不過,演出如果說對我不是百分百完美,《不要告別&告別》之後,接《謝謝你曾經愛我》,我還是有些不能接受。我一口氣還沒緩上來呢……

《滾滾紅塵》又是我的死穴,之一。

雖然這兩首死穴歌曲都不在《回聲》專輯裡,也不是她們原唱。可是這兩位合唱版,真的是第一次聽……有一種雪上加霜的感覺,

我真的覺得自己又被帶毒的刀捅了一把。

這部三毛唯一的劇本作品,偏偏女主角還是我愛的林青霞,影射的故事又是張愛玲與胡蘭成。我當年也為它鳴不平,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為什麼沒有拿下那一年的最佳劇本獎。直到我看了拿獎的《客途秋恨》,我覺得輸得心甘情願。可是,我心裡還是《滾滾紅塵》更重要。包括裡面那些歌詞,又一次一次地,非常屬於我。

《追夢人》雖然沒有前兩首那麼死穴,但又一次雙劍合併去唱,真的就是在我之前已經死過的屍體上,又狠狠劃了幾道。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審美,最重要的還是審美。我心中審美是做人最重要的東西,它關係到你各種選擇,甚至影響一個人的善與惡。我很慶幸,齊豫這麼多年來選的歌一直都有很強的文學性,她始終代表一個很高的審美標準。

而這場《回聲》,在審美上絕對可以給出一個高分。它完全沒有消費三毛的影響力,齊豫和潘越雲的演出也不是我擔心的溫習經典。歌是舊的,而演出的編排,甚至整個策劃都是新的。只有真的愛三毛,愛《回聲》的人們,才會有這些細節的插入、展現,

完完全全是用音樂在演繹她的人生。舞美做得太好看了,完全是跟著音樂的氣質行走。

新GET到的知識點則是,阿潘《天天天藍》的衣服居然是問張艾嘉借的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雖然,最後一首新歌《不曾告別》,和那些經典相比,真的還是單薄了一些,不再那麼盛世了(雖然是我家齊豫作詞,黃韻玲作曲的新作,可畢竟不是三十年前大家的狀態)。另外,《掌聲響起》,讓我還是有些春晚的恍惚,其實原唱是鳳飛飛,想到的卻是毛阿敏(雖然我也蠻喜歡毛阿姨的)……可能地域不同,對歌的情境理解還是有偏差。2011年,齊豫最後一次個唱結尾唱《我愛你中國》,我也是驚呆了。她可能只是覺得好聽。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看完之後,我和野火樂集的熊姐還有陳永龍在場館外碰面抽菸。三個人彼此感動得要死。熊姐最感動的部分,是兩位歌手用對位式的唱法,把《橄欖樹》與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合起來唱,就這麼把那段最後無疾而終的戀情產生了對應。我說,是,完全沒想到唱《橄欖樹》的是潘越雲,是全新的一棵樹,她的低音那麼穩,就像是紮在了這片土地上

其實,我一開始是有些不高興的,因為前些日子就傳出這場《回聲》會於8月在上海再演一場。我覺得這樣的演出,今生今世,就應該只有一場,不要有任何加演。而今天看完之後,我更是從情感上無法接受它還會再演,因為,它真的太極致了。

可是,滾石花這樣的心力,做這樣一場演出,無論從成本上,還是傳播的角度上,的確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它比那些拼盤,不知道好多少倍。它就是一件藝術品。可是情感上,我還是希望它是獨一無二的。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上海場選在了8月11日在上海靜安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辦。沒去過這裡看演出,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舞臺呈現,但以《回聲》的製作班底,絕不會差,我相信他們是真的尊重三毛,也很呵護齊豫和潘越雲。

演唱會門票已經於6月6日10:38在聚橙網、大麥網、永樂等官方售票平臺正式開啟預售。我早就知道這件事了,可又不想告訴別人,捨不得。可是,想想如果演唱會辦得好,我的兩位女神們應該會開心,我還是願她們是快樂的。就儘自己微薄之力,宣傳一下。

反正,在昨晚,我已經死過了。

若你在少年時看過三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