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對美承諾未兌現,中興通訊危及存亡的時刻來了

對美承諾未兌現,中興通訊危及存亡的時刻來了

中興通訊被美商務部制裁,實際並不是新案,而是過去的“判決”,“緩刑”期間未執行約定。

一、輿情綜述。

美國此番對中興通訊採取的禁運處罰,緣於兩年前的一樁舊案。

2016年3月8日,美國商務部指控中興通訊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對中興實行禁運,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產品。

2017年3月,中興通訊認罰。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中興通訊要向美國政府共支付11.92億美元,其中有3億美元是緩期執行,如果在協議簽署之後7年內未違反協議內容,該筆罰款將被豁免支付。除了罰金,中興通訊還進行了內控整改,解僱了公司CEO在內的三位公司高層。

美國商務部此次處罰的依據是,認定中興通訊做了多次虛假陳述,只解僱了4名高級僱員,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美方稱據協議,中興通訊承諾解僱4名高級僱員,並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

從目前的信息看,中興通訊認為做到了“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而美商務部認為沒有這麼做,或做得不夠。美商務部以此為由,取消“緩刑”。

二、中興通訊的解決辦法。

由於信息足夠清晰,那麼中興通訊必須就美瞄準的“標的”——“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拿出可以讓美方認可的之前的處理辦法,或給予這35人足夠的追加懲罰讓美認可,可能還需要支付部分資金,這是美取消“禁運處罰”的對價。

最終執行“禁運處罰”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對中興通訊及其在美供應商是“雙輸”的做法,目前美股市已有明顯反應,但要解決,中興通訊仍將付出一筆不小的代價。由於美居於主動地位,中興通訊幾乎沒有太多的反制措施。

目前解讀為國家之間的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動手的說法都明顯過度,但對中興通訊來說,剛剛扭轉的不利局面再陷困局,這很可能拉大其與通信設備三強的差距,這不是個好消息。

三、幾個相關的結論:

(一)中國IT企業應積極尋找美國供應商的替代者,且不侷限於中國企業,這應該是一個長期戰略;

(二)限制向中國企業出口中國急需的高新技術產品,正是造成美國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可將此做為一個談判引導美輿論的突破口,這並不難做到,俄羅斯都可以通過facebook影響美國的大選;

(三)限制向中興通訊出口,對涉及的美供應商的影響誇大了,因為中興的設備和智能是終端,都有替代品,如果中興通訊不生產了,會有其他企業彌補空白,或者說,中興通訊不採購了,可以賣給彌補需求的中興通訊的競爭者;

(四)這一禁令,基本不影響中國5G進程及中國設備商的5G競爭力,當事者中興通訊除外;

(五)美國限制全球四大電信設備商中的兩家來自中國的企業(華為、中興)向美出口,從長遠看,對美不利,因為設備商之間的競爭本就不夠激烈,再少了兩個供應商,美國運營商的談判力將減弱,很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價錢採購設備,最終用戶也將為此花更多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