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核武器的每一點改進都極為巧妙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核武器的每一點改進都極為巧妙。不少人應該知道,初始的原子彈設計方案是槍式和內爆式, 槍式,把兩塊裂變材料組合在一起,達到臨界質量 注意槍式的設計中“子彈”是管狀,“靶子”是圓柱體,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如果只是把兩塊核材料面對面拼起來實現超臨界,那麼剛開始反應時釋放的能量會把兩塊材料向兩邊推開,結果只能得到一次輕微的爆炸。用管+柱的設計就可以避免這一點。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核武器的每一點改進都極為巧妙

內爆式

內爆式,用炸藥產生向內的衝擊波,把裂變材料壓縮,密度升高,達到臨界質量 槍式的好處是結構簡單,不需要試驗。而內爆式結構複雜,必須產生球形向內的衝擊波來均勻壓縮核心,有一點不均勻就會失敗,所以必須先試爆一顆看行不行。內爆式每個炸藥透鏡上裝一個雷管,32個雷管要在微秒級時間內同時引爆。

現在看來這太容易了——問題是,那是1945年,別說集成電路,連晶體管都還沒發明出來呢。 美國當年積累的鈾和鈈只夠造出一顆槍式和兩顆內爆式,於是先在新墨西哥的沙漠裡試爆了一顆內爆式,證明可行。然後把槍式的“小男孩”投在了廣島,剩下一顆內爆式“胖子”投在了長崎。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核武器的每一點改進都極為巧妙

槍式

槍式的缺點是效率太低,裝藥是64kg的高濃縮鈾,含有51kg的鈾235,但是隻有其中1.5%的鈾發生了裂變,剩下的全都浪費了。而內爆式的每顆只用6.2kg的鈈239,核心體積350ml,和一罐可樂差不多,實際有20%的鈈裂變了,效率高多了。所以之後的核武器全部都是內爆式設計。懸浮式裝藥 對“胖子”第一個改進就是在核裝藥和外面的高能炸藥之間留出空隙,這樣在向內爆炸時可以產生一種“錘子敲釘子”的效果,效率更高。

1948年美國的“砂岩”核試驗中用了改為懸浮式裝藥的胖子,得到了4.9萬噸TNT當量,是長崎原子彈(2.1萬噸)的兩倍還多。試驗成功後,美國把之前的胖子存貨全部改裝成懸浮式裝藥,定為胖子四號(MK4)。兩點式內爆和空心核裝藥 胖子的缺點是體積太大,雖然核裝藥的直徑只有9釐米,但外圍的炸藥層有50釐米厚,總直徑就有1米多,重量有3噸。再加上大量的鈾238作為填充層、還有堅固的外殼,胖子的直徑達到了1.5米,長度3.25米,總重4.5噸。似乎比美國胖子小一圈,不過基本結構應該還是一樣的。 如果把外層的32個炸藥透鏡減為兩個,同時把核裝藥改成空心,這樣內爆的效率可以更高,並且減少鈾238填充層的用量,外殼也可以做得更薄。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核武器的每一點改進都極為巧妙

瑞典的核計劃(60年代中止)裡解密的一張圖顯示了兩點+空心設計的結構。瑞典的兩點+空心設計核彈 聚變增強裂變 有了空心的核裝藥,下一步可以考慮在核心放入少量的氘氚混合氣,在核心開始發生裂變連鎖反應時,氘氚聚變也被點燃,聚變產生的大量自由中子可以增強核裝藥的裂變,效率就進一步提高了。因此可以進一步減小核裝藥的用量,外圍高能炸藥、填充層、外殼也都相應減小了。它仍然是一顆原子彈,氘氚聚變產生的能量相對是微不足道的。

1951年美國的“溫室”核試驗驗證了聚變增強裂變的原理。1956年設計定型,取名為“天鵝”。天鵝的爆炸當量是1.5萬噸,和小男孩、胖子差不多,但是縮小到了長度58釐米,直徑29釐米,重量減少到了48公斤,只有胖子的百分之一多。天鵝是之後美國許多核武器的原型,也成了之後的二階段熱核武器的初級設計。二階段熱核武器 用高能炸藥爆炸產生的壓力可以“點燃”核裝藥,用核爆炸點燃更多的核裝藥就成了二階段熱核武器。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核武器的每一點改進都極為巧妙

1952年美國“常春藤”核試驗中試爆了當量1040萬噸的氫彈“麥克”。然而麥克並不實用,因為它是一個65噸重的大暖壺,裝滿了液態氘,根本無法運輸。 泰勒和烏拉姆設計了實用化的二階段熱核武器。典型的結構如1956年美國的“紅翼鶇”核試驗中的Mohawk試驗:天鵝作為初級,次級名叫“笛子”,長59釐米,直徑38釐米,和天鵝的大小差不多;但它的重量是天鵝的10倍,產生的能量則是天鵝的大約24倍,總的爆炸當量是36萬噸。

更重要的是,兩者的造價差不多。這是因為笛子只需要很少量珍貴的鈈或濃縮鈾作為火花塞,其餘材料是相對便宜的鈾238和氘化鋰6,其中鋰6會和中子反應生成氚,與氘聚變;產生的大量高能中子可以讓鈾238也有效裂變,最終裂變和聚變釋放的能量大約各佔一半,可能裂變佔的比例還大一些。所以氫彈這個名字其實不太確切。 把二階段熱核武器作為一個整體,引爆一個更大的次級,就成了三階段熱核武器。

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核武器的每一點改進都極為巧妙

1956年美國的“紅翼鶇”核試驗中測試了一顆這樣的武器Zuni,把所有的鈾238用鉛代替,得到了350萬噸當量,其中85%能量來自聚變。另一顆Tewa則相反,87%能量來自裂變,並且減小了當量,最終威力是500萬噸。這兩顆如果按初始設計爆炸,當量是2500萬噸。後來蘇聯的大伊萬也是類似的三階段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