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東坡赤壁,草船借箭!千古風流人物,皆會來此一遊


東坡赤壁,又名黃州赤壁,位於古城黃州的西北邊,湖北省黃岡市公園路。因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顏色呈赭紅色,所以稱之為赤壁。因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聞名。

東坡赤壁素有風景如畫之美譽。東坡赤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是集文物保護、山水觀光、人文體驗、休閒等娛樂功能於一體的風景區。東坡赤壁也一直作為黃岡的標誌,內有蘇軾親筆草書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和告別黃州崐時所作的《滿庭芳歸去來兮》詞。

東坡赤壁風景分為古蹟遊覽區、水上游覽區、山林遊覽區、動植物觀賞區、遊樂區、商業服務區、度假區、廣場區等,其風景名勝具體又分為月波搖影、棲霞挹爽、東坡問天等30個主要景點。

西晉初年,龍驤將軍蒯思為紀念三國赤壁大戰始建江館,後代多有增建。北宋元豐三上,文學家蘇軾貶謫黃州期間遊赤壁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赤壁因此得名。南宋末毀於兵燹,元、明、清三代屢毀屢建。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

東坡赤壁二賦堂:始建於清初,同治七年重建,因紀念蘇軾赤壁二賦而得名。堂內正中木壁高約兩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賦》,楷書,由清人程之楨書寫;背面刻有後《赤壁賦》,漢隸魏碑二體相兼,由近代著名書法家李開重寫。

東坡赤壁留仙閣:清代光緒十年修建,12月19日蘇軾生日那天落成,閣內原塑蘇軾坐像,取坡仙長留閣內之意,名之留仙閣。此閣中嵌有歷代名人書畫碑刻12塊,素為書畫家注重。

東坡赤壁挹爽樓:建於1925年,蘇軾弟弟蘇轍在《黃州快哉亭記》中曾有“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的描繪,樓由此得名。

東坡赤壁坡仙亭:坐落在赤壁磯頭,亭內三面壁上嵌有歷代名人的書畫碑刻26塊,其中蘇軾的書畫碑刻14塊最為世人注重。正是由於這些珍貴的書畫碑刻,使得坡仙亭成為東坡赤壁最重要的亭閣之一。

東坡赤壁酹江亭:始建於宋代,原名酹目亭,取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一樽還酹江月”之意。酹江亭內嵌有歷代名人的書畫碑刻14塊,其中以康熙御書《赤壁賦》與清人葉志詵“一筆壽”最為知名。

東坡赤壁碑閣:內四壁嵌有由清人楊壽昌創意、楊守敬選刻的《景蘇園貼》石碑126塊而得名。《景蘇園貼》石刻分為六卷,其中119塊為蘇軾手書,另外7塊為歷代名人題跋。《景蘇園貼》石刻是目前我國蘇軾手書作品最多、摹刻質量最佳、保存最完好的蘇書碑林。

東坡赤壁棲霞樓:系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位於赤壁最高處,有“江淮絕勝”之譽。因樓背山面江,落日時晚霞染紅大江,照映樓身,如霞歸棲,故名棲霞樓。今樓名系茅盾親題。2006年05月25日,東坡赤壁作為唐至清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東坡赤壁石字藏:又名石字葬,古時候燒帶文字的紙的一個地方,類似香爐,古代一般在文風盛行的地方和府第,有專人將書寫過的廢紙收集起來,太陽西落之時,將其放到“字葬塔”內焚燒,稱謂葬字。字葬行為體現了那個年代的人們對文化的一種敬重和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