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楊玉龍:對影視業的“陰陽合同”需要刮骨療毒

日前,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促進影視業健康發展。《通知》要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決反對唯票房、唯收視率、唯點擊率。(6月28日《光明日報》)

影視業的繁榮發展,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帶來巨大的經濟虹吸效應。數字顯示,改革開放四十年,經過一代一代中國電影人的努力,中國電影產業直接市場規模已近600億元,成為文化產業的龍頭之一;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創造了200億元的票房,創下了全球單一國家季度票房最高紀錄,首次成為世界第一。

但是,伴隨著影視行業一路向好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也亟待引起重視。諸如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一則阻礙了影視行業發展,不僅影響影視創作整體品質,且破壞了影視行業健康生態;二則“陰陽合同”、偷逃稅等行業醜惡現象的存在,也侵害了社會的公平性;三則天價片酬的存在,既桎梏了行業自身發展,也滋長了拜金主義傾向,等等。

由此可見,影視業亟待進行正本清源。此次《通知》針對以下幾個方面再次明確要求:控制影視行業片酬;影視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堅決糾正高價邀請明星、競逐明星的不良現象;政府資金、免稅的公益基金等不得參與投資娛樂性、商業性強的影視劇和網絡視聽節目、助長過高片酬,等等。可以說這是優化影視業發展環境的必要性舉措。

以天價片酬為例,國家相關部門去年就出臺了《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而此次《通知》再次明確要求,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片酬雖有“硬規”,關鍵是要真正落地。

同樣,前段時間明星簽訂“陰陽合同”的事件被廣為關注。一次網絡爭論,讓國稅總局介入調查明星“陰陽合同”涉稅問題。一方面,公眾期待著對影視行業中存在的“陰陽合同”,依靠法律的力量徹底“粉碎”;另一方面,也期待著能夠以此為突破口,對其他行業存在的“陰陽合同”等涉稅問題,依法進行整頓治理,將各種見不得光的勾當祛除乾淨。

誠如此次《通知》的明確要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決反對唯票房、唯收視率、唯點擊率。的確,影視行業當以打造精良作品為己任,以傳播傳承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使命。因此,影視行業須有刮骨療毒的勇氣,為影視業健康發展締造良好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