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工作倦怠期,瞭解一下

現代人常常會問:為什麼我工作那麼不開心?

有人說,是因為工作不開心了......

但換一份工作後,還是不開心,莫非天生就是不工作體質?

一到工作日就起不來床,我怎麼了?

累到調了 8 個鬧鐘也爬不起來,不是真的那麼困,只是不願意面對週一。

明明手頭上有成堆的工作,to do list 比廁所的捲紙還長,但只想昏睡到晚上,獨對四面牆。也覺得這樣很不好,但真的不想爬起來面對。

“人生成功組”可能會告訴你,哭是沒有用的,硬著頭皮上吧。

“過來人組”可能會告訴你,沒什麼大不了的,都會過去的。

心理學家告訴你,你現在正處於倦怠期。

班面癱,下班迷離,常常失眠又不願起床,工作倦怠就在我們的生活裡。

工作倦怠期,瞭解一下

比起工作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和誰一起

明明照著老闆意思做事,老闆還說我做錯,冤枉啊。

明明這個項目不是我跟開,突然就被逼著接手,誰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坑爹的下屬做錯事還要我背鍋,難道我叫他自己搞定嗎?

難道真的和領導八字不合?

八字合不合要算過才知道,但是領導風格合不合,可能工作第一天就知道了。管理理論中,將領導風格分為四種。

工作倦怠期,瞭解一下

專制風格:高任務、低關係,適用於成熟度非常低的下屬;

教練風格:或稱教練式風格,高任務、高關係風格,適用於成熟度較低的下屬;

支持風格,低任務、高關係風格,在下屬成熟度較高的情況想有效;

授權風格,低任務、低關係風格,在下屬有很高成熟度的情況下有效。

簡單來說,對剛入職的員工採用“放羊式”的管理會讓人不知所措,沒有得到足夠的指導,以至於難以完成任務,也無法在工作中學習和成長。而對於能力很強,熟悉業務的員工採用“無微不至”的管理辦法,會讓人感到束手束腳,打破了自己做事的規律。

還有,很多時候是你和同事的關係太淺,沒有形成高質量的聯結,不過關係好也不是天天聊八卦、一起逛街之類的,而是高效的交流和合作。

高質量的聯結也可能有助於你的個人學習。你們可能會在互動的過程中,甚至是聊天或者吃飯時產生新的點子;也可能從同事那裡得知一份新的資料和充滿熱情的推薦,讓你想馬上看完它,這些學習後來可能幫助了你更好的完成任務。

每天工作累到鬼一樣真的有意義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突然發現,現在做的事情一點意義也沒有,它賺不到成就生活的費用,也不會讓任何事情有所進步。覺得和世界上無數被生產出來的平庸工作一樣,只是為了填補人類生命長河中日復一日無聊中的空白,只是為了繼續這日復一日螻蟻般的生活。到底在做什麼啊?

工作倦怠期,瞭解一下

關於生命意義,Stegar 把它分為意義尋求(search for meaning)和意義的體驗(presence of meaning)兩個方面。一項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發現了一個有悖於他們研究假設的結果:

越勤于思考意義,越有可能工作倦怠。

因為一個人如果不斷的努力尋求意義,但卻體驗不到意義的存在,就會像被困住了一樣,進而產生一種“空虛感”,引發更多的負性情緒和心理問題。但如果在思考意義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更加主動工作的動力,從而滿足了基本的心理需要,就有可能緩解工作倦怠。

有的人可以忍受沒有意義的生活和工作,覺得“人有兩個選擇,一是回到孃胎,二是活著,既然不可以把你按回媽媽的子宮,那就活著吧”,也有人時時刻刻都需要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找到意義。

工作的意義來自於怎麼看待工作,是謀生的途徑還是一所讀不完的大學(和工作的關係)。

即使你賺不到錢,思考不到什麼意義,還可以看看那些和你一起奮戰多年的小夥伴。

上班老不開心,但這樣好像不太好?

估計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普通公司都希望員工像果粒橙陽光牧場的工人一樣,每天笑容燦爛,穿著整齊,不要時不時逃去沙發上休息。如果你敢面癱著面對老闆,估計老闆會回報你一張更面癱還可能有點憤怒的臉龐。

工作倦怠期,瞭解一下

大多數組織通常要求員工儘量展現正面情緒,而且壓抑負面情緒。但我們總會有“壞心情”出現的,為了適應要求而不得不調製情緒時,往往就是壓力產生的時候。

如果要調節,你可以參考還有一種調節方式,叫深層表演,類似於發自內心的熱愛,可以帶來積極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人通過調節內心的情緒體驗,從而使外在的情緒表現可以滿足組織的需求。表面改變情緒會加重我們的倦怠程度,深層的調整情緒體驗才可能減緩疲倦。

總的來說,擁有更多情緒資源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應對調節情緒帶來的壓力,從而降低由於調整情緒帶來的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期,瞭解一下

如果你對這份工作很不滿意,早有做不下去的想法,但礙於經濟或其他現實因素考量,或擔心自己之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不敢輕易辭職……

可以積極尋覓新工作,多問問總沒錯,或是投入學習與進修,尋找下一步的方向。也可以花 60% 的時間精力專注把現有工作做好,花 40% 做各種嘗試、體驗,參與你平常覺得沒心力去的各類型活動,發掘興趣、找尋自己能夠投入熱情的方向。再或者花 40% 的時間精力專注且高效的把現有工作做到過門檻;花 60% 經營新方向。

在保有穩定工作與收入的狀態下,同時探索與經營新方向,等到新的專業領域發展得越來越好、收入能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果斷離開現有崗位了!

道理我都懂,就是不想解決怎麼辦?

那就不要解決了,用力堅持吧。

工作倦怠期,瞭解一下

關於壽司的紀錄片《壽司之神》的主角二郎是一位捏壽司捏了 75 年的職人,他說:“一件做了 75 年的事是很難停下來的。”,除了驚訝於他的堅持,還會發現他在片子裡的笑容是最多的。這位平時認真嚴肅的師傅,在生活中看起來很開心,不知道是因為每天吃到自己做的美味壽司還是因為對工作很滿意。如果,一件事情堅持了 75 年,想必會熱愛吧。熱愛就會夢到,熱愛就會不知疲倦。

回到是否喜歡的問題,我們可以選擇“拖延可恥但有用”,還可以選擇“辭職一了百了”。選擇可以有千千萬,只要始終記得我們不僅僅是一臺工作機器,我們有選擇的權利。

要是捫心自問,或者經過測評,發現真的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到了哭對老闆都起不來床的地步,都還是找個機會,好好重新規劃一下發展方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