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一夜暴富是很多人做夢都期待發生的事情,而當這種奢望一夜之間變成了現實,你受得住麼?

01

最近上映了一部喜劇片,名叫《西虹市首富》。

今天的標題,就是借用了電影海報中的一句slogan,既搞笑,又扎心。

影片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王多魚如果能在1個月內花光10億並遵守苛刻的協議條件,就可以繼承他二爺爺的一筆百億遺產。

但是,想讓一個窮屌絲的人生反轉並走上巔峰,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為了可勁兒的花錢,他買入了夕陽產業的垃圾股,投資了一堆聽上去就不靠譜的夢想,還買了一片荒廢的地皮……但沒成想,事與願違,股票賺錢了、投資的夢想成真了、爛尾樓也變成了學區房,他的資產非但沒少,反倒又多了10億。

這讓規劃君聯想到了《窮爸爸富爸爸》中,“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這個定律。

這是赤裸裸的諷刺啊,有錢真的能使鬼推磨。

除了密集的笑料,這部電影其實也挺正能量的。

影片一開始,為了考驗王多魚,有人出價20萬要他踢假球,但他拒絕了,說“自己一事無成,但是絕不踢假球,這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的底線。”

可是,他的朋友,也是隊友,卻因為別人給了500塊錢,就可以被收買。

影片結尾,當王多魚帶著錢去贖人時,他說:“如果一個人因為金錢忘記人性,他會一輩子活在愧疚當中。”

守門員的人設,雖然沒守住球,但是守住了做人的底線。

感覺這部影片拍的很先知先覺啊,上映的時點也恰到好處。

看看現實,為金錢而失了人性的事情真的很多。比如最近的疫苗事件、之前破獲的一起製造假藥案(其中還包括孕婦用的葉酸片)、還有更早之前的毒奶粉、地溝油、注水肉等等……

賺著黑心錢,早就忘記了還有“人性”的存在。

整體看下來,這部影片「笑果」還是不錯的,值得一看。

當然了,在看到王多魚因為花錢而煩惱時,我還是會感嘆一下的:

這種“有錢花不完”的痛苦,

讓我替他承擔好不好!!!

“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如果給你這麼多錢,你打算怎麼花?

這是今天的話題,歡迎到留言區暢所欲言。

先讓我猜一猜,留言中會有很多朋友說“去北京、上海買幾套房”、“先把房貸還上”、“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全家移民“、“把工作辭了,然後飛去世界各地到處玩兒”、“自己開公司或者投資一家公司”……

希望你們別讓我猜中,發揮你的想象力,規劃君在評論區等著你。

02

提到花錢,上週規劃君推送了一篇題為你是月光族還是守財奴的文章。

留言中,有朋友說:

“我曾經信誓旦旦的說,等開始還房貸了我就不吃不喝省錢度日,結果信用卡每個月停不下來。”

“我感覺自己是守財奴,不知道為啥就喜歡看著賬戶餘額一直長,才有安全感。”

“省錢省習慣了!除了每年旅遊兩次,沒有其它消費慾望。”

我們對“花錢是一門藝術”這句話並不陌生,曾經規劃君也覺得這句話說的有點假大空,還有裝*嫌疑。但後來發現,這句話說的很在理。

這個“後來”,是在看過一本名叫《學會花錢》的書之後。

“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書中,作者幫我們重新認識了花錢這件事,並指出了金融裡的“三個錢包”,即消費、投資和投機,還指導我們靈活使用這三個錢包。

  • 消費

作者對於“理性消費”的判斷標準是:

“在消費的時候,要考慮到購買物品後得到的效用(滿足程度)與所支付的價格是否匹配。”

也就是說,消費後你得到了滿足,那麼無論價格如何,對你來說這筆消費就是理性的。反之,就有不理性的嫌疑。

規劃君舉個例子:

你打算買一雙鞋,但是逛了一圈發現,要麼喜歡的鞋沒有合適的號碼,要麼號碼合適,但樣子並不是自己最喜歡的,而你又不甘心空手而歸,最後還是湊合買了一雙尺碼合適,但樣子一般的鞋。買回去,可能至今都沒再穿第二次,這種消費就是不理性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不愛看書卻跟風買的kindle、因為”網紅推薦“而跟風買入的護膚品、後來變成了用來堆放雜物的跑步機、只用了幾次便束之高閣的烤箱、酸奶機等等,它們都因為我們當初的不理性消費,而被打上了”瞎花錢“的標籤。

  • 投資

說到投資,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把錢拿去買基金、買股票,這才叫投資。其實投資的表現形式不止是買賣金融產品,對於自己學識和能力上所投入的資金,也可稱之為投資。

比如之前規劃君寫到關於投資自己的話題時,就有讀者留言說:

“自己每月都會從工資中留出10%左右,用來買一些專業書籍或者攢夠了去上一些專業課,工資3000時,每月留出300塊,工資漲到了8000時,每月就留出800塊,時間長了,這筆財富的增值效果比複利還強大。”

也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人是能夠創造現金流量的重要資產,所以對人的‘投資’,回報率很高。”

那麼該如何判斷投資的價值呢?

作者表示,“投資的價值是由其將來產生的現金流量決定的。”

比如說,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並通過一些專業考試,那麼它能為我們帶來的投資價值,就是以後漲工資的數額。投資金融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 投機

對於投機,作者的解釋是,“做好會虧損的思想準備,挑戰一下,看是否能夠獲得比付出的金錢更多的回報。”

其實作者說的還是比較含蓄的,投機說白了,就是花錢撞大運,比如買彩票盼著中500萬、自己什麼也不懂,只憑小道消息就跟風炒股想著賺大錢,這都屬於投機行為。

作者不推薦這樣的行為,因為血本無歸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然,規劃君也不推薦。

除了上面的三個錢包外,書中還介紹了一些關於價值和現金流量、風險和回報等經濟學、金融學的知識,這些都可以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更好地花錢,處理好三個錢包之間的關係。

常會有讀者來問規劃君,能不能推薦一些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這本書就可以作為必讀之一。

“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