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夜語」遊九嶷山

「夜語」遊九嶷山

原計劃十月六日自駕去江西明月山,後改為帶著78歲的老爸、75歲的老媽、老弟和小侄女去南山牧場。中午,臨出發又被老的老少的少擔擱了時間。方向盤在我手中,於是直奔就近點九嶷山。

一路上,老爸興奮的談起三十年前九嶷山風光。而我,奔著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詩詞描述“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美景而去。

“萬里江山朝九嶷”,九嶷山風景區,群峰層巒疊嶂,山石奇巖怪洞,森林樹木蔥綠,繁花爭奇鬥豔,湖潭融山於水,且是湘江發源地之一。

「夜語」遊九嶷山

輕羅蓮步舜帝陵

下午五點,終於趕在閉廟之前到達九嶷山風景區舜帝陵。

舜帝陵位於寧遠縣城南30公里的九嶷山舜源峰下,佔地面積五萬平方米。舜陵是中國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國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而葬於九嶷山。  

陵區內古木參天,陵廟建築上的石雕、楹聯、壁繪栩栩如生。陵廟祭碑廓內保存的歷代祭碑36方,它們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是歷史的見證。

舜帝陵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簫韶峰、斑竹巖、舜池、舜溪等,皆與舜帝奏九韶之樂及二妃揮淚斑竹的傳說有關。

「夜語」遊九嶷山

走馬觀花一圈。出了陵園,直奔舜源峰,開車不到十分鐘,便到達舜源峰購票點,離購票點不到二十米處即是上山的通道。計劃就近住宿,第二天登峰。舉目一望,找不到住宿,後瞭解三分石美景勝過舜源峰。於是掉轉車頭,往三分石。

天黑了,往山裡走的路怎麼越來越窄了,感覺不對,問山裡人家,方向錯了。哭笑不得,導航逗的禍,只好折回舜帝陵。

夜幕下,廣場對面有一家"大舜客棧",彩燈耀眼,決定在此處吃飯住宿。客棧是新建的,一樓的窗戶還是一空洞,未裝窗紗。老闆娘炒的菜好吃,味道剛好,也許是餓了,我吃了兩碗飯,老弟說吃了五碗,老媽說我那哪是兩碗是兩口飯,不管怎麼反正我肚子吃撐了。

房間在四樓。第二天早上六點,老爸就從隔壁過來叫起床。好想睡呀。清明我一人自駕去桂林,要睡到九點才起床繼續旅行。

「夜語」遊九嶷山

(從客棧四樓所拍)

半步蕭音三分石

從舜帝陵到三分石,需要一小時。三分石又名三峰石,位於寧遠縣九嶷山南端,海拔1822米,由三塊100餘米高的花崗岩組成,為九嶷山第二高峰。相傳於舜葬之所,故又名舜峰,俗名舜公石。

記住,自駕的一定要加足油上山呀。山陡彎多,注意鳴笛提示呀。

「夜語」遊九嶷山

(進山之路)

早上八點多便到達三分石景區山腳下,從山腳到山頂需要走3個小時。霧重,藍天。一行五人,最長的與最小的相差64歲,過索橋,一頭扎進山裡面。老媽厲害,走得比我快,我老掉隊。

老弟帶了蕭,休息時便輕吹蕭音。溪水從石頭裡往下流,竹尾下垂著地,隨風飄拂沙沙。老弟的蕭音和著竹子的沙沙聲,悠揚婉轉。

「夜語」遊九嶷山

(三分石)

明崇禎十年(1637)三月,我國大地理學家徐霞客考察了九疑山三分石。他一早從紫霞巖出發,經過一整天的爬山涉水,披荊斬棘,直到夜幕降臨時分,才攀緣到三分石山頂的巨石下。因山高無水,有火難炊,又遇雨霧淋漓,擁傘不能,擁被漸溼,只好砍來大木,積而焚之以猛火來驅散雨霧,因為茵,因火為幃,忍飢挨凍到天亮。第二天,透過拂曉晨霧,他仰見三分石,露影指間,即忍飢衝滅篝火而南行。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終於找到了“五澗縱橫交會一處”的三分石分水嶺,弄清楚三分石是瀟巋水、沲水的分水處,三水均下注湘江,糾正了當時人們所謂三分石下水“一出廣東,一出廣西,一下九疑為瀟水,出湖廣”的錯誤。三分石,三石矗立,水分三處,山勢險絕,飛瀑如練,為九疑山難得的一處風景名勝。

「夜語」遊九嶷山

三分石,形狀奇特,三巨石並峙,鼎立山巔,直衝霄漢。因值秋天,便不曾見到浮雲繚繞。據《九疑山志》記:“三峰並峙如玉筍,如珊瑚,其上有佩桃石、棋盤石、步履石、馬蹄石。還有香爐石,有足有耳,形質天然。其間有,以銅為碑,字跡泯滅不可認,疑為舜冢。”

「夜語」遊九嶷山

下山路上,問老媽是否可行?膝蓋是否有痛?她哼一聲,走得比我還是快。

「夜語」遊九嶷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